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六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六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二期课改教材中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

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法的根底。

但在学习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那么。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公办中学的一个普通班级,局部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拟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根底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确实定及其依据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探寻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那么,并利用法那么进行分数乘法的运算,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那么
教学难点:对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那么的理解。

虽然教无定法,但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得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那么,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法和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的学法进行本节的教学。

三、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双基落实知识应用五个环节
四、教学过程
〔一〕探索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即神舟五号飞上了太空,今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又实现了两人多天的飞行梦想。

这是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的事情。

〔此时提出问题〕神五当时在太空飞行的时间是21小时,而神六在太空飞行的时间是神五飞行时间的倍,你能计算出神六在太空飞行的时间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能够很快列出算式,那么如何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乘法》〔说明这里只是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


为了探索分数的意义和法那么,让我们先探索的意义,并观察它的结果。

教学准备:给每个同学准备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3张,表格一张,颜料笔,直尺
教学流程:
引导
操作填表
观察
归纳
“数→形→数〞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引导学生探究的意义
〔1〕先画出。

如图,取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将一边5等分,取其中4份,涂上黄色。

〔2〕黄色局部是原正方形的,将“〞看成一个总体,再在正方形的另一边3等分,取其中的2份,涂上绿色,显然黄绿色局部就表示
〔3〕为了求出紫色局部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故考虑延长横向的分割线〔启发学生答复〕。

再从整体观察,正方形被分成了15等份,黄绿色局部占了其中8份。

2.操作填表
采用上述方法,让学生通过绘图计算、,并口述求解过程,〔让每一位同学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寻找最后的结果〕,并填好表格。

3.观察列式结果
4.归纳:
分析过程和结论,探索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法那么,这里,我主要是先让学生表述它的意义和法那么,接着老师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看课本。

特别强调用字母表示时分母不能为零,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看书的习惯。

〔二〕以知识为载体,落实双基。

例题1计算:
〔1〕〔2〕
解〔1〕〔2〕
说明:选这样的例题主要是给学生讲清通解和优解的问题。

即直接应用法那么,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然后再把积进行约分,这是通解,对于〔2〕假设先约分再计算那么是优解。

接着布置4道练习题,有目的的请对于同一道题而采用通解和优解的同学到黑板板演,进而强调先约分的优越性。

练习1:计算:
〔3〕〔4〕
接着进行变式训练,即把例1中第1小题改成,和问学生该如何计算?
设计说明:这样提出问题,使环节与环节的联系比拟自然,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由学生猜想,讨论并验证从而总结得出整数乘以分数的法那么。

即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从而化为分数乘以分数,针对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本节课这个地方我主要还是面向全体学生,即要求学生做题时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等学生熟练后,再不做这样的统一要求,对于出现带分数的乘法,那么应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然后安排一组小练习,练习的内容就是上面的三个例题的类型,先出口算题,即让学生把每题的答案直接写在本上,对于个别学生那么放宽要求,可以打草稿,然后根据学生做题的具体情况,如果还有学生有困难,那么把口算题中的数据改动一下,作为抢答题,再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2题是笔算分必做和选做。

选做题主要是照顾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我只报答案,如果学生有困难,课下在单独解决。

目的是产生脚印,起到稳固的作用。

最后进行统计,归纳有目的的进行个别题的讲解。

分页标题#e#
〔2〕然后把开头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思考:展示图片:这是一架美国最新研制的超音速飞机,它的飞行速度是1.2万千米/小时,而我国最近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的飞行速度是它的倍,你能计算出神舟六号在太空的飞行速度吗?
师生共同小结: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那么;
〔2〕通解与优解
〔3〕计算过程中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结果是假分数的应化为带分数
作业:练习册习题《分数的乘法》
说明:这节课我感觉设计的比拟满意的地方是:
一、从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出发,提出问题;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选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落实双基;
四、借助思考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注重了数学的应用和德育的渗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2
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9页的例题2.
2、教材所处地位
圆环的面积这局部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是为了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准备。

教材第69页例2是求圆环的面积。

教材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求圆环面积是利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的面积。

3、教学目标:
〔1〕、认识圆环的特征,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合理地进行计算。

〔2〕、培养和开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

5、教学难点:圆环面积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法
1、讲解法
2、讨论法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根本学法:1、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的教学,培养逻辑能力。

2、通过指导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为新课做准备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6 10 7 5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这局部知识在本单元学过,学生虽然不感到陌生,但也可能出现回生或遗忘。

这样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也为下面的新课打下根底。

〔二〕谈话导入新课
刚刚我们复习了圆的面积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圆的环形面积。

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

〔三〕新授
教学例子,讲清算理和方法。

1、教学例2:光盘的银色局部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
6cm。

它的面积是多少?
:R=6厘米 r=2厘米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教学此例时,教师可以根据题意准备实物或教具〔一个圆中间可以取出一个同圆心的小圆〕,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求圆环的面积就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如果是分步计算,先分别求出大圆面积和小圆面积,再求出圆环的面积。

当要求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可能会列出教材上所给的两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可以通过什么运算定律互相转化,引导学生在计算圆环的面积时,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可以减少计算量。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R2-或 S=〔R2-r2〕
3、完成做一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

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四〕稳固练习。

稳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稳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展智力的重要阶段。

因此,我们要加强训练适当练习,确保学习效果。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半径求面积 S=r2
直径求面积 S=〔〕2
周长求面积 S=〔〕2
〔3〕环形面积: S=〔R2-r2〕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环面积的求法,同时也便于检查教学效果。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板书设计:
圆环的面积
例2:光盘的银色局部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

