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节俭的皇帝——道光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节俭的皇帝——道光帝
纵观中国历史,皇帝坐拥天下,绝大多数都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

但历史上也有几位节俭的帝王,比如:汉文帝刘恒、宋仁宗赵祯、宋孝宗赵昚、明太祖朱元璋、清宣宗道光等。

在这些皇帝中,道光帝在节俭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他不仅把节俭看做是人生的乐趣和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与品德的标准。

道光帝的节俭,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九月的时候,道光随父亲嘉庆帝前往盛京祭奠先祖。

晚上就住在沈阳故宫里,虽说是宫廷,但实际上非常简陋局促,不要说无法与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就是山西晋商的王家大院,也要比沈阳故宫阔气得多。

嘉庆皇帝特意把道光带到清宁宫东暖阁,又叫人从仓库里拿来了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用过的遗物。

看到这些简陋的物品,听着父皇的讲解,回想起祖先创业的艰难,道光立志要节俭律己。

回京之后,道光与妻子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间里除了床铺桌椅以外的家具陈设。

此后,每日下午四点前后打发太监出宫买烧饼。

来回路远,太监怀里揣着烧饼,一路小跑,烧饼仍不免冰凉坚硬。

夫妻二人毫无怨言,沏上一壶热茶,啃完烧饼,立即上床睡觉,这样,连灯都不用点了。

道光做了皇帝之后,立即倡导节俭之风,并推行全国。

道光帝元年(1821年),道光帝发表了一篇题为《御制声色货利谕》的节俭宣言书,表达其崇尚节俭的理想和倡导节俭的目标。

宣言书中引用古人的话说:“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就是说,百姓不富,我这个皇帝就不会富;如何让百姓富起
来,那便要节省。

他身体力行,带着过紧日子,使用普通的笔墨纸砚,每餐不过四菜,穿的衣服一个月才换一套,并且除了龙袍,其他衣服破了便要打上补丁再穿。

同时削减宫廷用度,减少开支,规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外,非节庆不得食肉。

嫔妃平时不能使用化妆品,不得穿锦绣衣服。

皇后过生日的时候,请群臣吃饭,每人一碗打卤面。

在其他方面,道光帝也都非常节俭,能省就省,不能省的也要省,可谓是不遗余力。

他不光用榜样来带动人,还采取手段惩治奢侈之风。

他每当看见官员衣着光鲜,就露不悦之色。

道光十年(1830年),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帝立刻便革了他的职务。

道光十四年冬,他检阅京城御林军,看到官兵都穿着朴素的衣服,一改过去的恶习,崇实务本,不失满洲旧风,遂将几位主管官员全部提升一级。

道光帝下了如此大的力气来提倡节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官员们上朝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北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破衣烂衫都卖了个好价钱,品相稍好的旧衣服比新衣服还贵很多,有些穷京官买不起,就只好自己把新袍子弄脏弄破再打上补丁。

道光皇帝除了节俭过日子外,还节俭治军。

他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让群臣效仿,就是赏赐有功之臣,也只是吃顿饭。

大学士长龄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之后,把张格尔押送到京城。

道光帝亲临午门迎接,开庆功筵宴,当时邀请的客人除掉长龄,还有15位老臣。

这些人拥挤着凑满了两桌,桌上摆着几样菜,大臣们却不敢动筷,只怕一
动筷,就会吃光。

道光帝坐在首位,不吃菜也不喝酒,只和大臣们谈论前朝的一些事情。

后来又谈到了作诗,君臣便开始联句,做成了一首80句的长言古诗,以记君臣之乐,在席上足足谈论了两个小时,但菜始终没动。

后来,在商量新疆防御的方案时,将军们提出了好几个都没有通过。

经过很久的争执,据《清史稿》记载,最后决定“各省绿营兵额内裁2%,岁省30余万,以为回疆兵饷”,方案才得以通过。

此后,在鸦片战争中,道光帝急于妥协,这与他的节俭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讨论诸如海防、边务、黄河治理等问题时,只要一有大臣提到拨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悦之色。

道光处处节省,北京城虽然受到了他的影响,但是离开北京城,官场依然酒醉声迷,这是道光不曾想到的。

根据道光年间在西北述职的张集馨回忆:来往于西藏、新疆以及甘肃、四川的官员皆经过西安,西安官员都要尽力招待:“每次皆戏两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

上席必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

西安活鱼难得,每大鱼一尾,值钱四五千文,上席五桌断不能少。

其他如白鳝、鹿尾,皆贵重难得之物,亦必设法购求……大宴则无月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终日送往迎来,听戏宴会。

”至于吃喝玩乐的争奇斗巧,更是层出不穷。

可见,道光皇帝的“节俭”对官场的奢靡风气并没有多大影响。

那么,这样的节俭对他的后代有影响吗?试看咸丰纵情于声色之中,他的儿媳妇慈禧大兴土木的生活便就可以知道,他的影响力是多么不值一提,这对道光帝的节俭是相当大的讽刺。

尽管道光皇帝为清朝节省了很多的开支,却对经济危机依然显得苍白
无力,财政状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扭转,而且每况愈下。

以致有的大臣不禁问道:为什么乾隆朝挥金如土而国库充盈,如今日日节俭却民生罕裕,“岂愈奢则愈丰,愈俭则愈吝耶”?这个疑问其实也常常困扰着道光帝。

其实,清朝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已经处在了衰败的局势,社会风气正在一步步地下滑,大部分官员已经离心离德,应有的责任感早已损失殆尽。

在这种情况下,道光没有从根本的体制上和制度上来进行变革,使之可以跟上社会的发展,而是妄图用率先垂范的方式来扭转社会风气,澄清吏治,这必然使他变得势单力薄,孤掌难鸣。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清朝渐渐不可阻挡地走向了衰败。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打响以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敲开,中国由此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了更黑暗的苦难深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