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班科学《家乡的桥》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中班科学《家乡的桥》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家乡的景色》第二节《家乡的桥》。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桥的基本结构,探究桥的承重原理,认识家乡的著名桥梁,学习桥梁设计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桥的基本结构,知道桥梁的承重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家乡桥梁的认知。
3. 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家乡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桥梁的承重原理。
教学重点:桥的基本结构,家乡著名桥梁的认识,桥梁设计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桥梁模型,图片,视频,实验材料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家乡的美丽桥梁,引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2. 讲解:介绍桥的基本结构,引导幼儿观察桥梁模型,讲解桥梁的承重原理。
3. 实践:组织幼儿进行桥梁搭建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桥梁的承
重过程。
4. 认识家乡的桥:展示家乡著名桥梁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家乡的
桥梁文化。
5. 桥梁设计: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动手设计桥梁,培养幼儿
的创新意识。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设计一座美丽的桥梁。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家乡特色,设计一座具有创意的桥梁。
答案:幼儿作品,可根据幼儿的设计进行评价。
2. 作业题目:介绍家乡的一座桥梁。
要求:了解家乡的一座桥梁,从历史、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介绍。
答案:幼儿口头介绍,可根据幼儿的介绍内容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对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讲
解过程中,结合图片和模型,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桥梁的承重原理。
课后,可组织幼儿参观家乡的桥梁,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桥梁文化,激发
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拓展延伸:开展“我是小小桥梁设计师”活动,鼓励幼儿将所学
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桥梁的承重原理。
2. 实践环节:桥梁搭建实验。
3. 作业设计:设计一座美丽的桥梁和介绍家乡的一座桥梁。
一、桥梁的承重原理
1.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桥梁的结构,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桥梁的各
个组成部分,如桥墩、桥面、拱圈等。
2. 结合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桥梁的承重过程。
实验过程中,教
师可引导幼儿观察桥梁在不同承重情况下的变化,如变形、弯曲等。
3. 通过简化的语言解释桥梁的承重原理,如:桥墩像人的脚,承
担着桥梁的重量;桥面像人的身体,将重量传递给桥墩;拱圈像人的
手臂,帮助桥面承受重量等。
二、桥梁搭建实验
1. 准备材料:积木、塑料瓶、纸杯、胶水等。
2. 实验步骤:
a. 让幼儿自由组合积木,搭建一座桥梁。
b. 在桥梁搭建完成后,放置一定重量的物品(如书本、玩具等)在桥面上,观察桥梁的承重情况。
c. 针对桥梁承重不足的情况,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进桥梁结构,提高承重能力。
三、作业设计
1. 设计一座美丽的桥梁
a.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家乡特色,设计一座具有创
意的桥梁。
b. 答案评价:关注幼儿作品的结构合理性、创意性以及美观性。
2. 介绍家乡的一座桥梁
a. 作业要求:了解家乡的一座桥梁,从历史、结构、功能等方
面进行介绍。
b. 答案评价:关注幼儿口头介绍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表达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语调亲切、温柔,语速适中,便于幼儿理解。
3. 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加强语气。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家乡的桥梁,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环节:10分钟。
介绍桥的基本结构、承重原理,展示桥梁模型。
3. 实践环节:15分钟。
进行桥梁搭建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
4. 认识家乡桥梁环节:5分钟。
展示家乡著名桥梁图片,进行简
要介绍。
5. 桥梁设计环节:10分钟。
引导幼儿动手设计桥梁。
三、课堂提问
1. 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2. 提问方式要简洁明了,易于幼儿理解。
3.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吸引幼儿注
意力。
2.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更容易地融入课堂。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桥的基本结构、承重
原理、家乡桥梁认识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互动,
让幼儿更加积极参与。
2. 教学方法:运用了图片、模型、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
儿直观地理解桥梁知识。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幼儿可能对桥梁搭建感
到困难,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
3. 时间分配:整体时间分配较为合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环
节可能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课堂氛围: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幼儿积极发言。
但在提问环节,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反馈,避免出现冷场或尴
尬情况。
5. 教学评价:作业设计较为贴近课程内容,但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注重全面、客观、公正,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