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类文阅读
寄宿舍生活的回忆(节选)
丰子恺
寄宿舍生活给我的印象,犹如把数百只小猴子关闭在一个大笼子中,而使之一齐饮食,一齐起卧。

小猴子们怎不闹出种种可笑的把戏来呢?十多年前,我也曾做了一只小猴子而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的大笼子中度过五年可笑的生活。

现在回想起来,饭厅里的把戏最为可笑。

生活程度增高,物价腾贵,庶务先生精明,厨房司务调皮,加之以青年学生的食欲昂进,夹大夹小七八个毛头小伙子,围住一张板桌,协力对付五只高脚碗里的浅零零的菜蔬,真有“老虎吃蝴蝶”之势。

菜蔬中整块的肉是难得见面的。

一碗菜里露出疏疏的几根肉丝,或一个蛋边添配一朵肉酱,算是席上的珍品了。

倘有一个人大胆地开始向这碗里叉了一筷,立刻便有十多只筷子一齐凑集在这碗菜里,八面夹攻,大有致它死命的气概。

我是一向不吃肉的,没有尝到这种夹攻的滋味。

有时众目所注意的,是一段鲞(xiǎnɡ)鱼。

这种鲞鱼在家庭的厨房里是极粗末的东
西,在当时买来不过两三个铜板一段。

但在我们的桌面上,真同山珍海味
....一般可贵。

因为它又咸又腥,夹得到一粒,可以送下三四口饭呢。

而不幸这种鲞鱼大都是石硬的,厨房司务又要省柴,蒸得半生不熟。

筷子头上不曾装着刀锯。

两根平头的毛竹对付这段带皮连骨的石硬的鲞鱼,真非用敏捷的手法不可。

我向来拙于用筷的手法。

有一时期又听信了一个经济腕力的同学的意见,让右手专司握笔而改用左手拿筷,手法便更加拙劣。

偏偏这碗鲞鱼常不放在我的面前,而远远地放在桌的对面。

我总要千难万试,候着适当的机会,看中
了鲞鱼的一角而下箸。

一夹不动,再夹,三夹又不动,别人的筷子已经跃跃欲试
....地等候在我的手臂的两旁,犹如马路口的车子等候绿灯了。

我不好阻碍交通,只得拉了一片鲞皮回来,有时连夹了四五次,竟连鲞皮都不得一条;而等候开放的人的眼,又都注集在我的筷头,督视着我的演技。

空筷子缩回来太没有面子。

但到底没有办法,我只得红着脸孔,蘸一些鲞汤回来,也送下了一口白饭。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山珍海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跃跃欲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从“千难万试”“但到底没有办法”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同学感到很厌恶。

B.在作者的回忆中,饱含着对当时贫穷生活的不满。

C.从作者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极有心机的人。

D.作者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这些文字,表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3.短文语言幽默、风趣,读来令人不禁莞尔一笑。

请选择一个角度给第3自然段作批注。

妙用比喻巧用拟人善用对比
(1)我选择的角度:____________
(2)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古文阅读
钟氏之子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①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chì)见②。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③,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语:对……说。

②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进见。

③战战惶惶:畏惧的样子。

同后面的“战战栗栗”意思相近。

1.根据上下文及释义,猜测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填序号)
令①上级指示下级:~全体官兵遵照执行。

②使,使得:~人兴奋。

③短的词或曲:十六字~。

④古代官名:县~。

⑤时令,时节:月~。

⑥美好,善:~名。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_____ (2)可令.二子来:______
2.联系上下文,选择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填序号)
(1)魏文帝闻.之()
A.用鼻子嗅气味。

B.听说。

C.出名,有名望。

(2)复.问会()
A.回答,回报。

B.副词,又,再。

C.重复,重叠。

(3)卿.何以不汗()
A.指皇上。

B.指钟毓。

C.指钟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魏文帝的提问,钟毓和钟会兄弟俩是如何回答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样是面对皇帝的提问,你觉得兄弟俩哪个回答得更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1)山野和海洋里的各种珍贵的食品,多指丰盛的菜肴。

文中指两三个铜板一段的鲞鱼。

(2)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文中指大家都急不可耐地准备夹鲞鱼。

2.D
3.(1)妙用比喻(2)作者将桌面上同学们跃跃欲试等候在“我”的手臂两旁的筷子比作“马路口等候绿灯的车子”,表现了大家渴望、迫切想要先吃到鱼的心情,将学生时代青年学生在饭厅里抢食的场景写得趣味十足。

小古文阅读
1.(1)⑥(2)①
2.(1)B (2)B (3)C
3.(1)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名声。

(2)(钟会)回答:“我因为见到您而感到紧张发抖,连汗也不敢出了。


4.(钟)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钟会)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5.示例:钟会回答得更妙,因为他的回答既表现了对皇帝的敬畏,又表现了自己的镇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