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第一篇:《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课程论文
题目:
院(系):专业:学号:姓名:
完成日期:
课堂音乐剧鉴赏
通过半个学期《鉴赏音乐》的学习,我对音乐鉴赏基本知识和乐理技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音乐剧《妈妈咪呀》的观后感。
《妈妈咪呀!》中填满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充满幸福感的音乐剧。
整部作品宣扬的是一种感性的自由,不为生活压力和世俗的眼光所约束,不要被苦闷禁锢了自己的本性,尽情高歌尽情起舞,让自己的生命重新焕发青春的魅力。
它讲述了单身妈妈唐娜带着自己可爱美丽的女儿苏菲在希腊风景宜人的小岛上开着自己的小旅馆、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长大成人的苏菲即将踏入婚姻的殿堂,而她的梦想就是能看到自己的亲生父亲目睹这一神圣的时刻。
婚期将至,守口如瓶的母亲却丝毫没有透露一点蛛丝马迹的意思。
聪明的苏菲终于在母亲的日记本和书信当中找到了线索——母亲已给她的三个前男友发出了参加苏菲婚礼的请帖。
不久,三个年纪相仿的成熟男人相继出现在母女俩的小旅馆里:建筑师山姆、旅游作家比尔以及英国银行工作的哈利。
与此同时,唐娜的八年未见的死党罗茜与坦娅也及时赶到。
三个老男人、三个老女人、一个待嫁女,一场混乱搞笑的寻亲故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谁是亲生老爸?”这个问题贯穿着整个婚礼。
音乐剧的女主角苏菲是一位美丽可爱的姑娘,她聪明活泼,向往美好的爱情,却又对未来有着比较迷糊的认知。
苏菲希望亲生父亲能把自己交给新郎,从而引发了这场欢乐的闹剧。
苏菲如夜色里迷人的希腊海,清幽而又不失活力,执着倔强,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
评判一部音乐剧是否成功,首先是看它有没有动人的音乐。
脍炙人口的音乐也是《妈妈咪呀!》成功的另一关键。
《妈妈咪呀!》不仅是一出戏剧,更是一个大型音乐会。
作为观众,当一首首优美的歌曲接连响起时,他们有时甚至会忘却剧情,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
《妈妈咪呀!》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能将故事的悬念一直保持到剧终,让它循序渐进地展开的,正式剧中精美而又带情感色彩的音乐。
贯穿整部音乐剧的是ABBA乐队独具魅力的经典音乐、激情四射的舞蹈以及幽默诙谐的喜剧表演。
ABBA乐队的音乐高度地与故事剧情的发展融合了起来,如歌曲《Mamma mia》反映了唐娜重见老情人的惊讶、伤感与尴尬;《Lay all your love on me》适情适景地表现了苏菲充满活力的爱情;《Supping through my fingers》体现了唐娜对女儿出嫁的依依不舍之情。
可以说,曾经风靡世界的ABBA乐队的音乐在用旋律和歌词为这部音乐剧叙事,音乐与剧情恰如其分地完美融合了在一起。
而舞蹈直接调动了音乐剧的气氛,如《Dancing queen》中迸发青春活力的舞
蹈,单身晚会上的群体舞蹈,还有《Does your mother know》中沙滩上的诙谐的舞蹈,使整个画面变得欢乐喜悦,热闹非凡,同时散发着无穷的青春魅力。
正是精彩的舞蹈使《Mamma mia》的画面活了起来,增加的整场音乐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当然,舞蹈也是为叙事而舞,或激情,或滑稽,或优雅,或动情,都与故事剧情的发展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并推动了故事的进行。
总的来说,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很好地与故事糅合在一起,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对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最基本情感的褒扬和认同,是《妈妈咪呀!》最打动人心的内核。
《妈妈咪呀!》是一部很不错的音乐剧,我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我们自己国家能有这样优秀的作品出现。
第二篇:妈妈咪呀
《妈妈咪呀!》
有人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如果你想含着泪水离开剧院,那么就去看《剧院魅影》,但如果你想带着欢笑声离开剧院,那就去看《妈妈咪呀!》。
《妈妈咪呀!》诞生9年来,全世界目前共有11个版本在同时上演,成为同时演出版本最多的剧目,这个数据表明,《妈妈咪呀!》是最短时间内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音乐剧。
音乐剧中绝大多数成功剧目都有引人入胜的剧情,只有少数剧目以样式取胜,比如《猫》。
《妈妈咪呀!》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却充满趣味,充满悬念。
故事发生在希腊小岛上,讲了一个20岁的女孩索菲,她是单亲妈妈唐娜的女儿,在婚礼前一个月翻看妈妈的日记,发现妈妈在怀她之前,一共与三个男人有过交往,而她母亲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谁是女儿的父亲,于是她把三个父亲在婚礼前一天请到了希腊小岛上,一段寻找父亲的旅程开始了。
这个故事无疑是充满情趣的,原因在于这个故事非常不同寻常。
当索菲在一开始抛出这个故事之后,巨大的趣味和悬念便产生了,所有观众都想知道,到底三个男人中谁才是索菲的爸爸?索菲的母亲唐娜会是个什么样的女人?竟能在短短时间同三个男人交往?而最重要的是索菲她会怎样面对这三个男人,这会不会演变成一场不可收拾的闹剧?
