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1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
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史称“亚历山大帝国”。
学者们认为,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A.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干中“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可知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方式一种是战争的方式,一种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A
【详解】
根据“以“仁”释“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3.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列主张符合老子观点的是()
A.“仁者爱人”
B.“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C.“兼爱”、“非攻”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D
【详解】
大思想家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故D符合题意;“仁者爱人”是儒家的观点,故A不符合题意;“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是兵家的观点,故B不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观点。
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34.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①“仁者爱人”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与礼,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的提升。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主张,故A①②③符合题意;“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与题干无关,故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故排除含有④的BCD。
35.当今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产生影响,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孔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
36.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盖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政”治国
D.依法治国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是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治国,故C符合题意;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A不合题意;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故B不合题意;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37.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下列思想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①以德治国
②因材施教
③有教无类
④民贵君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故②③符合题意。
以德治国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政治主张,故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C符合题意,ABD 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是从教育家的角度来认识孔子,因此注意这个区别:以德治国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才是教育主张,这一点,容易混淆。
38.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可知,本题要求回答的是秦秋战国时期的在学术和思想领域的成就。
AB属于政治领域,D属于经济领域,只有C属于学术和思想领域,所以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A.儒家B.法家C.道教D.佛教
【答案】A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他主张“仁政”治国,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40.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庄子
【答案】B
【分析】
【详解】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ACD的思想不包含为政以德。
所以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