它的面积是多少?
:R=6厘米 r=2厘米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R2-或 S=〔R2-r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例1,做一做和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在20xx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平安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微妙。

――――板书课题: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
〔1〕、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咱们班的第一列在哪里,〔请第一列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第一行在哪里,〔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数一数,咱们班一共有几列几行
〔2〕多媒体课件把全班同学的座位转换为座位示意图
师:哪位同学上来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

问:数列数和行数的时候,你们分别从哪边数起?
教师小结: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数列数的时候是从左往右数,数行数的时候是从前往后数。

〔3〕谁能说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几列第几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让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谁。

学生交流反应。

刚刚同学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同学的位置,那么在书面上应该怎样记录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认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师提问:刚刚同学位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第几列第几行〕师:其实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为〔X,Y〕,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小结:用一个括号表示位置,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我们把物体的位置用这个简单的方法表示,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
那么反过来,数对〔5,3〕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汇报。

〔2〕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位置数对。

写后与同桌互换检查。

〔3〕数对闯关活动。

第一关:下面两个数对是表示哪位同学的位置的,就请这位同学站起来。

〔4,3〕、〔3,4〕
这两个数对有什么区别。

〔2,3〕、〔3,1〕、〔1,3〕、〔3,3〕。

请坐在这几个位置的同学逐一站起来。

第二关:谁能给这些数对分类。

〔3,4〕、〔3,3〕、〔2,3〕、〔4,3〕、〔3,1〕、〔1,3〕
第三关:在坐标轴上确定上面这几个数对的位置。

假设,把〔3,3〕的位置定在这里的话。

〔如下列图〕,其他数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3、确定方格中的位置。

师出例如2,先让学生说出图中几个场馆的位置数对,再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其他场馆的位置
三、稳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
2、现在同学门应该知道科学家们怎样迅速的找到反回舱了吧,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监测出“神舟五号的降落的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们快速的找到英雄杨利伟叔叔了。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今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

一、课前分析
1、教材分析
《节约用水》一课是结合前面学过的量的计量、统计等知识设计的。

旨在通过测量等操作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用途,在他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

但从孟州的环境来讲,学生没有看到缺水的'地方,因而对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匮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并没有比拟系统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因而在本节课中,关
键要引起学生对缺水问题的关注,让学生通过学习,自觉树立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感染身边人节约用水。

二、我的思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大致确定为:
1、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小的“漏水的水龙头〞用数据折射出浪费的大问题,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联系孟州水资源现状将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孟州水资源现状的研究,并在交流对话中增强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3、借助多媒体将孟州的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用水情况整合进课堂与孟州淡水资源进行比照,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水资源的匮乏,从而让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

1、说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个小小的“漏水的水龙头〞,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从小培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采用可持续开展的生活方式。

我将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数据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调查周围浪费水的情况,收集节水措施
教师准备:课件、自制水龙头和量杯〔每组一个〕、水
3、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采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堂展练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达本钱课的教学目标。

三、落实思考
〔一〕图片欣赏,引发感受
1、在此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领略水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由此告诉学生水是生命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2、人们常用为蓝色的星球来形容地球,那是因为地球外表71%都是水,这么多水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此问题一出,立即引发学生兴趣,课前资料准备充分的孩子跃跃欲试,急于告诉大家:“地球外表的这么多水中仅有2.6%的淡水,可供饮用的淡水少之甚少仅占1%〞听了这个介绍你有什么想法?通过谈感受初次让学生感知水的可贵。

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浪费水的情况进行考察的兴趣。

〔二〕、交流探究,震撼心灵
1、水资源如此珍贵,我们的周围有浪费水的情况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谈现象,谈感受,在生生交流中,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

2、做漏水试验,记录1分钟滴水量是多少毫升,填写实验表。

水龙头1分钟滴水量
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并引发思考“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不同,用什么数来代表这些水龙头漏水的平均水平呢?〞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统计知识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进行统计。

3、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
〔1〕计算1小时,1天,1年的漏水量
漏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多。

这样的比照可以加深学生对节约用水必要性的认识。

〔2〕根据分析的数据,继续利用平均数进行推断:我们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根据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大约30万学校使用自来水,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1立方米约重1吨〕按照孟州水价2.5元/吨,一共多付多少水费?如果每人每年用30吨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一年?全孟州约37万人,这些水可供全孟州人用多长时间?通过联系孟州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数据分析: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到孟州水资源总量约为1.90亿m3〔1m3的水约重1t〕,孟州市约有37万居民,如果按每人每年用水30吨计算,这些
水大约可供人们用多少年?〔孟州水资源污染网络报道链接和缺水图片介绍,如果不能做到环保、节约孟州也会出现这种状况〕通过分析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震撼人心的图片叩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再次表达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三〕结合现状,反省整改
1、数据带给我们的震撼尚在眼前,节约用水势在必行。

结合周围的浪费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水措施。

让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2、介绍节水措施
〔四〕拓展延伸,总结建议
1、国家对水资源的重视
〔1〕介绍世界水日
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xx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2、课已终意未尽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增强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3、以“节约用水〞为专题,制作一份手抄报。

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数学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功能
四、说板书
节约用水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以小见大,用数据折射浪费的大问题。

一滴水虽然微缺乏道,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不容小视。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让节水成为一种习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5
一、教材分析
《扇形统计图》这一内容选自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
点和作用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拟、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扇形统计图进行有效的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根底上,学习新知的。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他们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根底上,通过新旧知识比照,自然生成新知识点。

五、教学法分析
1、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

〞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直到应用稳固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效劳于生活〞。

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3、运用尝试法。

尝试的方法属于实践探究式教学,探究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