这些充满趣味的悬念,不仅定下了全剧欢乐的基调,同时成为贯穿全剧的主线,编剧对这个悬念始终不予解决,直到最后,才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方式结束全剧。
在《妈妈咪呀!》中剧情的叙述全部由对白完成,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不增加一些与戏剧主线无关的有趣佐料,是无法让故事丰富而生动的。
编剧在这里同样表现了充分的幽默感,每间隔一会儿,就抖出一个笑话引观众发笑,有效减慢了戏剧的发展速度,让故事在小品式的欢笑中慢慢发展。
另外,剧中的舞蹈也令人印象深刻,充满了青春活力却毫不喧宾夺主。
灯光也很有美感和冲击力,而且完全根据音乐节奏而设计。
看过以后给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张力,热情,浪漫,现代,轻松,
自由,奔放。
这是我所能形容这场音乐剧的词汇。
随着舞蹈的张力和力度。
让人的心情不由得High起来。
当三位妈妈级人物穿着20年的前的演出服装。
在一群女孩中再现当年的风采时。
据说心理医生也推荐此剧适合焦虑忧郁症患者观看。
特别是在剧终的Dance Queen音乐响起。
演员们邀请现场观众跳起来:那一刻心是感动的,每个人都是Dance Queen。
一开场,剧目说:“ 爱琴海的蓝色不要太夺目啊,妈妈咪呀来了,大家不要被来自爱情海的阳光灼伤哦”,于是全场罩在了一份安逸的蓝色中,幕布荡漾着,星星点点闪耀其间。
原来已经是爱琴海了。
虽然舞台没有那么的豪华绚丽,但是足以吸走别人的眼
《妈妈咪呀》的成功要归功于曾风靡一个时代的世界著名组合“ABBA”和他们的歌曲。
这支乐队从72年组建,82年解散,是欧洲最著名的乐队之一,它的单曲多次在欧洲和美国流行歌曲排行榜中居于桂冠。
而有趣的,《妈妈咪呀!》在沿用这些歌曲时,甚至连歌词都几乎没有改动。
将一支乐队的音乐改为音乐剧,在《妈妈咪呀!》之前还没有出现过。
因为先有音乐再去编剧是违背普遍音乐戏剧创作规律的。
原因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同,音乐写在故事之前,是不可能连贯统一的,也是缺乏戏剧性的。
然而,ABBA的歌曲却很与众不同,因为它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感,而且还有多样的歌曲风格和大量现成的歌曲数量。
实际上,这部音乐剧与去年的《狮子王》想必没有它那美丽的布景和绚丽的灯光,前后也就2-3个布景,灯光也就是一般,但是最后带给我的惊喜决不亚于《狮子王》,我想妈妈咪呀胜在她更生活化,音乐更好听。
比《剧院魅影》更具有活力,比《音乐之声》更具时代感,比《狮子王》更贴近生活,比《悲惨世界》更轻松自然。
演员的表演也很亲切。
尤其是苏菲,很具有张力。
不过独白时候的肢体语言过于单调,对于我这样的三楼群众根本无法看清楚演员的表情。
无论如何,Mamma Mia带给我自由奔放的爱情海浪漫喜剧。
Sophine干净的嗓音,Donna漂亮的中音。
让忧郁和城市的压抑一扫而空。
最终还是没有鉴定出谁到底才是Sophie的亲生父亲,但是这已经
不重要了,每个人的情感都得到归属和抚慰,就像整个影片的氛围一样,即使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我们依然可以笑着用歌声去解决。
提到歌声就不能不说《妈妈咪呀》还是一部出色的音乐剧。
和百老汇的巡演不同,电影中的音乐只是一个配角。
但是在这样一个先入为主的音乐剧里我们对音乐的期待还是非常高的。
