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生转化的实践与思考
青少年学生是心理和生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期,也是最容易在思想品质中和行为道德上产生分化的时期。

我校后进生相对较多,如何转化后进生,一直是我们认真研究并努力推动的工作。

一、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1)缺少关爱型。

父母双方进城务工,子女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父母和子女之间缺少相对应的较量和沟通,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容易使子女认为自己是一个无助的人,很容易和社会青年走在一起,或者经常出没游戏机室、网吧等场所,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2)家庭缺陷型。

父母离异,对子女的教育或漠不关心,或方法不当,使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幸福感,平时又缺少感情上的沟通,使子女产生自卑感。

(3)教育无力型。

父母双方受教育少,文化层次较低,对在心理和生理日趋成熟的青少年缺乏教育手段和方法,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2、环境因素。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持续深入,农村家长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十分强烈,大批比较富有的家庭把子女转入城区就读。

那些相对困难的家庭子女,只有继续在农村接受教育,这也就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自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另外,受地区经济的制约,公共资源先对滞后,师资配备相对薄弱,面对较多的后进生,一时无从
应付。

二、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沟通参与的教育网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1、重点注重特殊学生,落实“一对一”帮教。

因为这局部学生家庭环境特殊,经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一切,自卑心理较强,自我保护愿望比一般人强烈,时常还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如何让他们逐步转化,应采用专人“一对一”的帮教,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态,情绪的变化,后进的原因,对其展开帮教工作就有了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而产生动情点。

李亮同学是我校出了名的后进生。

在家访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李亮在7岁时,母亲病故,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打击,加之父亲的再婚,从此以后对学习、对生活失去了信息,产生叛逆心理。

对于李亮同学的遭遇老师深表同情,一个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在心灵上是不健全的,但要打开他的心扉又是何等的难?针对李亮同学这种情况,学校的心理辅导员为其结对帮教,经常以聊天的方式实行攻心术,并在生活上给予协助和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走出了“误区”。

2、注意家校合作,协助学生走出误区。

在学校教育的同时,重视与家庭的交流,有助于补充教育的真空地带,更好的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也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动态,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更好的发现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

实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常言道:幸福的家庭只有一个原因,不幸的家庭有不同的原因。

家访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理解他后进的成因,是直接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要克服种种不利的客观因素,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克服家访工作的费时费力,并且如何同家长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如何实行有效地家访,家长不配合,教师家访怎么办,都是家访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在家访时不能盲从,对班主任要实行必要的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家访的技巧,有的放矢地实行家访。

提升家访的效率,同时应组织班主任对家访工作实行专题研讨和培训,互相交流在实践中的心得,特殊案例的指导和成功经验的介绍,并对学校特殊案例共同参与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升班主任的教育水平。

3、展开各种活动,提升学校德育各种的有效性。

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倡导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氛,引导后进生融入集体之中,在活动中发挥其特长,使其产生“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觉,也不失为德育的途径之一。

学校设计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有针对性的教育意义,才能使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把德育工作寓于活动之中,既能增加活动本身的参与面,又能在活动中增强对班级、同学的热爱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4、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来校上法制宣传课,以活生生的案例来教育这些后进生,并结合案例学习,协助他们明白相关法律知
识,引导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2)联系后进生所在的村委会,由村干部密切注重该生在家时的表现,尤其做好双休日的稳定工作,并即时通知家长,避免在教育管理上得到漏洞。

(3)组织针对后进生的分层家长会,即时与家长实行沟通,发现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后进生树立信心,改变身上的缺点与缺乏,同时要做好这局部家长的家庭指导,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帮组。

(4)专门组织这些后进生实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活动。

如读书读报活动,参加青少年法制教育等活动,并结合这些活动写读后感,观后感,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后进生积极向上。

(5)师生结对,认领帮教。

由学生自己选择学校老师结对。

参加结对的教师经常对这些学生实行辅导,定期相互交流想法,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的生活状态。

三、转化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后进生的形成,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

他们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没有水平为自己的人格成长负责,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理应抱着同情与关爱的态度,为他们的转化努力创造良好环境。

首先,学校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的科学邪恶教育质量观,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教育转化后进生。

其次,转化后进生工作难度之大,时间之长,效果又往往不太明显,而
教师教学任务又比较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除了要积极宣传转化后进生的意义,还要制定评价激励措施。

因为后进生的形成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原因也个不相同,给转化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并且在转化过程中经常伴有一些客观和主观的不定因素,经常在转化工作中出现反复。

所以,学校领导要有针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全程管理的耐心,决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转化后进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不但要增强组织领导,还要争取社会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相信,随着教育均衡的推动,随着农村学校内涵的提升,后进生转化将会获得更加有利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