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三理综物理精选33套全国试题试卷_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08 届 高 三 第 一 次 联 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试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选择题(本题共有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
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B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减小 C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 D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越下压越费力,说明分子间斥力越来越大,分子间势能 越来越大
15.某同学设想驾驶一辆由火箭作为动和的陆地太空两用汽车在赤道沿地球自转方向行驶,
汽车的行驶速度可以任意增加,当汽车的速度增加到某值v (相对地面)时,汽车与地面分离成为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航天汽车”,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取地球的半径R =6400km ,g =10m/s 2) ( ) A .汽车在地面上速度增加时,它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B .在此“航天汽车”上弹簧测力计无法测量力的大小 C .汽车离开地面时v 值大小为8.0km/s D .“航天汽车”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8.0km/s 16.如图(1),A 、B 、C 、D 、E 、F 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0cm
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 、B 、C 三点电势分别为1.0V 、2.0V 、3.0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V/m
B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3
3
20V/m C .电荷量为1.6×10-
19C 的正点电荷从E 点移到F 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为
1.6×10-
19J
D .电荷量为1.6×10-19C 的负点电荷从F 点移到D 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4.8×10-
19J 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 .一定质量的实际气体,如果保持其压强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内能一定增加 C .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 D .能量耗散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的方向性 18.如图(2),A 、B 两物体叠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AB
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μ,水平轻绳一端拴住B 物体,另一端固定在墙上且恰能伸直,水平外力F
作用于A ,A 、B 均保持静止状态,则A 、B 两物体受力的个数可能分别为 ( ) A .5、2 B .4、2 C .5、4 D .6、4
19.如图(3)所示,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充分长,一质量为m 上表面光滑的足够长的长方
形木板A 正以速度v 0沿斜面匀速下滑,某时刻将质量为2m 的小滑块B 无初速度地放在木板A 上,则在滑块与木板都在滑动的过程中( ) A .木板A 的加速度大小为3gsin θ B .木板A 的加速度大小为零 C .A 、B 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D .木板A 的动量为031mv 时,小滑块B 动量为
03
2
mv 20.如图所示(4),由电动机带动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为v =2.0m/s 匀速运行,A 端上方靠近
传送带料斗中装有煤,打开阀门,煤以流量为Q =50kg/s 落到传送带上,煤与传送带达共同速度后被运至B 端,在运送煤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动机应增加的功率为100W B .电动机应增加的功率为200W C .在一分钟内因煤与传送带摩擦生的热为6.0×103J D .在一分钟内因煤与传送带摩擦生的热为1.2×104J 21.如图(5)所示均匀介质中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源S 1、S 2分别位于m
x 1
1102-⨯-=和m x 1
21012-⨯=处,t=0时刻以频率为f =10Hz 同时开始向上振动,振幅为A=2cm ,波的传播速度为v=4m/s ,P 、M 、Q 三质点的平衡位置离O 点距离分别位于OP=0.2m 和
OM=0.5m 、OQ=0.8m 的三个点。
则下列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 A .t=0.1s 时刻质点Q 开始沿y 轴正方向运动 B .经t=0.175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14cm C .t=0.275s 时刻,质点M 的位移为+4cm
D .t=0.35s 时刻,S 1S 2之间(不包括S 1S 2点)振动位移为零的点共有三处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10小题,共174分)
22.(17分)实验题:
(1)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0.1s 曝一次光
的频闪照相机,拍摄不同时刻的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6分)所示,照片上出现的小球不同时间的位移见下表
有
甲、乙两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方法如下:
甲同学:33212
343223221
21a a a a T S S a T S S a T S S a ++=-=-=-=
平均加速度 乙同学:2
222
12
2
42
2131a a a T S S a T S S a +=
-=-=
平均加速度
你认为甲、乙两同学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填甲、乙),加速度值为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行定则》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方木板、白纸、弹簧秤
一个..、橡皮盘、细绳两条、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下面是主要实验步骤:
①在桌上平放一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 、C.
③ ④ ⑤ ⑥按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 1和F 2的图示. 用平行四边行定则求出合力F. ⑦用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结点位置O ,读出弹簧的示数F ′,
记下细绳的方向,
⑧比较力F ′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中否相等. ⑨改变两个分力的大小和夹角,再做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以上步骤中有的没有写全,请将不全的地方加以补充. 23.(15分)如图(7)所示,摩托车演员作特技表演,当到达高台底端时关闭油门,从底端
以初速度v 0=20m/s 冲上顶部水平的高台,然后从顶部水平飞出(不计空气阻力),摩托
车和人落到缓冲垫上(图中未画出),摩托车落地速度大小为310=v m/s ,已知平台顶部距缓冲垫的高度为H=10m ,g=10m/s 2. 试求摩托车和人飞行的水平距离. (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24.(18分)如图(8)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A 、B 两个小物体,质量分别为m A =3.00kg 、
m B =2.00kg ,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 A 、B 之间有一原长为L=15.0cm 、劲度系数为k=500N/m 的轻质弹簧连接。
分别用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恒力F 1、F 2同时作用在A 、B 两物体上. 当运动达到稳定时,A 、B 两物体以共同加速度大小为a=1.00m.s2作匀加速运动. 已知F 1=20.0N ,g 取10m/s 2. 求:运动稳定时A 、B 之间的距离.
