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打造高效课堂---历史教学方法与技巧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管齐下,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技巧谈
周晓梅
甘肃省民勤县夹河中学 733300
〔关键词〕:历史教学 方法与技巧 兴趣
摘要: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是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

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优化导语,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因此,一节课开头的几分钟做些什么事,说些什么话,对一节课的效果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当你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那么你就能牢牢地抓住学生,沿着你的思路进行下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所以设计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能够引起学生长时间的,甚至是整堂课的积极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时常用故事导入法、诗词导入法、图示法等导入新课。

另外生活中只要能与教学有联系的,我从不放过,常用来引导新课。

如:在讲唐朝的对外关系时,我用同学们喜爱的《西游记》导入,讲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我用同学们常用的手机和电脑,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兴趣大增,劲头十足,教学新内容,学生容易接受,教学也会随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声情并茂、以情感人。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有些中学历
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如果能做到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充沛,情趣横溢,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在《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一节中讲到“和会不顾中国是战胜国,拒绝接受中国代表团的正义要求,竟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时,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山东是谁的?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可是…”整段描述中愤怒之情跃于言表,加之语言抑扬顿挫,可谓声情并茂,真正做到以史教育人,以情感染人,把爱国主义的情感寓于言表之中。

事实证明教师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喜怒哀乐的感情色彩,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有益的。

三、教学方式恰当新颖
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模式和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兴趣。

1、虚拟历史情境法
初中历史内容实际上只是一些历史线索或梗概,所以我在讲述新课时,把握知识要点,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中去,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故事欣赏中,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讲述巨鹿之战时,先讲“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解,使学生知道项羽军以少胜多,击败秦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光辉战例。

2、模拟辩论探究法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战争史的内容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这一类内容时,我打破以前的常规思路即先分析原因(或背景),再讲过程(或内容),然后分析结果、影响这种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

例如,在学《赤壁之战》时,我让学生先预习,然后搭建一
个“殿前辩论舞台”,一位学生扮演曹操,另外几位学生演大臣,然后,请各位“大臣” 就“曹操” 能否打这一仗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堂中形成了主战、反战的两种力量,唇枪舌战,展开激烈的辩论。

学生的争论过程,就是对这场战争的背景、利弊关系、战争胜负原因等的分析、思考及主动探究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真正体味到了探究的滋味和乐趣,课堂效率明显有了提高。

3、联系生活实际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
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

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我在上课时,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例如:执教《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这一问题时,我针对2008年西藏拉萨发生的3.14事件,发动学生结合所学所知畅谈自己的看法。

当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纷纷各抒己见。

尽管有的建议显得幼稚,但也不乏创新思维的火花。

又如讲“台湾问题,一国两制”时,可让学生寻找一些历史事实来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台独活动都是分裂祖国的行为,这样把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兴趣。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教师一张嘴,偶尔加上一两件教具的手段,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加之历史具有过去性,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不易理解,学生感到枯燥,上课开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景,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在执教《鸦片战争》时,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19世纪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成果展示给同学们,这样学生从直观的材料就能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的落伍了,不仅填补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盲区,加深了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理解,形成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和奋发图强信念,同时放眼
世界的国际意识也会增强。

如《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的开始,我直接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在学生振奋鼓舞之恰当时机,进入下一步内容的学习,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让他们在不觉间已经进入了教师所设立的氛围之中。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摈弃“划拉背”陈旧做法,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