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与能力目标: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并能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研讨和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层次。

通过分析和综合,了解作者的用意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查找背景资料和分析课文,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担忧。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分析诗歌的结构层次以及作者的用意和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析与综合,研讨,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代的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用来评价李白诗歌章法灵活,气象宏伟。

《蜀道难》就是这类诗歌的代表。

它的章法如何灵活?气象如何宏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板书)
二、文学常识
1、作者李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诗人了,我想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李白(学生介绍。

关键词:唐朝,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李杜”等等)PPT展示。

2、诗歌的题目是“蜀道难”。

它和我们常见的诗歌题目有一些不同。

请同学们齐读白板上“蜀道难”的简介。

(PPT展示,齐读)既然是拟古乐府旧题,说明就是我们常说的古体诗了。

行文相对自由,不用刻意讲求平仄和押韵了。

三、梳理层次,披文入情
(一)寻找中心句
之前我已经带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疏通了字词的意思。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之前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找出本篇诗歌的中心句。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找一人回答)
(二)划分层次
1、这个中心句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明确:三次。

这是采用了民歌的方法,我们在《诗经》中也常能见到,这种方法叫做复沓,它会使诗歌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

分别在课文的哪里出现?
第一段: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二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第三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假如让你从中心句中找出诗歌的诗眼,你会用哪个字?
明确:难。

诗眼是全诗的中心。

既然每一段都有中心句,有诗眼,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三段围绕着“难”字,分别道出蜀道“难”在何处?每一段分别有哪些依据证明“难”?(分小组讨论。

约3分钟)每小组选派一名发言人。

每小组发言围绕一种难,要结合诗歌的语句回答。

预设:第一处,开辟之难。

第二处,渡越之难。

第三处,安居之难。

(1)开辟之难
预设:开辟之难难在史上无路(不与秦塞通人烟),先祖牺牲(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神仙难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万物难越(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极险极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指导朗读:第一小节从五个方面全面地写了开辟之难,从时间上看,开头写的是历史与传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虚写。

所以在这一段的朗读中,要有遥想的感觉,有神秘、感慨的语气。

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噫吁嚱”语气词连用的时候加强语气。

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到最后,倒是没有写传说和历史,那么就是实写吗(不是,是发挥了想象,虚写。

)所以依然是保持这种感觉也就可以了。

另外,要特别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音的安排。

找两位同学读,比较各自优劣,师评价。

(如果第一位读得好就一位读。

)(2)渡越之难
预设:渡越之难难在氛围恐怖(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视听结合)和地势险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视听结合,由上及下)。

指导朗读:这一段从历史和传说转入了现在。

从本段来看,诗人描写渡越之难的目的何在?(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远道之人是谁?(结合背景,明确:入蜀的友人。

)既然如此,这一段是诉说过去的事吗?(回到现在。

)那么这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朗读?(担忧的感情和劝解的语气。


找两位同学读,比较各自优劣,师评价。

(如果第一位读得好就一位读。

)(3)安居之难
明确:安居之难体现在易守难攻(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势易转(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这样写安居之难的目的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这些事情是已然发生的吗?(明确:这是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次的难和前两次的难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前两个写自然环境的难,这个写社会环境的难。

)指导朗读:这一段用什么感情和语气?(担忧的感情和劝解的语气。

)这一段和前两段句式上有何不同?(多用短句。

)短句应当如何读?(节奏快。

)长短句转换要求我们要把握好节奏的快慢转换。

找一位同学读,师评价,范读。

师小结:三处蜀道难,由历史到现实到未来,由自然到社会,层层展开,而中心句在其中起到了沟通连接的作用和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也是本诗被称道章法灵活的原因和被称为气象宏伟的原因之一。

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读出层次感。

现在我要请一位同学朗诵全篇课文。

(找一位同学朗诵。


四、主题猜想
通过我们的分析,看到本诗可能有哪些主题?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

1、劝谏友人不要入蜀;
2、歌咏山水;
3、提醒当局注意地方割据;
五、布置作业
1、用表演式的朗诵吟咏诗歌,并背诵全诗。

下周举行脱稿朗诵比赛。

2、本诗气象宏伟除了归功于其结构,也多因其手法,结合浪漫主义的主要手法(夸张和想象),赏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读书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