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淅lì的春雨中,所有的楼房被洗刷一新,像化zhuāng后娇媚的少女一样,静谧地矗立在雨雾里,观赏着这美妙的风景。
地上的草、路边的树沐浴着贵如油的春雨,显得更加翠色欲流。
叶子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就像一颗颗珍珠挂满了枝头,一阵潮湿的微风吹过,树下便下起了空灵的“珍珠雨”。
蜿蜒的小路也涣然一新,宛如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走在小路上,脚下便会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水花。
(1)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ìzhuāng________
淅________化________晶莹剔透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灵”有下面四个义项,文段中“空灵”的“灵”的意思应为()
A.有效验
B.聪明,不呆滞
C.反应敏捷,活动迅速
D.精神
(4)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沥
;妆
;tī
(2)涣然一新
;焕然一新
(3)C
(4)比喻
;拟人
【解析】【分析】第(1)(2)小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注意“剔”不能拼成“tì”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来思考。
文段中用“空灵”来形容“珍珠雨”,所以“灵”在这里是反应敏捷,活动迅速的意思。
故选C。
(4)此题考查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此文段“有的楼房被洗刷一新,像化zhuāng后娇媚的少女一样,静谧地矗立在雨雾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蜿蜒的小路也涣然一新,宛如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1)沥;妆;tī(2)涣然一新;焕然一新(3)C(4)比喻;拟人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铄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chù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蜷(________)起来 chù(________)立咀嚼(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寒气逼人”中“逼”的意思是________,“不可捉摸”中“捉摸”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quán;矗;jué
(2)闪铄;闪烁
(3)逼迫;给人以威胁;猜测;预料
(4)排比;比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易错字音字形。
蜷quán 形声。
字从虫,从卷,卷亦声。
“卷”意为“弯曲”、“折叠”。
“虫”指身体细长的虫类如蛇。
“虫”与“卷”联合起来表示“虫类弯曲或折叠身体”。
本义:虫类弯曲或折叠身体。
引申义:身子卷缩。
本题易读错为:juǎn。
chù()立:高耸直立,笔直地直立,高耸。
重点在直,直而高地立着之意。
故写作:矗立;咀嚼:用牙齿慢慢磨碎食物,读作:jué,易读错为:jiáo。
(2)“闪烁”的“烁”:从火、乐声,光亮的样子;铄:《说文》中解释为:铄,销金也。
指熔化金属。
故写“闪铄”应改为“闪烁”。
(3)寒气逼人:指十分寒冷或指阴森可怕,“逼”: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强迫,威胁。
(4)“像……像……像……像……”连用四个比喻词“像”,可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
分别把“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比作:春蚕在咀嚼桑叶;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山泉在呜咽;波涛在澎湃。
故答案为:⑴quán;矗;jué;
⑵闪铄;闪烁;
⑶逼迫;给人以威胁;猜测;预料;
⑷排比;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结合语境即可解答;
⑷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3.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分析】(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
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故答案为:⑴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⑵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首先要根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辨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
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
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
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jìn,使之化为尘埃。
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有时,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沧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jìn________________
灰________清澈谛听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趋炎附势”中“炎”的意思是________;“百折不回”中“折”的意思是________。
(4)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烬;chè;dì
(2)沧穹;苍穹
(3)指权势;弯;弯曲
(4)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烬”不要写成“尽”,“澈”不要读成“ zhé ”。
(2)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可知,“沧宆”应为“苍穹”。
(3)趋炎附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故“炎”在这里指权势。
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
形容意志坚强。
故“折”在这里是弯曲的意思。
(4)“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这句话把生命比作是一条小溪,“百折不回”“乐观坚强”把它拟人化,因此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烬;chè;dì
⑵沧穹;苍穹
⑶指权势;弯,弯曲
⑷比喻;拟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拼读和书写字词的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准拼音,辨明字形,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词典等工具书。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查字典,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的拼读和书写。
⑵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易错字要反复练习。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而各题。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此选段中有一个错字是________,正确的书写是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是作者改定稿,原稿是“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请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谈谈修改后的好在哪里?
