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共两大题30个小题)
一、选择题
1.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并如实公布了“假老虎”照片的鉴定结果。
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高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人们开始反思集中休假、集中出行所造成的利于弊。
A、意识能够反作用客观事物
B、认识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C、主观随着客观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D、知识构成不同,人们的认识必定不同
3.我国科学家经过艰苦努力,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密图”之后,又成功地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
我国科学家能够完成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说明
A.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B.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类能够完成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4.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
”这说明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
地壳的剧烈运动会带来巨大破坏,2010年4月14日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再次引起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
据此回答5~6题。
5.地壳的变化“出人意料”,体现出
①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③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④意识对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不会产生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
关于“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 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
7.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9.2010年是“哈勃”望远镜发射20周年。
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月球表面高低起伏,分布有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各不相同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图像资料佐证了A.有关月宫的神话是缺乏客观依据的 B.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C.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D.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10.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
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
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2.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里氏7.1级地震。
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是其所处青藏高原板块地质活动的结果。
这表明
A.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违背客观规律,人们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D.部分人可以摆脱规律的制约
13.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14.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说:人是天地的心。
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
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这表明,王守仁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5.孙悟空神通广大,帮助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特别是他在“大闹天宫”时,英勇机智,不畏强敌,敢于同至高无上的玉帝分庭抗礼,很受中国学生的喜欢。
但在西方学生眼中,孙悟空却是一个“恐怖分子”,他大闹天宫,扰乱了社会秩序。
下列对此
理解最准确的是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D.世界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的基本上形成的
16.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都是辩证法,后者对前者的发展
17.2010年11月11日,中国南级科考队开始执行我国第27次科考任务。
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是振兴中华、为国争光、造福人类的事业,一直以来,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重视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关注。
我国重视南极科考是因为
A.实践的主体、手段都是客观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获得科学的理性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1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的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
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9 .我国的五四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进行了深刻的思想启蒙,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应当归功于“关于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这些思想运动反映出
A.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对社会变革具有指导作用
B.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D.思想变革永远走在社会变革的前面
20.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产生了一大批哲学家。
对这些哲学家,我们应这样认识
A.他们都是真理的发现者。
B.他们都是谬误的制造者
C.他们的思想都正确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内容
D.他们的思想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21、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
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
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毛毛虫思路”。
我们从“毛毛虫思路”中获得的启示是( )
A.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观念,追求精神解放 B.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水中花、镜中月⑥科学发展观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②⑤
23.古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下列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说法表述不当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24.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25生物进化论指出: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马克思主义又进一步揭示,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说明( )
A.生物的祖先是非生物 B.没有人自然界依然存在,没有自然界人也能产生
C.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高二政治试卷答题
制卷:张立新
二、非选择题
26、材料1:2007年,面对当时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双防”(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基调,为此决定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材料2: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
2008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2008年工作要点》提出了“新双防”概念:“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 抑制通货膨胀, 又要防止经济下滑, 避免大的起落”。
材料3:2008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一保一控”(保经济增长,控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材料4: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12分)
27、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强调,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得到了宝贵启示。
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共同富裕道路。
这些重要经验和宝贵启示,对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深刻认识、充分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9分)
28、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说:“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材料二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围绕“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等理念,全面推进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世博会的成功、精彩、难忘,并为城市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贯彻“节俭办世博”的理念,世博会开幕式拒绝了“花轿”和豪华,以“精彩、节俭、亲民”的原则面见世人。
运用所学“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9分)
29、材料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两个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
这两大战略思想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全局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材料二: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认识论道理?(6分)
(2)用有关哲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6分)
30、(2011年银川模拟)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它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的依据。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