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阅读理解解析——每朵花本应芬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理解】
每朵花本应芬芳
①一些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
有人提议
..,每个
人讲个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议
..得到了一致赞同。
要说自己孩子的趣事,做父母的都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
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女儿的姥姥根本对付不了她。
有一天,这位妈妈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这位妈妈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给你点颜色看看。
”女儿不吱声了。
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
”没想到,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
”
③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④另一位孩子的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
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
”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
”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
⑤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⑥一个孩子的爸爸接了茬。
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
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
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洒水了,天上洒水了!”
⑦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⑧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
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
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
”
⑨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⑩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
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11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
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
【题目】
1. 短文第①段中两个“提议”,分别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第二个:
【解析】
第一个“提议”为动词,第二个“提议”为名词。
先顾名思义,“提”为“提出”,“议”为建议;再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第一个“提议”可解释为“提出建议”,第二个“提议”可解释为“提出的建议”。
【题目】
2. 短文第②段,妈妈说的“颜色”是指,
女儿说的“颜色”是指。
【解析】
从“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你要是不乖”等处,可理解妈妈说的“颜色”是指对女儿的教训、斥责、惩罚等;从“红色”可推知,女儿说的“颜色”是指色彩。
【题目】
3.短文中年轻的父母们共讲了四个有趣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2)
(3)(4)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归纳段落主要内容,讲清楚“谁干什么”即可。
(1)两岁半宝宝误解妈妈的话。
(2)不到三岁的男孩转晕了,却说感觉到地球在转。
(3)四岁多的儿子雨中作乐。
(4)幼儿园的孩子午睡时睡不着,回答老师是来学本领的。
【题目】
4. 读完短文,你觉得孩子的天性有哪些?。
【解析】
理解文中的事例,抓住文中“非常调皮”“多可爱的妞妞”“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多伶俐的孩子”“多乐观的孩子”“多幽默的孩子”“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等词句,提炼总结。
可这样回答:读完短文,我觉得孩子的天性有天真活泼、幽默乐观、伶俐可爱、充满童趣、调皮搞怪等。
【题目】
5. 文中好几处写到了众人的神态、动作,请摘抄下来。
(1)(2)
(3)(4)
这样反复描写,你是否觉得多余?为什么?。
【解析】
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众人的神态、动作描写出现在每个事例写完之后,分别在三、五、七、九小节的第二句。
(1)众人都笑翻了。
(2)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3)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4)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这样的问题,当然应回答“不多余”。
因为这几处属于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更生动地体现了儿童天真烂漫、伶俐可爱、乐观幽默的天性。
(记住:文章中的描写都是为体现中心服务的。
)
【题目】
6. 选文结尾句“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你是怎么理解的?。
【解析】
首先应该能看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的天性比作花的芳香。
再结合文题“每朵花都应芬芳”,理解文章内容主要讲的是要保护孩子的天性,尤其是重点理解文章结尾段中“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要掐灭了孩子的天性,掐灭了孩子的快乐啊!”
文尾其实已经讲得很透彻明了,但题目是“你是怎么理解的”,因此不能摘抄原文,必须自己组织语言回答。
扣住“不要掐灭了孩子的天性,掐灭了孩子的快乐”组织语言,把文章中心思想表达清楚即可。
(答句切不可三言两语,过于简单。
)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的天性比作花的芳香。
(先讲修辞)每一个孩子小时候都有天真烂漫、伶俐可爱、乐观幽默的天性,就如每一朵花都散发着芳香一般。
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永远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