好在,我们并没有失望,音乐剧《妈妈咪呀》里的歌唱部分都非常出色,甚至逾越了我的期待。
《妈妈咪呀》没有华丽的服饰、其貌不扬的演员(除了曾经007的男主角),却是一部让人相当愉悦轻松的音乐剧,充满激情的舞蹈、四处洋溢欢乐的气氛、欢快动人的故事情,场景,更是浪漫。
第三篇:论《妈妈咪呀》(本站推荐)
论《妈妈咪呀》
摘要:从整体来说,这是三个老男人、三个老女人和一个待结婚的少女的故事。
整部音乐剧发生在爱琴海的一个富有希腊风格的小岛上,完美的与影片的活力、爱情相匹配。
影片中还有许多的对比,使得影片中的活力、爱情有不同却又有共同点,比如:唐娜和山姆的成熟之恋与苏菲和斯盖的年少之恋、唐娜和她的好友的热情奔放和苏菲的无知无畏、苏菲从婚礼过程中获得的成长和唐娜从曾经的情伤中走出。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学习音乐剧,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愉悦,并且同时从这份愉悦中看到人生。
关键字:妈妈咪呀、欢乐、流行音乐、大学生
正文:
《妈妈咪呀》——代表21世纪百老汇艺术风范的音乐剧,从演出至今,没有任何一部音乐剧可以与其媲美。
它完美的将流行元素融入整部激情的音乐剧中,使人被其中的活力激情所感染,一扫心中的烦躁,将人带入一个快乐温馨的环境中去,这也是它在全球各地上映后广泛获得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整体来说,这是三个老男人、三个老女人和一个待结婚的少女的故事。
故事从一首《I have a dream》开始。
二十岁的苏菲,和母亲唐娜一起生活在一个爱琴海的小岛上,有一个梦想,想在她的婚礼上见
到她的父亲。
婚礼前一天,苏菲的两个好友丽萨和艾丽到了岛上,苏菲在一首欢快的《Honey Honey》中,道出了她从母亲的日记本中得知的她可能的父亲:建筑师山姆、银行职员哈利、旅行作家比尔,并用母亲的名义邀请了三位她可能的父亲来参加婚礼,想在与他们三个见面后认出哪一个才是她的真正父亲。
同一时间,唐娜也邀请了她当年组成band队的好友罗西和坦娅,伴随一首《money money》,她在民宿中表明自己现在的辛苦,并期盼一种无忧无虑可以出去旅行的心情。
当唐娜发现了她的三个前恋人到了小岛上,唐娜非常慌张,一首《MAMMAMIA》道出了唐娜心中害怕见到他们又想见到他们的纠结心理。
最后唐娜和她的三个前恋人还是见面了,她装作非常坚强,不欢迎他们三个,并要将他们赶出自己的民宿。
唐娜冲出了民宿,正巧碰到了罗西和坦娅,两人发现唐娜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非常担心,伴随一首《Chiquitita》,唐娜终于说出了实情。
在两人的安慰下,唐娜也没有那么失魂落魄,《dancing queen》唤起了唐娜心中的回忆,并打算三人在晚上的女生舞会上重新像以前那样表演一番。
画面一转,苏菲发现山姆、哈利和比尔准备上船了,以为他们要离开小岛,赶紧跳入水中游过去恳求他们能够留下来,接下来在船上哈利一首《our last summer》勾起了他们三个与唐娜的过去。
突然,小岛上的一声“苏菲”唤回了还在回忆中的苏菲,苏菲的男友与她互述衷肠的一曲《lay all your love on me》,并告诉她即使没有她父亲把她交给自己,也没有关系。
接下来按照当地习俗,结婚前男生和女生要分开过自己的最后一晚自由舞会。
舞会开始了,一首由唐娜、罗西和坦娅演唱的《Super Trouper》让舞会达到高潮,唐娜也在演出过程中看到了三位前恋人的到来。
伴随着《gimme!gimme!
