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_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6T09:14:56.019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9期作者:崔圣彬[导读] 本文从河道生态护坡工程作用入手,以工程案例为抓手,重点探讨了护坡施工技术要点。
滨州黄河河务局滨城黄河河务局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利工程理念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生态环保意识也逐渐被融入到水利工程设计中。
河道护坡具有极其重要的防灾减灾作用,在新设计理念的加持下,生态护坡能够增加河道护坡的稳定性,并为护坡
赋予新的功能。
文章分析了生态护坡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根据实际建设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防洪防涝;河道治理
引言
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对于维护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还可以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而河道生态护坡工程能够有效的避免流域内大量的水土流失,对于周围环境可以起到稳定土壤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河流对于土壤的冲刷破坏。
相较于国外来讲,我国对于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晚,具体的施工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护坡工程生态、防洪、景观等功能的发挥。
本文从河道生态护坡工程作用入手,以工程案例为抓手,重点探讨了护坡施工技术要点。
1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原则
首先,在河道生态护坡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历年的河道生态信息、天气变化信息,河道周边动植物生长状态,生物多样性等,与河道建设紧密联系。
以植物成活和对环境影响小为前提,在植被的设计与种植中,要考虑实际的可行性,和施工的便利性。
第二,通过植被种植和养护,增加护坡的观赏性,同时可以减轻水土流失。
通过生态和工程建设结合的思路进行设计,从侧面实现护坡养护和建设的成本。
河道生态护坡的建设选材,以自然材料为主,同时需要考虑工程施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的长期影响性。
第三,对水文条件和河流的历史水位信息充分掌握和了解,结合植被特性,优选最佳植物种类,保证后期可以成活。
第四,河道护坡的主要作用是对河水的导流和抵抗河水冲击。
这也是河道具有防洪作用的原因。
河道生态护坡中的植物还需要承担地表水体与地下水之间的平衡作用。
第五,在既要保证生态效果,也要满足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河道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融合施工,例如刚性结构和柔性材料结合等方式。
2河道生态护坡的作用2.1防洪抗旱
水利工程在保证下游农田灌溉的基础上,防洪抗旱也是首要的职责,而通过河道生态护坡工程能够有效的提升河流的防洪作用,这也是任何一个水利工程应该考虑的第一职责。
借助生态护坡工程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水工程的防洪功能,在具体的施工环节,要密切结合当地水文情况和降雨量等数据,选择合适的植被和护坡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遇到局部洪涝灾害的时候,借助护坡植被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存储洪水,降低洪水期的洪峰水量,延滞下游洪水效果,起到很好的防洪固坡作用;另外,在遇到旱灾的年份,生态护坡植被事先存储的大量水分会深入河道,很好的补给河道水量,一方面起到延缓河道干涸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下游农田灌溉等提供必要的水量。
2.2生态功能
河道生态护坡的建设是将植被和护坡工程结合起来的一类工程建设,以工程建设需要为起点,以保护河流生态体系为原则,完成河道内水流和两岸陆地的过渡任务。
经过大量实践可以证明,生态护坡的建设对于河流的防洪和抗旱性都有积极的影响。
河道流水中存在多种动植物,一些动物的栖息地就在堤坝、河岸上,但是传统的非生态护坡并不能满足动物的栖息要求,动物活动的减少会对水域环境的多样性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生态护坡提高了护坡和周围环境的植被覆盖率,对于维持和保护生态都有较强的作用。
3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3.1生态混凝土
为了满足施工环境和工程特点,最常见的混凝土技术就是多孔混凝土,在制作混凝土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根据实际河道的温度区间等因素加入添加剂。
对于多孔混凝土的孔洞部分,要加入保水剂。
通过混凝土孔,植被与水域中的水分能够充分与河道位置的土壤和岩石连接。
在汛期,混凝土孔道能够有效减缓河道压力,还能保证河道的稳定性。
采用砌筑技术可增强护坡的生态结构,让坡体变得更加稳定,也突出了坡体生态特性。
3.2金属材料生态护坡
(1)生态石笼网结构护岸。
该技术利用铁丝网笼将碎石、土块及肥料混合构成种植基,通过种植基构成土墙或台阶式护坡,通常坡面种绿植以起到绿化和抗冲刷作用,常用于流速较大河段。
根据不同力学特点分为重力式挡土墙防护结构、半重力式挡土墙防护结构、稳定路基结构、加筋锚固防护结构。
(2)金属丝网箱护岸。
该技术在通常将五层或六层金属丝网箱叠在一起,并用石料对网箱内部进行填充,对网箱的钢丝进行防腐处理以提高耐久性。
网箱内填充材料的孔隙有助于护岸内空气、水分的自由交换和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生长,还能够起到保持水土和消声敛光的作用。
3.3自然原形护岸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中,采用了自然原形护岸施工作业方法。
坚持生态治理的理念及于此方法能够增强自然性,可以有效地提供施工的质量。
实际作业中需要做好乔木和灌木的优化设计,最大程度上发挥光照优势和空间力量。
发挥原本的自然优势,调节整个生态护坡的性能,增强洪水抵抗的能力。
在编制生态护坡方案时需要对河道当下情况进行调查,掌握阳光照射与温度变化等规律,对比分析各类护坡形式,选出具有能够提高抗洪水平的方案,促使整个河道生态护坡质量得到优化。
除此之外,自然原形护岸在实际应用中还体现出无污染和成本低等优势,不过潜在有抗冲刷能力差的缺陷。
为了保证技术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利用,要选择合理的地方应用,优选根系发达的植物,作为工程施工的材料,应做好严格的把控。
4生态护坡发展趋势
生态护坡在维护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可有效解决坡面冲刷及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具有美化生态环境的效果。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生态护坡的建设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植物根系的过度延伸可能会导致土壤破裂,破坏土壤稳定性。
因此,河道治理过程中须把生态护坡方案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
首先,在强调边坡稳定性及固土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藤科植物及花卉,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及景观功能。
其次,探索适合生态护坡建设的植物,尤其是一些乡土品种,通过品种改良提高其适应性。
再次,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
生态护坡虽应用广泛,但目前还没能形成一套较为完善且统一的护坡工程主流建设体系,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及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保证护坡安全的前提下,工程单位要合理运用相关技术,在不同环境中实现生态护坡,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
在发展过程中,要从各种细节入手,保证护坡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植被,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对环境正常运转起到辅助作用。
最后,工程单位还要加强管理工作,保证设计内容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肖阳,扆嘉利.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人民黄河,2020,42(S2):176-177.
[2]孙邵岗,张丽丽.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珠江水运,2020(15):73-74.
[3]于福臣.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20(22):113-114.
[4]陈明曦,陈芳清,刘德富.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1):97-101.
[5]孙东泽,彭茜.铁路路基边坡绿化与生态防护技术[J].铁道建筑,2014(12):77-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