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相反语言积累贫乏,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朗读中加强积累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欣赏桂林风光的相关录像,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赛读,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中想象桂林的美景。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品析中加强积累

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积累。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如《草原》中“翠色欲流”一词奠定了草原的基调,突出了草原的勃勃生机。清风吹来,绿浪翻滚,那是流动的绿的精灵。对这一词语可结合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找有关近义词,如绿浪无边、万顷碧波、绿波荡漾一碧千里等,再用这些近义词去比较鉴赏。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既领悟“翠色欲流”一词的精当,又积累了语言;又如《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教师抓住“似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品析,读一读,感觉“似乎”跟没有“似乎”有什么不一样?(“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真是的,而不是作者的想象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三、说话中加强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穷人》中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细致描写,连用了五个省略号,实际上留下了需要我们去仔细体味的五处空白。教师在此处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内容来,揭示这些空白的蕴含,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深刻地领悟到作者使用语言的精妙。

又如《鸟的天堂》学完了树这一部分后,教师抓住“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

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师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顺势而为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有效地架好阶梯,使学生顺利实现语言再创造和积累。

另外,复述和利用课前两分钟说新闻是将文字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以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能让学生在说话中沉淀积累。

四、练笔中强化积累

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强调:“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学生有意识地在运用已有的积累语言,是强化积累的最佳方法。如《荔枝》一文文末“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短短的一句话,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感情,言已尽而意无穷。教师让学生换位思考,写出作者想要说的话。

学生在创造性的表达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如《将相和》一课教学结束后,我让同学们把“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添上人物的具体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并要求符合当时人物的历史背景及语言习惯。结果学生写得很好,还出现了“双手抱拳”“单膝跪地”“快快请起”“不计前嫌”等词,既符合人物身份,又符合当时历史背景。《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好: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

五、生活中深化积累

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教师还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总之,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