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目录
一、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1、交通工具 2、通讯 3、文化生活
4、社会习俗
二、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三、社会生活变化的评价
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交通工具
穿 越 时 空 , 回 到 近 代 中 国
这些交通工具的动力是什么?
早期火车
1、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
淞第 沪一 铁条年 路正, 。式英 投国 入商 运人 营在 的中 铁国 路修 筑 的
1881年中国人修筑的第 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 1876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传统代 : 木船、轿子、马车 步工具
——
人力牵 引工具
交通 趋 势 一、工机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伴随着帝国 主义的侵略而改变的,那这种变化是好 事还是坏事?应如何正确评价它?
(1)这些变化是有限的,只是在部分沿海地 区才出现了有限的改变;
(2)虽然这些变化伴随着侵略,但这些变化表明近 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它 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代表人类历史先 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以留声机配音或者用字幕。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的影片——《渔光曲》剧照
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文化娱 乐生活(照相、电影)
探究: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对人们的生活 有什么影响? 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
创办于1872年的报纸--《申报》
1897年创办,是近代 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 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A、书信 B、电报
C、电话
D、电子邮件
古代最快的信息传递 方式—烽烟及炮声
早期电报机 19世纪70 年代
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的合影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1905年 伴以朗读、伴以录音机或伴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1年 动脑筋: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 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 (她)在说什么?
工业革命
——
机械牵 引工具
第二次工业革命
议一议
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交通工具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便利了人民的交往。 同时也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 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通讯工具
现在我们已经穿越时空,来到近 代的中国,要向家人报平安。我 们可以选择哪种通讯方式:
4.同学们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它的名称是( ) A.三联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同文出版社 D.外文出版社 5.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 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火车
交通工具的变化 轮船 通讯工具的变化
小结
照相
有线电报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娱乐方式 电影 文化生活的变化 《申报》 大众媒体 商务印书馆
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辫、易服、改称呼、禁缠足等
1.近代上海的人们能够从中文报纸上寻找到 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最早出现在(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70年代 2.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风云儿女》 D.《渔光曲》 3.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 国成为亚洲第一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 ( ) A.男子剪辫子 B.女子停止缠足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
社会风俗的变迁
剪发辫
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 以后,孙 中山通令 全国各地 男子掀起 剪辫。
清朝梳辫图
辛亥革命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易服饰
清 朝 官 服 孙 中 山 和 中 山 装
清 末 民 女
民 国 少 女
禁缠足
改称谓、废跪拜
促进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
1、帝国主义的侵略,传入 西方工业文明 2、辛亥革命的冲击
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刊名称
时间 出版的报刊 宣传的思想
宣传维新变 维新变法 《万国公报》 法思想 运动时期
辛亥革命 时期 新文化运 《新青年》 宣传民主、 动时期 《每周评论》 科学
《民报》
宣传民主革 命思想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课本剧《盐商觐见孙中山》
课本剧《盐商觐见孙中山》
通过这个课本剧,你感觉 当时社会习俗有了哪些变化呢? 这些变化从什么事件后出现的?
目录
一、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1、交通工具 2、通讯 3、文化生活
4、社会习俗
二、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三、社会生活变化的评价
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交通工具
穿 越 时 空 , 回 到 近 代 中 国
这些交通工具的动力是什么?
早期火车
1、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
淞第 沪一 铁条年 路正, 。式英 投国 入商 运人 营在 的中 铁国 路修 筑 的
1881年中国人修筑的第 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 1876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传统代 : 木船、轿子、马车 步工具
——
人力牵 引工具
交通 趋 势 一、工机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伴随着帝国 主义的侵略而改变的,那这种变化是好 事还是坏事?应如何正确评价它?
(1)这些变化是有限的,只是在部分沿海地 区才出现了有限的改变;
(2)虽然这些变化伴随着侵略,但这些变化表明近 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它 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代表人类历史先 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以留声机配音或者用字幕。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的影片——《渔光曲》剧照
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文化娱 乐生活(照相、电影)
探究: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对人们的生活 有什么影响? 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
创办于1872年的报纸--《申报》
1897年创办,是近代 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 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A、书信 B、电报
C、电话
D、电子邮件
古代最快的信息传递 方式—烽烟及炮声
早期电报机 19世纪70 年代
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的合影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1905年 伴以朗读、伴以录音机或伴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1年 动脑筋: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 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 (她)在说什么?
工业革命
——
机械牵 引工具
第二次工业革命
议一议
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交通工具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便利了人民的交往。 同时也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 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通讯工具
现在我们已经穿越时空,来到近 代的中国,要向家人报平安。我 们可以选择哪种通讯方式:
4.同学们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它的名称是( ) A.三联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同文出版社 D.外文出版社 5.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 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火车
交通工具的变化 轮船 通讯工具的变化
小结
照相
有线电报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娱乐方式 电影 文化生活的变化 《申报》 大众媒体 商务印书馆
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辫、易服、改称呼、禁缠足等
1.近代上海的人们能够从中文报纸上寻找到 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最早出现在(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70年代 2.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风云儿女》 D.《渔光曲》 3.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 国成为亚洲第一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 ( ) A.男子剪辫子 B.女子停止缠足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
社会风俗的变迁
剪发辫
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 以后,孙 中山通令 全国各地 男子掀起 剪辫。
清朝梳辫图
辛亥革命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易服饰
清 朝 官 服 孙 中 山 和 中 山 装
清 末 民 女
民 国 少 女
禁缠足
改称谓、废跪拜
促进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
1、帝国主义的侵略,传入 西方工业文明 2、辛亥革命的冲击
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刊名称
时间 出版的报刊 宣传的思想
宣传维新变 维新变法 《万国公报》 法思想 运动时期
辛亥革命 时期 新文化运 《新青年》 宣传民主、 动时期 《每周评论》 科学
《民报》
宣传民主革 命思想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课本剧《盐商觐见孙中山》
课本剧《盐商觐见孙中山》
通过这个课本剧,你感觉 当时社会习俗有了哪些变化呢? 这些变化从什么事件后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