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山东省济南市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山东省济南市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春天,花香四溢
B. 夏天,热浪滚滚
C. 秋天,黄沙扑面
D. 冬天,雪花飘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热浪滚滚、黄沙扑面、雪花飘飘,这些都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CD错误。

2.生活中常说的“热”在物理中有不同的含义,下列“热”字的含义是什么?(填
“内能”“热量”或“温度”)
(1)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
(3)这杯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_______ 。

(1)内能
(2)热量
(3)温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在物理中的不同含义。

(1)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所以这里的“热”是指内能;
(2)物体吸热升温,是指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这里的“热”是指热量;
(3)这杯水很热,是指水的温度高,所以这里的“热”是指温度。

3.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 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
到_______ 或_______;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 。

完全浸入;容器底;容器壁;相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规则。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同时,为了避免温度计与容器壁或容器底发生热传递,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在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以保证读数的稳定性;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避免由于视线角度问题导致的读数误差。

4.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B.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C∼42∘C
C.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C
D. 常用体温计在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
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A选项,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它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即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这使得体温计在离开人体后,由于水银柱的收缩,示数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A正确;
B选项,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是35∘C∼42∘C,这是由人体正常体温范围和体温计的设计决定的,故B正确;
C选项,体温计的分度值比普通温度计要小,通常为0.1∘C,这使得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能够更精确地反映体温的变化,故C正确;
D选项,由A选项分析可知,常用体温计在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故D正确。

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
B. 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温度
C. 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 冬天,在室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判断。

A选项,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而不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选项,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人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使人感到凉爽,但并未
降低室内的温度,故B错误;
C选项,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电磁波的一种
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D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与电磁波不同;B选项错误,因为“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通过音色来区分的,而不是响度;C选项正确,因为“禁止鸣笛”确实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选项正确,因为超声波碎石确实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的特性。

2.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D. 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D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等大,无论人离镜子多远,像
的大小都不会改变;B选项错误,因为夜间行车时,如果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会由于车内光线过亮而在车前窗形成车内物体的像,影响驾驶员的视线;C选项错误,为了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自己的脸部照射,使脸部有足够的光线反射到镜子上;D选项正确,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踢力的作用
D.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D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选项正确,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C选项错误,因为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已经与脚脱离,不再受到踢力的作用,只受到重力的作用;D选项正确,因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4.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A
解析:A选项正确,因为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B选项错误,因为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C选项错误,因为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D选项错误,因为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三、填空题(每题3分)
1.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
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到适
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
动。

答案:15;靠近
2.题目: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答案:D
3.题目:小华在滑冰场上快速滑行,她和冰刀的总质量为m,已知每只冰刀与冰
面的接触面积为S,则在单脚滑行时,冰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用字母表示)。

答案:mg
S
4.题目: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
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答案:D
5.题目: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南运动.乙
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乙车速度大于甲车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乙车速度大于甲车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停在原地,乙车向南运动
答案:A
四、解答题(每题8分)
题目1:
小明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
(1)用手指轻敲桌面,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听声音,能听到清晰的敲桌声。

若在桌面上
放一些小纸屑,则看到小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声音
是由物体的 ______ 产生的。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声音将会 ______(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可以推断声音的传播需要 ______ 。

答案:
(1)振动
(2)变小;介质
题目2:
小明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 斜面的一端垫高,用来作为小车下滑的斜面;
B. 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度L和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₁、s₂;
C. 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t;
D. 根据测出的s₁、s₂和t,利用公式v = s/t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s₁、s₂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₁、v₂。

(1)将以上实验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为 ______ 。

(填步骤前的字母)
(2)在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______ 。

(3)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 和 ______ 。

答案:
(1)B、A、C、D
(2)时间
(3)刻度尺;秒表
题目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耳最高只能感觉到大约20000Hz的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______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______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因为 ______ 。

答案:
(1)高于20000Hz
(2)能量
(3)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五、综合题(每题10分)
题目1:(10分)
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7.52cm,
17.52cm,17.53cm,则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cm,他所用刻
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

答案:
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测量值是17.52cm(或17.53cm,因为两者相差非常小,可
视为相等,但一般取平均值的前几位作为最终结果),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因为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且前面数字精确到毫米位)。

题目2:(10分)
小明用托盘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调节 _______ 使天平横梁平衡。

测量时,右盘应放置 _______(选填“物体”或“砝码”),当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向 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或 _______ 砝码。

答案:
小明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测量时,右盘应放置砝码。

当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左盘偏重,此时应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但注意,在测量过程中一般不再调节平衡螺母,而是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横梁平衡),或向右盘中增加砝码。

题目3:(10分)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如果以他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 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为了减小车速,要捏紧车闸,这是通过 _______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答案:
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与自行车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树是运动的。

为了减小车速,小明要捏紧车闸,这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刹车皮与车圈之间的摩擦,从而使自行车尽快停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