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改变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改变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案例:5岁男孩朐承
一、基本情况
他调皮、任性、自控能力差,在各项活动中不遵守规则,与小朋友交往时比较霸道,经常要抢自己喜欢的食品、玩具、图书等。
如果其他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他会加倍还击,孩子们经常告他状,还不时有家长找上门来。
上课时一点也不专心,经常和旁边的小朋友随便说话,喜欢绘画,且比较专注。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生意人,工作非常忙。
他是老二,上面还有个姐姐,从一周岁开始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人生怕孩子吃亏,对他非常溺爱,每次上幼儿园还叮嘱他“要是别人打你,你就打他”。
承承还特别喜欢看带有暴力的电视节目并喜欢模仿,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加之喜欢模仿造成了他的任性、霸道的不良习惯。
二、集体活动镜头
中班音乐活动“好孩子要诚实”,我的提问拉开了序幕,“你在家、在幼儿园、或者是在自选超市打碎过东西吗,没有人看到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等问题触发了幼儿对生活的回忆,“有一次在奶奶家喝水,我打碎了一个玻璃杯……”有亲身感受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
我饶有兴趣地倾听着他们的“碎事”,不时翘起拇指
表扬着认真的孩子,用和蔼的口气鼓励着胆怯的孩子。
这时雯雯哭着说:“老师承承扽我的辫子”,话音未落“老师你看承承又拉我的裤子”涛涛站起来也在喊。
我过去制止了他,可大约过了10分钟,他不愿意在椅子上坐了,就溜到一旁的玩具柜拿出插接棒拼成了一把冲锋枪。
一会儿又趴在地上左右摇摆,对着上课的小朋友“啪啪啪”进行“射击”……原本安静的活动室顿时骚动起来,一节完整的教学活动变得支离破碎。
三、教育尝试
承承是刚入园的插班生根据他的这些不良习惯,在一日生活中对他的教育,我采取了如下尝试:
(一)从入园、离园开始,培养他的感恩之心与礼貌用语。
早晨来园让他先问“老师早”,然后说“爷爷奶奶再见,谢谢你们来送我。
”晚上离园“老师再见”“爷爷奶奶好,谢谢你们来接我。
”我翘起拇指鼓励他“承承真棒”,经过两周的时间就形成了他的口头禅,从两位老人的点头微笑中,我看到了承承的进步,也感觉到了家园达成共识的教育合力。
(二)进入盥洗室“六步洗手法”,使他改掉利用洗手的时间乘机玩水的习惯。
从“1”数到“6”,数完关上水龙头。
“1”打开水管、“2”反正冲湿、“3”打上肥皂、“4”里外搓好、“5”冲洗干净,“6”关上水管。
这个办法真管用,包括承承在内的大部分孩子不再玩水了。
(三)早午餐,让承承通过“录像中的我”改掉挑食、掉米粒、不讲卫生、把不愿意吃的东西放进别的小朋友碗里等等不良习惯。
我在幼儿用餐时进行录像,拍摄他们吃饭全过程,并为几个表现好的幼儿做了特写镜头,饭后播放。
让承承看看自己用餐的情况,再来比比特写镜头中的孩子,承承认真模仿用餐习惯好的幼儿,一段时间下来,效果非常明显。
以后我又发展了“课堂上的我”“活动中的我”“午睡中的我”,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在集体活动中使他学会合作与耐心等待
在参观完鸟类展览后,承承说:“老师,幼儿园有花有草为什么没有鸟?”他的发言萌发了孩子们想做鸟窝招引小鸟的愿望。
承承和小伙伴们一起互相探讨、总结鸟窝的特征,并利用从家里带来的各类包装盒、棉絮及捡来的小树枝、草叶等等,制作了适合小鸟特性的鸟窝,并投放在幼儿园内。
可是,问题出现了,小鸟并没有光顾他们制作的鸟窝!承承泄气了“小鸟不会来了,鸟窝白做了。
”“那我们在鸟窝里放些小鸟爱吃的食物吧,小鸟一定会来的”我鼓励着他,
“好吧”承承把从家里带来的小米、大米、绿豆等等投放在鸟窝里,我每天都陪他去观察两、三次。
终于,有小鸟飞来了,承承看着小鸟们惬意地啄食着自己投放的食物,情不自禁的欢呼、跳跃起来。
在集体活动中他学会了与小朋友们一起合作制作鸟窝,在盼望小鸟飞来的时间里,他学会了耐心等待。
(五)学会关爱
旭旭是我们班上的一名弱智幼儿。
在我的言传身教下,承承十分乐意帮助旭旭。
承承教会了旭旭正确洗手、擦嘴的方法,还耐心地教会了他礼貌用语“妈妈晚上好,谢谢你来接我。
”这不仅培养了他和同伴之间互相帮助的良好行为,更使他学会了关心、爱护同伴的正确方法。
(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老师,承承又把雯雯撞倒了。
”一个小朋友急冲冲地向我告状,承承也理直气壮地来到我面前,大声对我说:“我是收积木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她,我已经向她说对不起了,可是她没有说没关系,还一直哭。
”平时我教育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谦让,做错了事情要承认,要向人家赔礼道歉,你也要心胸宽广,学会原谅别人说声没关系。
但你的行为比较厉害的伤害了别人,你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
我一边安慰雯雯,一边对承承说:“你看你把雯雯碰倒,她的手破了一块皮多痛啊,你说了一声对不起她就不痛了吗?现在你就照顾雯雯,
陪她到保健室上药,保护她上下楼梯,照顾好她,直到她的手好了为止。
”久而久之,承承知道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道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较好的控制力。
提示:
一、多关注乖戾的孩子
在集体活动中,可让他们坐在较醒目的位置,便于及时用无声的语言提醒他们。
还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突出幼儿主体性的活动方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一日生活的其他活动中,时刻关注他们的行为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让他们慢慢适应集体生活,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用赏识的心态看孩子
我们做教师的用赏识的心态看孩子,会发现孩子并非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都不专心,而是会在某些领域出人意料的特别专注,这就是孩子在某方面呈现出来的强项。
在活动中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在其他方面也不断取得进步,保护其自尊心、自信心。
三、取得家长信任并配合教育
俗话说“孩子都是自家的好”,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宝贝,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份强烈的爱护意识,对老师评价自己的
孩子非常敏感。
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不但得不到家长的积极配合,而且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这等于拆散了家园合力教育孩子的桥梁。
因此,在与这类孩子家长交流时特别注意,应报喜在前,报忧在后,好的结果是家长期望孩子达到的,而且相信孩子能够达到,也就乐意按照老师的提示要求孩子改正缺点,只有疏通好与家长的友好关系,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幼儿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只要教育得当得法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但是孩子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会有反复。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允许孩子反复,可采用目标定向法,即把对他们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在一个阶段对其提一个目标要求,这样便于孩子有目的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等一个目标达成后,再提一个新的目标,同时还需不断巩固前一个目标。
采用目标定向法有利于教师和孩子达成共识,而且将孩子的缺点缩小化后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也便于教师检测。
总之,要循序渐进地慢慢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才利于巩固成果,只要老师多一点爱心、耐心、和精心,就一定能让每个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