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全解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
考试语文试题全解全析
九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三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6分)
我们徜.徉在闪耀着思想光芒的文章里。

“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好高骛远就是敬,把一件事做到圆满的唯一秘诀就是忠实”,梁启超的谆谆告诫回荡在耳旁。

圆明园富丽堂皇,令人眼花liáo()乱,这惊骇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可是被两个强盗洗劫一空,以至荡然无存。

雨果怒斥英法联军的强盗罪行的形象历历在目。

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朽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黑暗阴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如果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逸的生活在地球家园。

“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新时代少年应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1)给加点字注音。

(1分)
徜.()徉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分)
眼花liáo()乱
(3)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好高骛远
B.谆谆告诫
C.荡然无存
D.奋发图强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把“安逸”改为“安详” B.把“安逸”改为“飘逸”
C.把“如果”改为“只有”
D.把“才”改为“就”
【答案】(1)cháng (2)缭(3)A (4)C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徜徉,cháng yáng,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2)本题考查字形。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3)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好高骛远:指脱离实际地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含贬义。

句中情感色彩不符合语境;B.谆谆告诫:意思是恳切耐心地劝告。

符合语境;C.荡然无存:意思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符合语境;D.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努力奋斗,以求强盛。

符合语境;故选A。

(4)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注意病句一般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类型。

该句属于搭配不当中的关联词搭配不当,“以史为鉴”与“人类安逸的生活在地球家园”为条件关系,应采用“只有……才……”这一关联词,应将“如果”改为“只有”;故选C。

2.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0分)
水承载着古人的情思,处处让人想起先贤的名诗佳句。

“①,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山高水远,时光蹉跎,令诗人内心心酸感慨;刘长卿在贾谊宅前溯古思今,思起百年前湘水边上的屈原,不禁感慨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②,③。

”(《长沙过贾谊宅》)在岳阳楼上,多少文人,震撼于洞庭湖水势浩大、宽阔无边,范仲淹写下“④
,⑤。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被贬滁州,“⑥,在乎山水之间也”在山水中寄托超脱情趣。

酿泉为酒,酒成为迁客骚人的精神寄托。

苏轼把酒问天,用
“⑦,⑧。

”(苏轼《水调歌头》)表面怨恨月,实际上抒发因亲人无法团聚的惆怅。

好酒的李白面对好友设下的盛大的饯行宴饮,没有一饮三百杯,而⑨,⑩”连续的几个动作掩藏不住内心的苦闷抑郁。

(李白《行路难》)
【答案】巴山楚水凄凉地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解析】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楚、薄、湘、岂、汤、涯、醉、酒、圆、箸、茫”等字词的书写。

学校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点亮智慧人生”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并完成下列各题。

(7分)
3.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体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成功”的故事,不符合主题的一项是()(2分)
A.孙康映雪B.车胤囊萤C.宋濂抄书D.岳母刺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孙康映雪”是晋人孙康刻苦读书的故事,后用为刻苦奋斗的典故,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这个故事能够体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成功”,符合主题;B.“车胤囊萤”指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的故事。

这个故事能够体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成功”,符合主题;C.“宋濂抄书”是指明朝的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书,因为家里穷没钱买书,他就借别人的书来看,而且,每次借书,都讲好还的期限,从不违约。

最后他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

这个故事能够体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成功”,符合主题;D.“岳母刺字”是指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刺字的故事。

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

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

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个故事体现的是爱国主题,不能体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成功”,不符合主题。

故选D。

4.如果你是一名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3分)
【答案】示例:在有些人眼中,困难好像无底深渊,掉下去就再也没有希望;可在有些人眼中,困难就犹如坚硬的磨刀石,刀越磨越快,人越挫越勇。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解析】本题考查开场白。

设计开场白时,要围绕“君子自强不息,点亮智慧人生”的主题。

示例:诸葛亮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懂的自强,就会明白为什么人总会在一次次磨炼中成长起来,而且变的坚强。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强的概念,又何须谈得起战胜困难,在我们把握好自强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5.请结合你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解读,说说下列故事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品质。

(2分)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答案】示例:这个故事体现了即使环境恶劣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自强不息精神,(或这个故事体现了君子自强,就应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同时还要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这样就定能有一番所为。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与阅读感悟。

结合陈平的家境和他的行为来分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陈平少时家贫,闭门读书,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据此可知,君子自强,就应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即使环境恶劣,也要做到不忘初心,方能有所成就;
结合材料内容可知,陈平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据此可知,君子当立志高远,为了这个目标而去努力奋斗。

二、阅读与理解(共4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练习。

(11分)
【甲】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蒋捷:南宋词人,宋亡后开始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

本词作于该时期。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即黄庭坚。

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2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竟为.雨雪所阻
(4)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
【答案】(1)焉:哪里;(2)客:客居;(3)为:被;(4)辄:总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湖中怎么还有
这样的人?焉:哪里。

(2)句意为:(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客:客居。

(3)句意为:竟然被大雪所阻挡了。

为:被。

(4)句意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

辄:总是。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天空中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茫茫的一片。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

