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轮通史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 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 天国”。继而,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 这些都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
✓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冲击,但仅限于 个别知识分子,从地理学角度认识西方,绝大多数国人未受影响。
1860年前后,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清政府中部分官员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兴办洋务运动 出现以冯桂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思想。 ➢ 由此可见,1860年前后中国社会更能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以此
影响扩大//中国特色革命思想(毛泽东思想) 外交: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屈辱外交//近代化色彩增强 社出中世纪的彷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19C 中期—19C60’70’) 世纪之交的震荡 (19C末——20C初) 近代化的新曙光 (五四与中共成立之初 1919——1923) 兄弟联手“打倒列强,除军阀”(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兄弟反目,外族侵入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 “筑成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抗日战争 1937——1945)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战争 1945——1949)
作为时代分界点更具合理性。
一、两次鸦片战争(19C中期——19C60、70)
政治
经济
侵略
抗争
1、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
1、一鸦《南 1、清爱国官兵 体,商品化程度提高,被迫卷入资本主
京条约》及 抗争
影响 1840—— 2、三元里人民 义世界市场
1842
抗英
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经济主
(背景、目的、 (自发) 条约内容…) 3、太平天国运
一、两次鸦片战争(19C中期——19C60、70)
政治 侵略
抗争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1、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及影响
(背景、目的、条约内容…)
总况: 同时期的西方:
清政府与英国对同一条款的态度有何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
同样的条约,不同的理解
一、两次鸦片战争(19C中期——19C60、70)
通史复习·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复习指导
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更是 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2.注意理清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南京国民统治时 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时间概念与近 代化历程的关系。
A.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反映了洋务军事工业的典型特点 C.极大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D.推动了向西方学习深入到制度领域
(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 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3.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整合中国近代史知识,梳理各阶级
(地主、农民、民资、工人)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努力,揭示中 国救亡图存道路的艰辛历程。
近代社会的总体特征
政治:半殖半封//屈辱、抗争(反帝反封)//近代化努力(变革、革命等) 经济:自然经济为主但逐步解体//近代工业(民资经济)出现、发展,
但不平衡、不完整… 思想: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文化),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侵略
抗争
1、一鸦《南京条约》及 1、清爱国官兵抗争
影响 1840——1842
2、三元里人民抗英
(背景、目的、条约内容…) (人民自发)
2、二鸦及影响
1856——1860
3、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民主革命的先声
总况: 同时期的西方:
“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 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 明显的标界意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权,客观带来先进生产方式、思想观念
2、二鸦及
影响
1856——1860
动
(1851-1864)
民主革命的 先声
3、买办、租界、洋行出现,近代城市 兴起(上海…)
4、洋务运动,刺激近代民族工业起步
思想文化 外交
总况: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为主
1882年,李鸿章以“泰西通例”为由,奏请清政 府对上海机器织布局“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 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光绪皇帝批准赐予 其“十年专利”。这一“专利”( )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 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 运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涨,八国联军趁机侵略中国清政府 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满洲宫廷对汉族官员所怀的疑虑及由此采取的相互钳 制政策,损害了行政效率。曾经是清朝开国时满清军队骨 干的旗人获得三倍于汉族兵丁的饷银,他们的特权地位及 其必然的养尊处优,令原有的尚武气质出现了惊人的退化。 乾 隆 朝 (1736 ~ 1795 年 ) 初 年 1两 银 值700 文 ( 铜 钱 ), 嘉 庆 朝 (1796~1820年)时期则涨到了1300或1400文。1660年中国的 人口可1、能君在主1专亿制到,1行.5政亿低之效间,,政到治1与80军0队年腐上败升到了3亿。但是, 可181耕2年地2、时却满仍没洲只有集有相团堕7应.落9地1,亿增八亩长股。。取背1士6,6井1士年离人乡时缺全者乏国、社有穷会5人责.任4和9感亿失亩业耕者地经, 常沦为3、盗财匪政,窘或迫,加小入农到经起济义主的导,行人列口。压许力多官员都是软弱之 辈,并4、不鸦希片望泛做滥治,社国会能颓臣废。,白银外—流—,徐人中民约负《担中沉国重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