gimme!》,苏菲趁着舞会查探山姆等三人谁有可能是她的父亲。
比利从舞会出来,苏菲跟上他,问他是不是自己的父亲,比尔也承认了这种可能,并答应明天由他把苏菲交给新郎。
《Voulez-Vous》,
男生们回来了,女孩们和男生们一起跳舞欢呼,混乱中,山姆和哈利先后找到苏菲并说出自己是她的父亲,表明明天会陪她走红地毯,苏菲经受不住打击晕倒了。
婚礼当天,唐娜以为苏菲和斯盖发生了矛盾,去安慰苏菲并表示可以取消婚礼,但苏菲反驳并说出:我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就气冲冲的走了。
山姆来找唐娜,想和唐娜说说苏菲的事情,但两人一言不合就争吵起来,一曲《SOS》,既表明他们内心的纠结不安又表明对对方的恋恋不舍。
同一时间,苏菲向斯盖求助,斯盖很生气苏菲没有告诉他这件事,并怀疑苏菲是不是真的想要结婚,还是只是把它当做找到父亲的工具。
苏菲找到唐娜让她帮穿婚纱,唐娜感慨就要失去女儿了,一曲《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道尽衷肠,而苏菲也决定让唐娜带着她走红地毯并把她交给新郎。
山姆来找唐娜,问为什么苏菲改变了决定,并在一首《The winner takes it all》中,被唐娜伤心地骂回“当初是你丢下我走了”。
婚礼中,山姆、比尔和哈利都表明愿意成为苏菲的三分之一的父亲,他们以有这样一个女儿而自豪,苏菲也决定不结婚了,而和斯盖去旅行见见世面。
接下来在《Take a chance on me》,唐娜和山姆结婚了。
苏菲也圆满的实现了她的愿望。
伴随一首《MAMMAMIA》,爱泉喷发了,整部音乐剧也随着结束。
唐娜,剧中的主要人物。
她多情,年轻时与三个男人产生爱恋关系;她坚强,一个人打理着民宿并且抚养苏菲长大;她热情,即使到了如此年老的时候依然想要去旅行游玩;她有主见,所以才会认为是他离开了她。
她与山姆间的爱恋可以看出是如何地深刻,如何地海誓山盟,痴迷的山姆认为唐娜可以等到他回去解除订婚回来。
但唐娜过了几天就喜欢上了比尔,这也许是唐娜对山姆的报复,因为在她心里,依然还有山姆的一席之地。
比尔究竟不是山姆,无法让唐娜产生与他一辈子厮守的感情,接着就有了哈利。
可唐娜依然无法忘记山姆,就算哈利再好,也无法替代心中山姆的地位。
作为一个母亲,她希望苏
菲可以出去见见世面,可以无奈自己无法单独管理民宿,只能希望苏菲可以在身边陪着她。
一方面她在山姆面前表现得非常不在乎,可一方面又不断的流露出她对当年生活的留恋。
就在唐娜不知所措之际,山姆又在苏菲的婚礼上道出了当年的实情,并向唐娜求婚,热情奔放的她再也抵挡不住心里那股对山姆的迷恋。
苏菲,一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女孩。
为了找到她真正的父亲,瞒着母亲邀请了山姆等3人来参加婚礼,不得不说有欠考虑,但正是这种年轻人的冲动,才导致了最终的幸福结局。
她爱她母亲,她有画画的天赋,也有可能有其他的天赋,她的梦想不在这座小岛,但为了让她母亲轻松点,她可以舍弃自身而呆在这小岛上帮助母亲管理民宿。
她爱斯盖,斯盖不想结婚,但为了她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她也曾怀疑过自己结婚是不是为了找到真正的父亲,所以她想给斯盖一个他所想要的婚礼,所以她放弃了结婚,而选择和斯盖出去旅行。
整部音乐剧发生在爱琴海的一个富有希腊风格的小岛上,完美的与影片的活力、爱情相匹配。
影片中充斥着abba的欢快的流行音乐,是一部与流行音乐成功结合的作品,与更早的《歌剧魅影》、《猫》有所不同,其中的音乐是所有人耳熟能详的旋律,使人倍感亲切,更加与生活贴切,这也许是《妈妈咪呀》广受欢
迎的一大原因。
其中以欢快为主导旋律,其中的音乐无一不表现其欢乐的性质,虽然其中也有唐娜见到前恋人的害怕,慌张的《MAMMAMIA》,有《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表明母女的不舍,可依然无法掩盖在这些歌曲背后所要表达的留恋、温馨和欢快。
除了音乐,影片为了还原原舞台剧形式,在音乐响起的时候也增加了适当的较为夸张的舞步,肢体动作,成功的再现了原舞台剧所要表现的歌舞效果。
影片中还有许多的对比,使得影片中的活力、爱情有不同却又有共同点,比如:唐娜和山姆的成熟之恋与苏菲和斯盖的年少之恋、唐娜和她的好友的热情奔放和苏菲的无知无畏、苏菲从婚礼过程中获得的成长和唐娜从曾经的情伤中走出。