注意关键词:雾凇:寒夜雾气。

沆砀:白茫茫一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8.你认为对丙文画线句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B.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C.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D.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意思是:晚上下起了大雪。

当时正准备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夜雪大作”主谓结构,应在“作”后停顿;“时欲登舟至沙市”连动结构,应在“市”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故选A。

9.甲、乙、丙三文写的都是“夜雪”,但写雪的方法各有不同。

请任选两篇,分析写雪的方法。

(4分)
【答案】《梅花引•荆溪阻雪》中“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以梅花自比,进一步烘托词人心境凄凉。

《湖心亭看雪》运用白描手法,生动传神描绘出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袁中道《夜雪》从听觉的角度,以动衬静,以雪压竹子的声音烘托反衬了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安详宁静。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梅花引•荆溪阻雪》中“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以梅花自比,进一步烘托词人心境凄凉。

都说傲雪寒梅,然而如此的寒夜,这梅花恐怕也难熬寒苦,与词人一样愁苦万分。

《湖心亭看雪》运用白描手法,生动
传神。

如文中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就用了白描手法。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妙境脱俗。

袁中道《夜雪》“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意思是: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

这一句是侧面描写,从听觉的角度,以雪压竹子的声音烘托反衬了雪夜的寂静,以动衬静,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安静。

参考译文:
[甲]:白鸥栖落水滨,默然地望着我,好似在问:夜泊溪畔是被风雪所阻,不得以停泊;还是无所去处,情愿留下?若是愉悦心留,又为了何事眉头紧锁?江风拍打着船窗的小帘,灯影儿摇曳不休。

孤处江舟,只有身影为伴,对着孤影,不禁怀念起与旧友欢聚和悠游的情景。

昔日一同悠游的旧友,今日又在哪里?回想当时,楼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携漫步锦簇的花丛中。

湖中绿波荡漾,系舟在堤边的柳树下。

梦啊,梦啊,在梦中却难寻旧游,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

舱外飞雪漫天,凝望浓密的阴云,任凭飞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

都说没有人似我一般愁,今夜飞雪,有梅花似我一般愁。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连续下了三天大雪,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

这天晚上初更刚过,我划着一条小船,披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景。

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天空与云、与山、与湖水,上下全是白色的。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一道的长堤,一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小草似的小船,船中的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仆在煮酒,炉中酒正沸腾着。

(两个人)看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中怎么还有这样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就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等到下了船,船夫不断地小声念叨说:“别说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丙]:夜间下起了大雪,当时原本是准备乘船到沙市的,竟然被大雪所阻挡了。

然而听着雪珠击打着竹林发出的铮铮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

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
行。

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

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啊。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10分)
【材料一】
“空中课堂”是指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实时直播教师的视频、语音、课件、板书等,把讲课过程逼真地搬到网上,师生之间通过音视频、课件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的一种课堂形式。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空中课堂系统可稳定地运行在互联网、专网、教育城域网、卫星网上,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实时而又快捷的课堂交互活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XX中学就学生“空中课堂”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其中两项)数据反馈第3 题:你最认可老师以哪种形式上网课?【单选题】
半个月内,火速开通可供5000 万人同时在线使用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国教师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主播”群体。

“停课不停学”,是教育系统抗击疫情的一场“大考”,会给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启示一:我们可利用“战疫”,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学校将“战疫”的故事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因为这场“战疫”本身就是一堂生动深刻的大课。

这一课,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传统家国情怀。

非常时期,让广大师生与时代同频共振,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是一堂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

“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把疫情当成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这是我们教育的追求。

”河南省教育斤斤长郑邦山如是说。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的根本问题的答案,在“停课不停学”这场“大考”中愈加清晰。

启示二:“云端”送教,实现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这是一次山与海的“牵手”。

疫情期间,浙江宁波镇海中学向云贵高原深处的254所中学“云端”送教,在教育资源、教学指导、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帮扶,让贵州黔西南州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间、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社会对教育公平关注度极高。

近年来,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网络已覆盖绝大部分乡村教育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达98.4%,为实现大规模在线教育提供了可能,也为进一步破解教育公平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这次“停课不停学”是一场在线教育的大规模实战演习,也是一场关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革新,并通过互联网惠及全国每个学生。

一根根网线、一块块屏幕、一个个线上平台,已显露出网络改变教育的强大力量。

启示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并不是一个新命题,而是长期以来教学改革的目标,此次“停课不停学”再次启发我们的思考。

受疫情影响,我国学校教育整体从面授教学转向线上教学,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教与学的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停课不停学”是推动“课堂革命”的重要契机。

教师要反思如何更新理念,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强调弹性教学和自主学习。

这次“停课不停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真正回归新课改目标,才是线上教学的突破点。

可以想见,随着师生对线上教学认知的深化未来的课堂也会像互联网产品那样。

快速迭代、精彩纷呈。

启示四:疫情期间,通过技术赋能,从不敢、不愿,到逐渐步入正轨、开始享受网络带来的全新教育体验,很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大教师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从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陪伴者,从教书匠变为与时代保持高度连接的思考者,并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持续学习者。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面对疫情带来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面临新挑战。

