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届高三2月联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17届高三历史2月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
求.
1。
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
齐桓公为保保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请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
这反映了战国时
A.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B。
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
C.分封制在不断衰落 D。
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2. 汉代,北方干旱地区盛行将农作物括种在垄沟中(如图),等幼苗长成后,通过中耕除草,逐渐把垄上
的土铲下来,培在禾苗根部;到盛夏时,垄上的土已全部培在禾苗根部去了,于是庄稼的根很深,庄稼抗风和抗干早的能力增强了.这反映了当时
A.使用铁农具提高了生产力
B.农业产量已大大提高
C。
农耕文明养活了更多人口 D.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
3。
“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原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少数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进。
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
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
B。
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C.《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
D。
“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
4.明朝京城有山西铜、炭诸商的潞安会馆,颜料商的平遥会馆,临汾众商的临汾会馆。
清代北京的各省会馆总数达445所,其中山西会馆有50所.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手工业部门分工细密
B.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兴盛
C。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5. 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
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6。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 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 克黄金)."与此相关的那场战争
A。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B.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 D。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7.下面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表中工商杂税收入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中国被动地卷人了世界市场
C.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发展壮大 D。
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8。
1877-1889年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与两家英资轮船公司三次签订“齐价合同”,议定统一价和货源分配方案,共同垄断中国水运。
此个案反映出洋务运动
A.利用西方技术维护统治 B。
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奠定了制度变革的基础
9。
近代欧美国家的科技成就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较早。
下表中的数据体现出
A.近代科技应用呈现地域不平衡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C.引进欧美科技的时差逐年缩短
D.民族工业主导两地城市近代化
10。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红军立刻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
”实际上取消了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
这说明当时红军
A。
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 B.有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C.军事力量超越国民党军队
D.已着手纠正“左"倾错误
11。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下内容.该会议
工作重点
(一)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
(二)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
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
A。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B.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C.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D.在探索经济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
12. 一位西方历史学者指出:“( 20世纪)70年代即将结束时,农民的情况发生了突然而富有戏剧性的变
化。
一旦邓小平巩固了他对政治联盟的控制,他的政权就开始发布农业非集体化的命令。
”这里‘农业非集体化”的命令
A.开启农村大范围人民公社化运动
B.促成农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的良好愿望
13。
1982年邓小平对印度代表团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
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
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
邓小平的话反映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中国需要加入世贸组织
C。
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 D。
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
14. 公元前494年,罗马与邻近部落发生战争,平民拒服兵役,要求贵族禁止不利于平民的债务法,执政官
被迫口头应允。
由此可见
A.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B。
该债务法成为罗马的首部成文法
C.罗马法的发展与政治形势相关联
D.罗马平民主导国家政治军事生活15.史载唐代欧洲来华传教者只有几个人;到元代仅以马里诺里为首的使团人数就达15人;1552-1800年有据可查的来华耶稣会士就达920人。
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古代世界科技发展制约
B.欧洲已经开辟出新航路
C.中国政府实行文化开放 D。
世界舰海技术整体发展
16. 但丁在《神曲》中说:“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
路径。
(但现在)一个太阳把另一个熄灭,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罗马以法律精神造福世界 B。
两条路径代指政权和教权
C.但丁抨击尘世生活的腐败 C.文艺复兴照亮了两条路径
17。
1694年,英王威廉只世为了在对法作战中,防止党争.增强行政效率,曾采纳桑德兰伯爵的建议,专任国会下院多数党辉格党的领袖为枢密大臣。
这表明当时英国
A。
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B。
已经建立责任内阁制
C。
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 D。
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
18. 19世纪有些美国文学家强调情感而非理性,热衷于古代及异国故事。
热衷于神秘、奇迹和异域风情。
据
此判断,这一文学流派是
A。
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
古典主义 D。
现代主义
19. 1935年,在“巴拿马炼油公司诉瑞安公司”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第9条第3
款违宪,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
以违反法律的手段渡过经济危机 B.大大扩充了美国总统的权力C。
有很多措施受到美国最高法院抵制 D。
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暂停
20。
1962年,有苏联经济学专家建议: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
赫鲁晓夫改革措旅中符合这一建议的是
A。
提高农副产品收的价格 B.鼓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
C。
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 D.批刘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题,满分60分,要求全做。
21。
(13分)儒学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巨、父于、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一一黄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
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
一一《朱子语类》卷十三第二十二条材料三万历初,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此于古之师傅未能百一;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
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责之反是,何也?是则耳目浸淫于流俗之所谓巨者以为鹄矣!又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获《原巨》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
(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的核心主张,并说明朱熹思想的文化地位.(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和以前传统儒家思想相比,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有何发展?(4分)
22。
(12分)2016年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为了级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南京全城鸣笛致哀,并组织开展青少年公祭诗歌朗诵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2年l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了所谓的“史汀生主义”,它规定,凡有损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违背“门户开放”政策的条约,凡使用违反《巴黎公约》的手段而造成的条约,美国一概不承认。
这一规定几乎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因为日本军队只对优势力量起反应,而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得可以勇敢地与在远东的日本相对抗。
此外,所有西方政府都为紧迫的国内问题所烦扰.
