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
稳态
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考试大纲显示]
1.稳态的生理定义(ⅱ)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ⅱ)
教学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7页
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
1.体液和内部环境
2.体液各组分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写下字母代表的液体名称:
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

3.内部环境的成分(1)血浆中的成分含量约为90%,7%~9%,无机盐约为1%,以及血液输送的其他物质(营养素、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1-
物质水蛋白质
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4.内环境的理论性质
5.内部环境功能: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的本质:内部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稳态基础:各器官和系统协调正常运行。

3.稳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活活动的必要条件。

5.人体维持内部环境稳定状态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1?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为什么稳态会被破坏?
2?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三、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1.体温调节
(1)热源:主要是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和能量释放。

(2)热平衡:身体产生的热
量=散热。

① 产热途径: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

(3)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
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4)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
-2-
① 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

② 调节中心:位于下丘脑。

③ 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人体水盐平衡与调节(1)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调节。

(2)与水盐平衡调节有关的结构和激素
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②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
激素。

a.产生:下丘脑产生。

b.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c.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d、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再吸收。

(3)水盐平衡调节
①神经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②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增多→尿液减少。

[记住答案]
[易混易错辨析清]-3-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三种细胞外液
体构成了内部环境。

2.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

3.内部环境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值和渗透压。

4.内环境稳态是指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温
度调节和水盐调节。

6.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包括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参与水盐调
节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

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通常指存在于细胞中的物质、细胞的
结构成分以及分泌到消化道和体外的物质。

常见物质包括血红蛋白、细胞内酶(如呼吸酶
和DNA聚合酶)、载体蛋白、消化液、尿液、眼泪、汗液等。

(2)区分温度感应中心、
调节中心和受体① 温度感应中心——即“冷感觉”和“热感觉”发生的地方,位于大脑
皮层;体温调节中心位于下丘脑。

② 温度受体——感受温度变化的神经末梢,广泛分布
于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

(3)高温和低温下的温度调节机制不同。

① 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相关神经分泌肾上腺素,加强新陈代谢,增加热量产生,属于神
经体液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进而促进
甲状腺分泌促甲状腺素,增加发热,属于体液调节;此外,下丘脑还可以通过相关的神经
调节使骨骼肌颤抖、皮肤血管收缩和鬃毛肌收缩,属于神经调节。

因此,寒冷环境下的温
度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② 在高温环境中,温度调节主要由下丘脑通过支配皮肤血管
和汗腺来调节,即主要是神经调节。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8页
试验场地1内部环境的组成和稳态
[核心考点通关]
一、内部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4-
1.熟练使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部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1)分析
单箭
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双箭头
组织液鸠裱浆??组织液鸠裣赴内液
(2)结论: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血浆,D为淋巴。

2.内部环境示意图中
各部件的判断方法
3.几种常考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直接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壁细胞淋巴液、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液、血浆4个“三视图”来判断内环境的化学
成分-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