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只有合作,才会成功。
吉林蔬菜杂志,圆您致富之梦!
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王家恩
(梅河口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
135000)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矿物盐,营养丰富,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作菜又可作粮食、饲料,还可作为食品或工业原料,用途极广,深受喜受。
马铃薯生长期短,产量高,耐运输贮藏,能与玉米等作物间作套作。
1整地施肥
地势平缓、中性或偏酸性、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排灌方便的地块适宜于马铃薯种植,马铃薯的整地施肥技术因地因时而异。
北方地区,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结合施肥进行秋耕,最好施有机肥,根据地力和施肥种类适当补充化肥,深翻20~25厘米,为春播作好准备。
基肥也可在春季土壤解冻后、播种前结合浅耕地施用,为播种后出苗和正常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结合施用
种肥,拌入以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
2种薯处理和育苗
播种前进行种薯处理。
于播种前30~40天将出窖的
种薯置于10~15℃条件下15天左右,这一措施为暖种。
播种前催芽是春季提早上市的重要措施,催芽可以促进早出苗,并增加在田间生长时间,提高产量。
催芽可以把
马铃薯的物候期提早7~10天。
催芽时间一般在当地马
铃薯适宜播种期前20~30天进行。
催芽的方法有切块催芽和整薯催芽。
待幼芽刚刚显露时即可切块,切块催芽因为打破了种薯的顶端优势,切块后各切块上的芽眼得到了相似的养分条件,萌芽速度快,大小也一致。
切块也是淘汰病薯的过程。
种薯切块一定要大小均匀不可过小(切成小片或挖芽眼),以免切块失水、养分不足而影响幼苗的发育,适宜种薯单块重20~25克。
每个薯块上不少于2个芽眼。
切块应切成立体三角形,多带薯肉。
切刀消毒液可用75%的酒精或开水把沾有青枯病、环腐病的刀刃和切板擦净。
切到病薯要随即剔除,同时将切刀再次消毒。
切好的种薯置于10~15℃黑暗条件下催芽,使伤口愈合,然后播种。
也可切块后用草木灰拌匀,促进伤口愈合。
当顶部芽长1厘米大小时,为避免幼芽黄化徒长和栽种时碰断,将种薯放在散射光或阳光下晒种炼芽,保持15℃左右,约20
天,在这个过程中幼芽生长受到抑制,芽体增粗变绿并硬化,芽端分化程度加强。
不断地发
生叶原基和形成叶片,以及形成匍匐茎和根原基,使发育提早。
同时,晒种能限制顶芽生长而促使侧芽的发育,使薯块上各部位的芽都能大体发育一致。
暖晒种薯一般可增产10%以上,因而是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
但暖晒种薯不应时间过长,否则造成芽衰老,容易引起植株早衰。
一般为了节约种薯或前作尚未收获时应采用育苗移植。
春薯于晚霜前20~30天播种,播种后覆土3~4厘米,保持15~20℃土温。
栽植前低温锻炼幼苗几天。
3播种
马铃薯块茎形成时的适宜土壤温度16~18℃,昼夜气温24~25℃/16~18℃,播种时10厘米地温稳定地回升到5~7℃,或以当地断霜期为准,向前推30~40天为适宜播种期。
适期早播种可增加产量。
10.16627/22-1215/s.2017.06.007
.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刊发广告,欢迎种业界商家朋友赞助、协办。
·10·
马铃薯的播种密度依地理环境、土壤肥力、栽培条
件、种薯大小、品种、播种早晚及每穴苗数而定。
一般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
春薯宜稀,秋薯、夏薯或冬薯要密,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为3.5~4,每亩播种4500~6000块,保持茎数8000左右。
马铃薯有垄作、畦作等几种方式,东北等地垄作较多。
马铃薯的播种深度对产量和薯块质量影响很大。
应以土壤墒情和土壤种类而定,一般情况下7~10厘米。
培土过浅,地下匍匐茎就会钻出地面,变成一根地上茎的枝条,不结薯。
4田间管理
4.1出苗前的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约30天左右。
由于播种方法、杂草情况和土壤情况各不相同,管理上略有不同,主要的目的都是创造有利的土壤环境条件,保持土壤疏松透气,适温和清除杂草,使出苗整齐粗壮。
春马铃薯发芽期内温度较低,且蒸发量少,在墒情比较好时不必浇水。
北方播种后地温尚低,需经20~30天才能出苗,应及时松土、锄灭杂草,出苗前如果异常干旱,应及时浇水并中耕防止板结。
4.2幼苗期的管理
幼苗期的管理主要是提高土温,防
除杂草,保好墒情,促进生长。
马铃薯出苗后应进行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马铃薯根系的生长,苗期中耕力求深,灭尽杂草。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幼苗期要早追肥,追肥以速效氮为主,施肥后浇水。
幼苗期浇水后应立即进行中耕保墒、提高地温。
4.3发棵期管理
发棵期的管理是促进植株生长,主
要措施是土壤耕作、疏松土壤、提高土温、防除杂草。
发棵期内不旱不浇,干旱
年份浇2~3遍水。
发棵期追肥要慎重,一般情况下不追肥。
若需要补肥时可在
发棵早期,或等到结薯初期,切忌发棵中期追肥,否则会引起植株伸长。
发棵期浇水与中耕相结合,浇水后及时中耕
培土,待植株拔高封垄时进行大培土,
培土时注意保护茎及功能叶。
4.4结薯期管理
结薯期的管理主要是促进地下产
品器官形成,控制地上部徒长,同时防
止植株过早衰老,延长结薯期可增加产
量。
结薯期是块茎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土壤应保持湿润,一般情况下应连续浇水。
早熟品种在初花、盛花和终花,晚熟品种在盛花、终花和花后,周内连续3次浇水,对产量的形成有决定意义。
总结的规律是“头水晚,二水赶,三水四水夺高产”。
对块茎易感染腐烂病害的品种,结薯后应少浇水或及早停止浇水。
5采收贮藏
一般情况下,植株达到生理成熟期即可及时收获。
生理成熟期的标志是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地上部部分倒伏,块茎停止膨大,地茎容易从植株上脱落。
收获应选在晴天,土壤适当干爽、霜冻来临之前进行。
收获时要避免损伤。
收获时要及时剔除镐伤、腐烂薯,装筐运回,不能放在露地,要防止雨淋和阳光的曝晒。
刚刚收获的薯块带有大量的田间热和自身呼吸而产生的热量,要求贮藏场所阴凉、通风,薯块不宜堆积过高,堆高以30~50厘米为宜。
贮藏期间应翻倒几次,捡去病、烂、残薯,
装入透气的筐和袋子里架起来贮藏。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