一一《全球通史》材料二这些陆军医院都非常简陋,不卫生,完全谈不上舒适。
伤兵们就穿着他们肮脏的烂军衣躺在硬邦邦的木板上,有的就只能在地上躺着.被单是稀有的珍品,蚊帐在夏秋季应该是必需品,但几乎没有。
食物也非常差。
有许多地方,米不多是唯一可食的东西.伤兵每人每天有两角钱的给养,完全可以买来一些较好的食物,而且有些医院确实这样做了,可是更多的医院都在想方设法克扣这两角钱。
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连足够暖和的毛毯或睡褥也没有.
——弗雷达·阿特丽《扬子前线》(外国人看中国抗战系列)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史汀生主义”提出的相关中国和世界历史背景各是什么?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弗雷达·阿特丽眼中的中国的抗战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
(6分)
23。
(l5分)英国“公投脱欧”已成定论。
欧盟路在何方,世界各国都在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
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致了。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鼓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们清理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世界史》材料二 1961年、1967年英国两次提山申请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遭法国否决.最终于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
2011年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过公投决定是否退出欧盟的动议。
2016年英国经过全民公投,成为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回到白金汉宫之后向其内阁解释了英国脱欧的原委,并称本次脱欧是一个彻底的英国行为.
——《英国与欧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有学者认为:在债务危机面前,欧盟各国将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烦冗的决策程序、必要的讨价还价将带来巨大的决策成本,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措施。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以“英国脱欧的利与弊"为主题进行多角度论述.(9分)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4. A 【历史上大改革回眸】(10分)
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稳定政局是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梭伦改革践行了这一核心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公元前6世纪初,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危机已如同雅典土地上的债碑一样一览无余.梭伦在凝目泣视之后,也发砚这块“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这种局势表明,那种形成于荷马时代末期发展于城郊初期的以农业为本、氏族贵族掌权的文明体制已经出现了产重危机。
—-张国明《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文明转型的意义》材料二雅典内部的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雅典城邦的最高利益上,或者说,雅典贵族和平民所其有的共同利益上,米尔斯认为:“梭伦渴望把秩序带进他所热爱的混乱的城邦,因为他认为秩序是一个城邦所能拥有的最大的幸事之一。
”博兹特和罗宾逊也指出:“梭伦调解对立势力的冲突,使将来的安全和稳定成为可能。
”
—-摘编自邹益《试论梭伦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雅典“陷于绝境"的原因及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稳定”雅典城邦的改革措施。
(4分)
(3)据上述材料,分析梭伦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3分)
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l0分)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他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在1892—1895年期间出版了一些著作,这些著作着重论述了西方的饲养和灌溉技术、农业机器和化学肥料的使用以及举办农村集市的好处。
1895年和1896年,在孙中山等人的倡导下,分别在广州和上海成立了农学会,出版了一种专门讨论现代农业的杂志.
材料二 1900年的起义失致后,孙中山试图以来自印度支那和美国的支持来进行革命,但都没有成功.
这些失败,再加上更早以前他因过去为他提供大部分追随者的华南秘密会社的成员无纪律和不可靠而产
生的失望,使他相信他应从中国的留日学生中吸收人员。
当孙中山在印度支那和美国逗留期间,学生运动明显地发展了.孙中山回东京时正是1905年夏末学潮高涨之时.他的革命纲领和口号已被制订出来。
这时所缺乏的就是一个新的组织,但经过他和日本朋友给他介绍的黄兴的共同合作,这种组织出现了。
经过一系列筹备会议以后,孙中山组成同盟会。
同盟会在留学生原在东京成立的各省同乡会的基础上组成;
它另外还有传统秘密会社的宣誓仪式和秘密活动的特点,这些都是以三民主义的名义进行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著作及其创办杂志的关注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上述活动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
(5分)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革命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5分)
1—5CDBCD 6-10BDAAD 11—15BCDCB 16-20BDABC
21。
(1)主张: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
(任答3点给3分)趋势:儒家思想吸收各派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2分)
(2)核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分)
文化地位: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官方正统儒家思想,长期影响后世。
(2分)
(3)发展: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臣与君名异而实同,是平等的.(4分)22.(1)中国背景:蒋介石多次发动对红军的“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民族危机严重(3分)世界背景:源自美国的大萧条在世界蔓延,日本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摆脱经济危机而发动侵略战争,欧美列强忙于国内事务无暇顾及日本侵略。
(3分)
(2)抗战特点:中国作为经济军事落后、社会政治腐败的国家,人民和军队在英勇抗击一个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伤亡巨大。
(言之有理即可给4分)
贡献:中国战场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2分)
23。
(1)原因:二战后,欧洲实力下降,出于发展的需要法德走向和解;美苏两极格局威胁着欧洲;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直接威胁着英镑的世界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战后政治军事集团;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言之有理即可给6分)
(2)略。
撰写小论文,从利与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如弊端:英国经济陷入衰退,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和欧洲金融稳定受到冲击;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受到严重削弱;等等。
(9分)
24. A。
(1)原因:平民与贵族斗争加剧,阶级矛盾尖锐.(2分)影响:社会动荡不安,雅典文明出现危机。
(l 分)
(2)措施: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会议;颁布法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4分)
(3)关系:稳定的局势是梭伦改革的前提;社会稳定是梭伦改革的目标;经济改革为长期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改革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保证。
(任答3点即可给3分)
24。
B.
(l)关注点:农业,民生。
(2分)
背景:近代西方侵略加深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逐渐发展起来;要求改良的早期维新思想不断发展。
(3分)
(2)特点:争取国外的支持,依靠秘密会社和留学生;建立同盟会以政党的组织形式领导革命,提出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4分)
主要原因:有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没有根据国情来发动工农群众。
(l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