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心得9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民族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心得9篇
2.1 清零程序:
这个实验是本门课程的第一个软件实验,不需要连接电路,直接运行编写好的程序即可,程序代码也比较简单。

实验内容是将RAM区内4000H~40FFH单元的内容清零,同时熟悉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加深了对汇编程序指令的熟悉与理解,汇编语言直接描述机器指令,比机器指令更容易记忆与理解。

熟悉了本实验的基本原理,理解了8088汇编语言程序的工作过程。

由于这是第一个实验,内容也比较简单,所以实验过程比较顺利,基本没出现错误。

2.2 拆字程序:
本次实验也是软件实验,程序代码比清零程序稍微复杂一些,本程序的主要功能是把4000H单元的内容拆开,高位送4001H,低位送4002H,同时将4001H、4002H两单元的高位清零。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用断点方式调试汇编程序,对于汇编程序怎么去排错、查错,怎么去看每一步的运行结果,怎么去了解每个寄存器内容的变化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当看到实验结果与计算的结果一致时,还是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的。

但最开始编写的程序还是存在低级的语法错误,导致程序编译出错,这是在以后编写汇编程序的时候必须要想办法杜绝的。

2.3 拼字游戏:
本次实验是最后一个软件实验,主要任务是编写汇编程序,实现将4000H、4001H两个单元的低位数据分别送入4002H高低四位。

经过前两次实验的练习,我在书写本次实验的汇编程序代码时没有出现语法错误,理清算法后就一次编写成功了。

实验结果也与计算的完全一致,较快地完成了实验任务。

综合做过的三次软件实验,我对汇编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加强了我用汇编语言编程的能力。

更加熟悉了汇编语言的一些基本的指令,并能够熟练地应用。

同时,要学会通过观察寄存器的变化推断程序的流程,这样会给程序调试和排错带来很大的方便。

3.1 基本I/O口扩展实验:
本次实验是本门课程的第一个接口实验,主要目标是利用74LS244和74LS273扩展I/O口。

将74LS244作为输入口,读取开关状态,并将此状态通过74LS273驱动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用TTL芯片扩展简单I/O口的方法,掌握了I/O程序编制的方法。

因为试验程序是提供的,所以不用自己编写程序,节约了一定的实验时间。

但读懂程序还是花了些功夫。

由于需要将各部件进行连线,所以连线之前对所用连接线进行“测线”工作是十分重和必要的。

如果不进行测线的话,一旦实验结果不正确,就会给排错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有可能需要全部重新连线。

这是老师强调的一点,也是在以后的试验中要格外注意的。

3.2 8259A中断应用实验:
这次实验是一次综合性的实验,8255和8259A两个接口芯片都要用到,程序也比较长,理解较为麻烦。

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主要还是连线不注意造成的。

通过这次实验,我又熟悉了汇编语言的应用,加深了对8255、8259A两种芯片功能的理解,明白了中断控制是微机系统的主要管理方式,也是处理器与外设之间通信的最有效方式。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8259A中断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基本功能及初始化编程方法,掌握了8259A的7个命令(4个初始化命令和3个操作命令)的结构和用法。

3.3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4/8253实验:
本次实验是将32Hz的晶振频率作为8254的时钟输入,利用8254产生1Hz的方波,方波需用示波器观察。

8254是一种可编程的定时器/计数器芯片。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计数器的硬件连接方法及时序关系,掌握了8254的各种模式的编程及其原理,学会了用示波器观察各信号之间的时序关系。

本次实验的硬件连接问题不大,但由于很久没用示波器的缘故,我对示波器的使用显得生疏。

尤其是调试方波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最终效果却依然不理想,也因此影响了实验结果的观测。

我也明白了配套设备的熟练使用程度对实验的成功与否有很重要的作用。

3.4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实验:
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利用8255的A口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和利用8255的A口模拟交通信号灯。

由于是两个电路,所以要注意做完一个实验更换电路连线时一定要关掉试验箱的电源。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的内部结构、工作方式、初始化编程及应用。

掌握了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和微机的硬件连接方法,并且加深理解了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的工作方式及其编程方法。

通过流水灯实验和交通灯实验,我感受到了本次实验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也对程序及其所用的芯片加深了理解,为以后的各种设计工作做好了充实的知识准备。

3.7 A/D转换实验:
本次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利用ADC0809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在数码管上显示。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模/数信号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了ADC0809转换芯片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并且基本掌握了ADC0809芯片的使用方法。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ADC0809芯片,我对它的功能和构造还不是很熟悉,对程序的理解也有一定困难,所以实验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最后在老师指的点和同学的讨论下,终于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

通过此次实验,我还知道:ADC0809包括一个8位的逐次逼近型的ADC部分,并提供一个8通道的模拟多路开关和联合寻址逻辑。

用它可直接输入8个单端的模拟信号,分时进行A/D转换,再多点巡回监测、过程控制。

3.8 D/A转换实验:
这次实验需要用到示波器,实验刚开始时,对示波器的一些按键的功能不太熟悉,在调接示波器的初始化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了示波器的初始化,接着按实验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了实验,达到了实验目的,实现了预期的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初步掌握了DAC0832芯片的一些性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对应的硬件电路,了解D/A转换的基本原理以及示波器的应用,使理论知识得到了加深和巩固。

本次实验是本门课程的最后一次实验,通过本学期的九次实验,我们巩固了汇编语言编程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应用能力,使我们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为我们更好的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及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