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双季稻水分利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双季稻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廷金;才硕;时红;郭巧玲;刘现波;程婕;万绍媛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4(52)8
【摘要】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双季稻全生育期(播种—收割)产量及
水分利用的影响。
通过选取手工栽插(HT)、抛秧(ST)、机插(MT)、直播(DS)4种种植方式和淹水灌溉(FI)、间歇灌溉(Ⅱ)2种灌溉模式进行大田试验,对直播稻与移栽
稻全生育期稻田水量平衡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开展研究以期评价多元种植方式下双季稻的的需耗水特征。
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水分管理产量大小关系均表现为:HT>ST>MT>DS;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移栽稻大于直播稻、Ⅱ大于FI的趋势,不同灌溉模式下抛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HT、MT、DS分别降低了3.85%~8.86%、5.59%~9.55%、34.04%~45.76%。
双季稻的灌水量、渗漏量、蒸发蒸腾量、耗
水量均为Ⅱ小于FI。
不论FI还是Ⅱ,双季稻灌水量、渗漏量、蒸发蒸腾量以及耗水量均表现为直播稻高于移栽稻,且直播稻苗期渗漏量、蒸发蒸腾量、耗水量显著高
于移栽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与其他处理差异较小。
移栽稻各处理育秧期水
量平衡各参数占全生育期比例均以HT处理最高,其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为
1.82%~4.51%,早稻排水量均占全生育期的3.97%,晚稻移栽后稻田无排水(育秧期
占比100%)。
移栽稻育秧期水分利用与消耗在全生育期水分管理中亦是极重要的
一部分,不同灌溉模式以间歇灌溉+手工栽插的结合最优,在实现高产的同时,显著提
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总页数】11页(P47-57)
【作者】王廷金;才硕;时红;郭巧玲;刘现波;程婕;万绍媛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4;S511.07
【相关文献】
1.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灌溉量对关中地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灌溉频次与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江淮地区不同灌溉与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不同灌溉策略和灌溉方式对小麦生长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5.灌溉和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田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