有效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师教育,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实现专业发展和成长。

随着在线教育发展。

未来教师资源的配置可采用弹性方式,通过“共享教师”解放教育生产力。

这次史无前例的“停课不停学”,已给中国教育留下了新一轮变革的基因。

未来,随着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各领域,中国教育将在广度、深度上再次实现跨越。

(摘编自《“大考”启示录》,《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28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空中课堂”比传统课堂更逼真,可以跨越时空限制,让师生进行实时而又快捷的课堂交互活动。

B.在“你最认可老师以哪种形式上网课”的调研中,有70.59%的学生喜欢“分享屏幕直播”,他们都不喜欢“手机直播”和“播放录好的微课”。

C.在“你认为网上学习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的调研中,只有3.92%的学生选择了“老师是菜鸟,不会上网课”说明教师作为在线教育“主播”群体,信息化教学能力非常强。

D.疫情期间的“空中课堂”,通过技术赋能,很多教师努力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持续学习者,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答案】D
【解析】A.“比传统课堂更逼真”错误。

材料一原文是:把讲课过程逼真地搬到网上;B.“都不喜欢”错误,结合材料二图表一“11.76%”“9.80%”可知,是少数人喜欢,多数人不喜欢;C.“信息化教学能力非常强”过于绝对,材料三启示四原文是:疫情期间,通过技术赋能,从不敢、不愿,到逐渐步入正轨、开始享受网络带来的全新教育体验,很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质的提升;故选D。

11.根据【材料一】,请找出“空中课堂”的特点。

(2分)
【答案】“空中课堂”具有逼真、实时、稳定、快捷的优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材料一是对“空中课堂”特点的诠释。

“指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实时直播教师的视频、语音、课件、板书等,把讲课过程逼真地搬到网上,师生之间通过音视频、课件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的一种课堂形式。

相较干传统的课堂教学,空中课堂系统可稳定地运行在互联网、专网、教育城域网、卫星网上,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实时而又快捷的课堂交互活动”中可提取逼真、实时、稳定、快捷等关键词。

12.阅读【材料三】,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启示,每条不超过20字。

(4分)
启示一:我们可利用“战疫”,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二:“云端”送教,实现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启示三:
启示四:
【答案】(1)我国教育应推动课堂改革,更新教学理念。

(2)教师应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谈启示。

要结合材料内容来谈。

【材料三】,结合启示三“‘停课不停学’是推动‘课堂革命’的重要契机。

教师要反思如何更新理念,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强调弹性教学和自主学习”可得:我国教育应推动课堂改革,更新教学理念。

结合启示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大教师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从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险伴者,从教书匠变为与时代保持高度连接的思考者,并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持续学习者”“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面对疫情带来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面临新挑战。

有效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师教育,教师
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实现专业发展和成长”可得:教师应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14分)
界碑
王晓廉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但愿它不是真实的。

——题记
①从东往西数,是十二块长满苔藓的界碑。

②从西往东数,也是十二块长满苔藓的界碑。

③十二块界碑埋在这高原山脉的一座座积满冰雪的山脊上,像十二个高过茫茫岁月的忠勇士兵。

④这条山脉有多长?他也说不清楚。

他只知道两匹军马轮换着骑,来回要走一个多月。

而且,要选在天气最好的夏季。

⑤其实,所谓夏季,不过是山谷底下开放出一片片永远长不大的小花,山涧里流淌着冰雪融化成的细细泉水。

但在那遥远的山脊依然堆满常年不化的冰凌和积雪,在太阳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山风吹过山脊,风雪立刻弥漫开来,形成一个寒冷的短暂的冬季。

⑥他牵着马,领着另外两名牵马的士兵,向绵长陡峭的雪山爬去。

他那被风雪吹打得黑红的脸庞,刻满了坚毅的皱纹。

一圈浓黑的络腮胡须,掩盖他真实的年龄。

他的领章已磨掉了光泽,军装也被风雪涮得泛白,如同脚踩的皑皑白雪。

他是个很少有人知道名字的边防站站长。

任务就是每年踏查一次界碑——自己管辖的十二座界碑,并且庄严地记载下来,留给永不磨灭的历史。

⑦稀薄冷凝的空气,憋得人喘不过气来。

尽管如此,他依然领着两个战士向山脊爬去。

渴了,就捧一把积雪扔到嘴里吞化。

⑧哦,就是这样牵着军马踏查,已经走过了二十几载岁月,抚摸了二十几遍界碑。

他已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长成一个中年。

尔后,他还不知要再沿边境线走过多少春秋?马儿打着响嚏,累得蹄子直打滑。

人也乏了,帽檐上挂满了霜花。

于是,他们坐在一座背风的山崖下,点燃了一堆篝火。

松开缰绳的马匹,自由自在地啃着石缝间的青苔。

⑨他背依石头,眯缝着眼睛像要睡熟,心,却在驰骋:来过几次调令,说要调自己去内地,再派一个新站长来接替自己,可新站长从未露个人影。

——有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