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宗法制度的瓦解: ①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王室内部,周幽王废储君嫡长子而改立庶子,导致西周灭 亡;东周王室的继承之争,造成王室尊严扫地,天子地位低落。 二是诸侯国内部,大夫专政,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崛起。 ②人才的流动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为图强争霸的需要,各 诸侯国尚贤思想流行,传统的世卿世禄制被打破,出现许多布衣 卿相,如管仲、苏秦、吕不韦等。各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唯 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 ③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流行,有计划打压奴隶主贵族(如楚国吴 起、秦国商鞅等)、以定额的俸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户 齐民转变等,都在客观上起到了瓦解宗法制的作用。
(6)发展演变: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 难以考证。史料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 溯源 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 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分封制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天子 瓦解 大权旁落,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 “王”,不断发动兼并战争 废除 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 遗存 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 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4)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 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 控制。 (5)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知识串讲· 助学助记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开始,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2.商朝: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 密切结合。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 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 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 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分布地区 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 纵向联系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 横向联系 之间的横向联系 (5)诸侯权力和义务: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下属再分 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 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3)分封对象: ①首先是王族,这是分封的主体,受封之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 略要地。如鲁、晋、卫、燕等,这使得封国宗亲化,以实现“选建 明德(王室亲族),以藩屏周”。 ②其次是功臣,这一方面显示王的恩德,另一方面用姻亲拉拢 功臣以巩固统治。例如姜尚,“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 齐”。 ③第三类分封对象是“友邦冢君”与古帝王后代。如宋国,其 有自己的族属和部众,在其原统治地区的族群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 控制力,对其分封并与之联姻,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族众的融合 和对其进行统治,也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
(7)积极作用: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西周封国内居住着 几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即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殷遗民、 专业技工等,他们同住在一个城市内,谓之“国人”。封地所在 的一些土著族群,其首领及封君与国人相互通婚。还有一些土著 居住在郊野,成为“野人”,他们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在封 国之内还有其他的不同族群。他们构成一个多元的复杂社会,推 动了文化大融合。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 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4)特点: 主要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 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 系相结合。
(5)影响: 宗法制与政权机构密切结合,制定了贵族之间的组织 政治影响 关系,也确定了政治上的等级隶属关系 宗法制使一妻多妾制成为宗周社会婚姻的基本形态, 婚姻礼仪 并使聘娶婚成为婚姻的合法程序。宗法制婚姻满足了 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 姓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 姓氏方面 的,是带有阶级等级的宗法制的反映 信仰、观 宗法制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促使中国文化 念 成为伦理型文化
(8)局限(瓦解的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无 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 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 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按照父系血缘关系 亲疏,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区别亲疏,分配政治权 力,规定等级秩序,维护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制度。 (2)目的:协调家族内部关系,加强统治秩序,解决周人贵族 内部权力继承问题,即天下归宗。 (3)核心内容:嫡长子(宗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 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立嫡原则是“立嫡以长 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 公羊传》)。嫡长子与众子的 关系具有双重性,即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 系。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概念: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商朝已有分 封。在周朝时期,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 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 面对商人遗族威胁,藩屏周室所需,以拱卫周王室,使权力分 配由商向周转移,即天下归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