作为百老汇的21世纪的主打音乐剧作品,《妈妈咪呀》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西方音乐剧,但同时期上演的中国音乐剧《如果爱》,在它
面前就像是未成年的婴儿一样。
一部音乐剧的成功是在于它的影片剧情和音乐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妈妈咪呀》中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在其中的音乐响起之前,总会有铺垫,或者引子,并且在音乐之中也蕴含了剧情的发展,剧情人物的情感。
但《如果爱》不同,开篇突然响起的一大段的音乐,各式各样的舞蹈互相穿插,一时间让人不知所措,茫茫然不知该从何看起,甚至看完之后发现,其实没有这一段歌舞对整个影片剧情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音乐剧的缺点,音乐剧中的音乐没有很好的融入剧情,总会使人感觉到突兀,感到剧情发展的不自然,其中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将音乐剧的最重要的部分定义为电影部分,而在电影可以加入音乐的部分加入一些与整个剧情关系不大的歌舞。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误区,因为音乐剧是建立在音乐之上的,从音乐中才能更好的感受到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
当然,导致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是对比起西方音乐剧,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要晚上许多,而中国对于音乐剧的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没有一个专门培养音乐剧人才的高等学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学习音乐剧,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愉悦,并且同时从这份愉悦中看到人生。
例如《妈妈咪呀》,看完它,除了获得的快乐之外,应该更加了解爱情的滋味,更珍惜年少时的那份无知无畏,更明白友情的可贵,从“苏菲想要通过婚礼找到真正的自己,到她明白了找到真正的自己前要先看清自己想要什么”中获得成长,应该更加明确作为大学生要先认清自己的目标,懂得自己想要什么。
不仅如此,一时有名的音乐剧通常都是当代流行音乐或者经典音乐的潮流,对大学生拓展基础知识,陶冶情操有很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需要拥有至少一项以上的艺术或者艺术鉴赏能力,作为一个提高自身修养的课程,学习音乐剧还可以让大学生拥有这样一项与众不同的能力,使其在现今越来越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四篇:妈妈咪呀观后感
Just sing and dance
——观看妈妈咪呀有感
看了一遍《妈妈咪呀》,一部很阳光很轻松的音乐剧。
事讲述单身妈妈的女儿准备要结婚了,女儿在婚礼前的最大愿望就是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父亲,并让其挽着自己手步入结婚礼堂。
从妈妈的日记里看到妈妈当年的三个恋人的故事,就纷纷给这三个“candidate dad”寄了邀请函,三位dad同时到达了那个迷人的小岛,并开始了一段回忆往事,最终其中一个dad与妈妈再续前缘。
当然谁是父亲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两母女从此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电影和音乐剧中所有的歌曲都来着于1973年成立的瑞典乐团ABBA(阿巴)的经典歌曲。
乐团ABBA曾与“猫王”、“甲壳虫”一同被称为世界音乐三大奇迹。
