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特征》 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数量特征》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能够列举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掌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3、明确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在种群研究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
1、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点。

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机制。

四、知识链接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五、学习过程
(一)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1)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2)操作步骤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要随机取样,确保所选取的样方具有代表性。

③计数:统计样方内的个体数量。

④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标志重捕法
(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操作步骤
①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

②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③根据重捕到的标记个体数和总捕获数来估算种群数量。

(三)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1)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1)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2)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3)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四)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
(1)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1)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大。

(2)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

(3)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五)年龄结构
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1)增长型: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密度在一段时
间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老年个体数多于幼年个体数,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3、意义: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六)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2)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六、课堂练习
1、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 一定地区内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B 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 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2、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A 样方的大小
B 随机取样
C 五点取样
D 等距取样
3、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对此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这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
B 幼体比例较小,老年个体比例较大
C 种群的死亡率较大
D 种群的出生率较大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A 明显增加
B 明显减少
C 先增后减
D 相对稳定
七、课后作业
1、选择一种你熟悉的生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并分析影响其种群
密度的因素。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一些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特征,并分析其
濒危的原因。

八、学习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掌握了种
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明白了这些数量特征如何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研究种群的动态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打下
基础。

以上导学案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学习种群的数量特征,通过理论学习、练习巩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