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些,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课后作业
1.背诵诗歌。 2.联系实际,抒发感慨,写一篇短文。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学影响,怀有兼济天 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其理 想难以化为现实。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为官,但终 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芝 麻小官,济世的宏志无法施展。到三十九岁时,其思 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灵 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令, 终因“不为五 斗米折腰”而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途的 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了归田之路。探究 思考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人。
中古时期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为 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米 折腰”而归田。
他具有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在当时 的思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甚深。
知人论世:
躬耕田园的隐者
——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
咏怀诗
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 《读山海经》等,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 壮志未遂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 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
探究思考
1、照理说,陶已经归隐 八年,会更加“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享受“复得 返自然”的乐趣了;可是他 却出现“有志不获骋”“终 晓不能静”的悲思,为何? 知人论世:
一个人也许可以逃避喧 嚣的世界,却无法逃避自己 的内心。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垠, 生命孤独;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时 间的舞台已经撤走。
4、“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中哪 个字用的妙,试分析。
“冷”,表面上是写枕席冷,实际 上是写人的心冷。这里运用了移情的修 辞手法。
主题把握
这首诗写诗人终夜不眠时的情怀,抒发了事业无成的感慨; 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 志未骋的悲悽;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
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
“风来”照应下文“气变”,引入“不眠”。 2.艺术构思: 前者 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后者 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3.意境: 前者 清幽冷寂 后者 空阔冷清 4、情感: 前者 孤独苦闷忧愤,感情表露隐晦曲折。 后者 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哀,感情表露直接一
“悲悽” 2、诗人为什么“悲悽”? (用诗中的语言回答)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 骋”。时光飞逝离人而去, 空有壮志难得伸展。(此时 诗人近50岁)
3、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悽”的?(选 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清 辉的景象,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 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 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 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刻画了自己 “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写 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种景象:对影独 酌,倍显诗人的悲哀和孤独。
拓展探究
1、同样是深夜忧 思,同样是借景抒情, 此诗与阮籍的《咏怀 八十二首》(其一) 诗中所用 意象、艺术 构思和创造的意境又 有哪些不同?
拓展探究
1.意象: 前者 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
雅、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征内心的孤寂。 后者 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渊明光风霁月的胸怀。
探讨主旨
历来人们对陶渊明诗歌中的悲情很少提及和 关注;其实陶诗在平淡冲和的整体风格下,有着 太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四类:
1.生死之悲; 2.士不遇之悲; 3.羁旅、离别之悲; 4.孤苦之悲。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陶诗中对悲情 采取的委运任化的态度与洒脱的情怀深深地吸引 了历代的读者,反而使他们忽略了悲情的存在。
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咏史也是咏 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如《咏荆轲》、 《拟古》等。
杂诗其二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1、找出直接表现诗人情感 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