25.(22分)整个装置图如图(9)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一坚直的表面光滑的档板,
ABCD 为档板与水平面的交线,其中ABC 为直线,CD 为半径R=4.0cm 的圆弧,C 点为AC 直线与CD 圆弧的切点。
整个装置置于真空中两有界的与水平面平行的匀强电场中,MN 为两电场的分界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且MN 垂直AB ,在MN 的左侧有一沿AB 方向均强大小为E 1=5.0×105V/m 的匀强电场,在MN 的右侧有一沿MN 方向均强大小为
E 2=1.0×107V/M 匀强电场。
质量m 2=4.0×10-
2kg 的不带电金属小球静置于C 点,电量
为q=+2.0×10-6C 、质量为m 1=4.0×10-
2kg 的小球Q 自A 点静止释放(P 、Q 两金属球
的大小完全相同)。
已知AB=0.5m ,BC=1.20m ,cos10°=0.985,π=10,简谐振动的周期公式为m k
m
T 式中π
2=为振子的质量,k 是回复力与位移大小的比值且为常数。
试求P 、Q 两球在距A 点多远处第二次相碰(不计碰撞时机械能损失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1
k △x
物理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6×8分)
22.(1) 乙 、(3′) 1 .80m/s ( 2′) (2)③用弹簧秤勾住绳套B ,用手拉住绳套C ,(2分)互成角度地拉橡胶条,使橡皮条
伸长,让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1分) .(共3′) ④用铅笔记下O 点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弹簧秤的读数F 1 .(3′)(记录:o 点、两绳方向、读数各1分)
⑤用弹簧秤钩住绳套C ,用手拉住绳套B ,沿已记录的两细绳的方向拉橡皮条,仍使结点达到同样位置O ,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 2 . (2′)(以上③④⑤没按所分序号位置答题但要点答对同样给分)
⑦用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 ′的图示。
(2′)(注:没有“同一标度”不给分) ⑨误差允许范围内F ′与F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2′)。
(注:没有“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扣一分) 23.(15分)解:摩托车和人在高台上以一定初速度υ 作平抛运动,落到地面时,竖直方
向速度大小为υy =s m s m gh /210/101022=⨯⨯=
(3分)
由平抛运动特点知,水平速度υ1=s m y /102
2
=-υυ (3分) 竖直方向自由下落2
2
1gt H =
(3′)
飞行的水平距离为 t 1υ=∴s (3′)
m m s g
H
1421021===∴υ (3′)
24.(18)解:(1)当系统具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2
/1s m a =时
分析A 受力如图:a m g m x k F A A =-∆-μ11 (6′)
cm m m x k
a
m g m F A A 8.2108.22500
1
31031.02011=⨯==
=
∆∴-⨯-⨯⨯---μ (3cm x L L 8.1711=∆+=∴ (3′)
(2)当系统具有水平向左的加速度2
/1s m a =时,
a m F g m x k a A =--∆12μ (3′)
cm m x k g m F a m A S 2.5102.5250010
31.0201321=⨯===∆∴-⨯⨯++⨯++μ
cm x L L 2.202=∆+=∴ (3′)
注:只讨论一种情且结果正确给12分
25.解:小球Q 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到达B 处时速度为υ0
则2
012
11υm AB qE = s m m AB
qE /102
561
1100.15
.010*******==
=∴--⨯⨯⨯⨯⨯⨯υ(2分)
Q 球进入电场E 2后作匀速运动,与静止在C 点的P 球发生弹性碰撞,碰后P 、Q 两球电量等量分配且
由动量守恒 221101υυυm m m += ① (3分) 又
22221211212012
1υυυm m m += ② (3分)
解①、②可得s m m m m m /6102
2
22
212
1100.110
4
100.410
0.101-=⨯==----⨯+⨯⨯-⨯+-υυ
s m m m m /4102
222
102100.1104100.1222=⨯=
=
---⨯+⨯⨯⨯+υυ (2分)
即碰后Q 球返回,先沿CB 匀速运动进入E 1电场中,开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为零后又反向加速,运动到B 以s m /61=υ从B 点再次进入电场E 2 由C 到B 过程中,运动时间s s t CB
2.062.111
===
υ 在E 1中运动时间为t 2,则1
11
222,m qE a
a t =
=
υ
s t qE m 24.05
62
11
1105102100.16442===∴⨯⨯⨯⨯⨯⨯--υ (2分)
P 球被碰后沿CD 弧运动,设运动到D 点且和圆心O 的连线与OP 夹角为θ 据动能定理)cos 1(221
2
2221θυ-=
R qE m
985.0992.01cos 22
22>=-=∴R
qE m υθ θ<100
(2分) 小球在圆弧上运动的过程中,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力如图,电场力 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为θsin qE 2
1
F 2=
此力为使小球P 振动的回复力 (1分)
R
x
sin 100
≈≈∴<θθθ (1 分)
x qE 2R
1
F 2-
=∴ 2R qE k 2=∴ x 为小球P 偏离平衡位置
的位移,
负号表示回复力F 与x 的方向相反 (1 分)
22
qE
故P 球作简谐振动,其周期为s T qE Rm k
m 8.0222
22
2===π
π (2分)
P 第一次到达C 点所用时间为s T 4.02=
Q 球回到B 处时,P 在水平直线CB 上向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s T
t t t 04.02
21=-
+=∆ P 球在水平直线上向左运动的距离为 m t L 16.021=∆=υ (1 分) 设再经t 3,PQ 两球相遇
3211)(t L BC υυ+=-∴ s S t L BC 104.04616.02.132
11===
∴+-+-υυ (1 分)
相遇点距A 为 m t AB S 12.1104.065.031=⨯+=-=υ
即距A 球为1.12m 处第二次相遇.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