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基础》讲义.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需要规划
人生应该规划
人生可以规划
一个选择,决定一 条道路;
一条道路,到达一 方土地;
一方土地,开始一 种生活;
一种生活,形成一 个命运。
祝你们成功
三、行动:合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时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绝对公平的,不论性别、职
务贫富,我们度过的每一年都有365天,一天都有24个小时。不会因为你
。 的职位高、财富多而多分得一点时间
●每个人在所拥有的时间里选择的“事件”,决定了他以后的生活质量。
●清华大学食堂里有一个外地来京的务工人员,
为什么有的同学说,上小学时,想当著名科学家;上中学时, 想当风光的企业家;上大学时,想成为自己企业的老板或外企的高 级白领;当面临毕业时却只想留在大城市有口饭吃。
去向何方?
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
感到迷茫、没有目标 50%
目前没有考虑太多
41.%
有明确目标且充满信心 8.3%
刘立早:选择·放弃
➢ 刘立早,23岁,重庆人,现为清华大学建筑系2003级本 科生。199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被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录取。2002年,获得学士学位 ,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化 学反应工程专业,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 2003年3月,从 清华大学申请退学。2003年6月,第二次参加高考,并被 清华大学建筑系录取。 一出一进清华,究竟有着什么样 的故事,放弃和选择之间,他又将告诉我们什么?
这些问题包括自我探索中个人性格、兴趣、能
力、价值观等几个重要的方面
搞清你的社会关系 关系有血缘、亲缘、业缘、社
团、战友、老乡、法律、同学、 师生等等。
知彼: 我在哪?
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
知己: 性格 兴趣 特长 智商 情商 气质 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
抉择: 职业抉择 路线抉择 目标抉择 行动抉择
◆目标和人生的关系:两个故事 ◆人生目标,要秉承“跳一跳,够得着”原则
当一个人树立了要想真正达至成功目标的时候,他首先需要去确定一个发 展的方向,如果没有方向,什么方向都无所谓,那他永远都不会成功。 ◆方向:求知方向;从政方向;经商方向;从军方向;出国方向
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设计好自己的生涯
研究报告A
项目:毕业时先追求经济收入与追求兴趣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对象:哈佛商学院1500名毕业生 时间:1960年-1980年 方法:开始分为两组:
1、想先挣钱,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共有1245人,占83%; 2、甘愿冒风险,先追求自己的兴趣。共有255人,占17%。 结果:20年后,两组共有101位百万富翁,1人属于第一组,100人 属于第 二组。 结论:兴趣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显著。
研究报告B
项目:找出他们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对象:世界500强企业中任选100名总裁 方式:访谈 结果:15人(15%)因为其在专业领域有着超群绝伦的水平。
85人(85%)因为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 结论:现在学生用90%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书本知识,只用10% 用于EQ的培养,这是勤勤恳恳地走向失败。除了学历、证书、 技能之外,”职业素养“正在成为职业竞争力最为重要的部分, 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判断员工是否优秀的基本条件。
➢ 以上的反思:在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新名词,很多人 把这戏称为混碗饭吃,国外很多从小学就开始了。
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设计好自己的生涯
一、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向、兴趣、能力、价值观); 职业自我(社会自我)
自我分析
自己知道
别人不知道
2隐私我 1公开我 3潜在我 4背脊我
别人知道
自己不知道
知己: 自我 探索
心理学很多方法和技术可以借鉴, 现在就是有这样的一个练习,这几 个问题是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属于自 我探索部分。
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你的性格; 你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情是什么; 写出你自己最擅长的三个方面; 写出你最不擅长的三个方面; 在生命中你最重视的是什么。
知己: 组织环境 组织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需求 晋升发展机会 政治环境 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
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设计好自己的生涯
二、抉择:确立目标和方向(去向何方)
◆一些专家作了统计和调研后发现,针对目标设定,世界上有四种人:
第一种人约3%的人会制定并写下自己的目标。 第二种人约10%的人会认真思考自己的目标。 第三种人约60%的人曾经思考过自己的目标。 第四种人约27%的人则完全没有人生的目标。
赢在起跑线上
___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主讲人:胡孟霞
讨论现实情况:
为什么有的同学忙课业、忙社团、忙考研、忙忙碌碌几年,忙 到毕业,仍然感到该有的好像还是没有。
为什么不少同学考了一堆证书,也参加了不少社会实践活动, 但是仍然感觉空虚,没有多少收获。
为什么有的同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调整专业后仍然感到新的 专业也还是不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