作为一个乐盲的我,那一天之前根本没有听过ABBA的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觉得这部音乐剧很好看,甚至记住了其中几首歌如《I Have a Dream》、《Money, Money, Money》、《Mamma Mia》、《Dancing Queen》、《S.O.S》、《Our Last Summer》。
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都已成为世界乐坛的经典。
整个电影所选风轻快欢乐,充满温情,极具感染力,表现出剧中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且每首歌曲的曲速符合故事发展到某一个程度时的节奏。
传统歌舞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轻松快乐,观众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去理解剧情,只需坐着尽情体验影片所提供的美妙视觉与听觉,享受着镜头画面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即使剧情有波动曲折,但人们仍能从歌曲里体会剧中人的情感,并传递一种向上的力量。
不少熟悉ABBA乐队的观众在观看该剧时总能被欢快的歌声感染并轻声哼唱。
我爱这部剧,爱它如此特殊的音乐剧逻辑,根据ABBA的20多首歌曲编写的故事是那么的自然和融合,这部剧真的是用“心”来做的。
它的成功和编剧始终坚持“不要改变它们,而是融合”密不可分,这种勇气和魄力已足够让它闪耀了。
可以说,ABBA乐队的音乐在用旋律和歌词为这部音乐剧叙事,将音乐与剧情融合。
在爱琴海上的小岛。
和母亲德娜一起生活的二十岁的索菲有一个梦,那就是举行一场纯白的婚礼,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为此,必须做一件事——找到父亲,他的陪伴下走上红地毯。
索菲偷看母亲过去
的日记得知,三个人可能是父亲,于是她发出请柬,盼望他们来参加婚礼,这时《我有一个梦》(I Have a Dream)则浮动着听众的耳膜,告诉我们,她对父亲来给予婚礼祝福急切的渴望和期盼明天索菲要举行婚礼。
旅当行作家比尔,银行职员哈利,还有建筑师萨姆,收到索菲的信来到二十一年的小岛,被德娜发现。
《妈妈咪呀》(Mamma Mia)的音乐最合适不过,体现了阔别重逢后难以压制的激动和难过。
因为面对眼前昔日的三个恋人。
德娜脑海里浮现二十年前分别的日子,心被依然未割舍的情思和懊悔搅乱。
婚礼前夜开女生专场派对,德娜、罗姬、塔尼娅身穿当年的服装上场,演唱过去的流行歌曲《我想知道》(The Name ofThe Game),这首歌使派对气氛更狂热,将往日三个女子的光辉和疯狂完全彰显。
不知什么时候,三位父亲候选人也加入,派对的气氛达到高潮。
他们都自称是索菲的父亲,弄得她心乱如麻,《我们之一》(One of Us)表达了父亲的心情,同时给了观众一种诙谐风趣的心境,让人自然地好奇和投入于后来的剧情。
《Supping Through My Fingers》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出嫁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
同时,歌曲通过编剧的编织也获得了重生,仿佛穿越了年代和地区的界限,勾勒出婚礼画卷所蕴含的的欢乐甚至狂欢的景象。
当婚礼一步步临近。
德娜一边帮索菲穿结婚礼服,一边为自己一手养育的女儿离去而感伤。
萨姆来了,一个劲强调索菲需要父亲。
“不必再说了,是你丢下我走了!”德娜终于吐露真心话。
于是萨姆唱起了《给我机会》(Take a Chance on M),同时唱出了观众对完美结局的期待,给我机会,让我弥补过错,给你一个完美的结局。
《给我机会》(Take a Chance on M)这首歌的确给了三对老男女一个人中巨大的惊喜找
到共度终身的另一半。
可以看出,阿巴乐队的音乐与剧情及其符合,这也可能与ABBA 组合中的人物关系和经历有关。
他们经历了组合的进步和婚姻的步伐,所以他们的音乐中必然带有成长和成熟的思考。
音乐除了对剧本的帮助之外,演唱者对歌曲的演绎是音乐剧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