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保障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土地公有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3.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
4.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这句话中的“敌人”是指()
A.英法联军 B.日本侵略者
C.八国联军 D.美国侵略军
5.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A.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中共七大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6.观察下图“农民拔出地主立的界碑”,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抗美援朝
B.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
D.“大跃进”运动
7.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8.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

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9.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C.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10.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伟大意义的是()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小康社会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1.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2.“一个好汉三个帮”.从无到有,中国人在建设汽车厂、飞机厂等大型工矿企业过程中,得到了下列哪个国家的帮助()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苏联
13.我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诞生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14.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

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

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这句话中的“敌人”是指 ( )
A.英法联军
B.美国侵略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侵略者
16.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
A.废除旧的剥削制度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D.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17.“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力量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商业 D.重工业
18.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改变这个现象是在完成后( )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新中国成立
第II卷(非选择题)
19.明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

今年暑假,小明打算去看望爷爷、奶奶,并完成一份农村调查报告。

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关于“农业、农民、农村”的资料。

下面几个问题,是他资料中的一部分,你能回答吗?试试看。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

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农村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3)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4)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20.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改善了人民生活,她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她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请回答:
(1)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3)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4)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2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
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

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

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

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历史认识】
(5)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23.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请回答:
(1)下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请列举一条在“一五计划”期间连接西藏的公路。

(3)1959年,西藏地区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使农奴翻身当家作了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这件大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为了促进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党和政府实施了什么战略?(5)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C 6.C 7.B 8.C 9.D 10.B 11.B
12.D 13.C 14.C 15.B 16.D 17.D 18.A
19.
(1)《土地改革法》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言之有理即可
20.
(1)阻碍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3)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4)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

21.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结束了100多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2.(1)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

(言之有理即可)
23.
(1)事件:和平解放西藏;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川藏;青藏;新藏。

(3)西藏的民族改革或西藏废除农奴制。

(4)西部大开发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