(3)语段中的“实在标致极了”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1)熳;漫
(2)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3)反语。
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
(2)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很明显是改动的句子加上了“成群结队”一词,然后分析“成群结队”一词是对清国留学生的愚昧无知的讽刺。
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东京的失望。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先确定本句修辞手法,“标致”是形容人容貌出色,这里形容“清国留学生”很显然是反语。
有嘲弄、讽刺的意味。
然后运用反语的作用(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
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为深刻)写出表达效果即可。
故答案为:⑴熳;漫;
⑵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⑶反语。
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在分析修改后的表达效果即可;
⑶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
6.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拔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bèi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bèi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蕾独弦琴桨橹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结合诗意,在横线处填写最恰当的词__________(只填序号)
A.所以
B.况且
C.那么
D.但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答案】(1)蓓
;xián
;lǔ
(2)拔动
(3)D
(4)拟人
;比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重点词的读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
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蓓蕾”不要写作“倍蕾”,“独弦琴”的“弦”不要读作“xuán”,“桨橹”的“橹”不要读作“lū”。
(2)本题考查学生常见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拔”读作“bá”,“拨”读作“bō”,此处应该为“拨动”。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解答时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作答。
“一个重洋”和“两颗泪珠”相差甚远,使用此处应该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使用选择“但是”。
关系:D。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解答时需要回顾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答。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等待”、“注目”都是人的行为,使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句中诗人把思念比喻成“蓓蕾”和“夕阳”,使用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1)蓓 xián lǔ(2)拔动拨动(3)D(4)拟人、比喻
【点评】这是舒婷写的一首朦胧诗。
思念,本来是一种无形的心绪,诗人却借助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把它化作可闻、可见、可触的具象。
第一段同一句式排列的四句诗是四个意象,意象的组合和叠加,充分表现了“思念”的真挚和痛苦。
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叙写“思念”时时萦绕于心,无所不在。
“蓓蕾”含苞待放,要“默默地等待”;但如是为时不多的“夕阳”,就只能“遥遥地注目”了。
情感之深切就像重洋大海。
结尾两句,强调“思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唯其如此,思念之情才刻骨铭心。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
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
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
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
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目________ jiǎo洁________ 澄明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________;“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xuàn
;皎
;chénɡ
(2)不记其数
;不计其数
(3)集中,专一
;白绢
(4)排比
;拟人
【解析】【分析】(1)按照要求给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本题考查的是字形,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汉字的纠错。
(3)切记通读全文,依据情景总结意思。
(4)从文中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准确写出来即可。
【点评】平时多注意积累基础性知识。
8.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青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chuī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找出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答案】(1)青
;清
(2)比喻
【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
⑵这句话把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是踊跃的铁的兽脊,因此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青;清。
⑵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⑵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领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見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xī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在这种入木三分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一一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xī________
屏住________利锃亮
(2)文中划线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的“颔首低眉”的“颔”意思是________“无可置疑”的意思是________。
(4)选中主要运用了 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答案】(1)bǐng
;犀
;zèng
(2)甲胃
;甲胄
(3)点头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4)比喻
【解析】【分析】(1)字音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字形题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犀”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甲胄”的意思是铠甲和头盔。
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而“胄”和“胃”就是形似字。
(3)考查词义。
“颔首低眉”的“颔”的点头之意。
注意“颔”所处的动词位置。
“无可置疑”是成语。
释义要顾及整体大意。
(4)考查修辞。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等都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1)bǐng;犀;zèng(2)甲胃;甲胄(3)点头;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4)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
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
11.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
上联已拟好: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请你拟出下联。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
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你也在行动】暑假中,妈妈准备让你用“泰微课”资源自学高中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小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答案】(1)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留守学生比作寂寞的花朵,意思是希望孤独、寂寞、自卑的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中快乐成长,绽放自己的美丽,表达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3)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一起学习“泰微课”。
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们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
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好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上下句要围绕师生关系之间的联系。
比如: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学生提高素质报师恩。
(2)本题考查赏析比喻的表达效果。
“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将留守学生比作寂寞的花朵,意思是希望孤独、寂寞、自卑的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中快乐成长,绽放自己的美丽,表达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3)本题考查委婉劝说和语言得体。
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除了称呼和运用商量的语气外,讲清楚理由: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们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
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
故答案为:(1)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留守学生比作寂寞的花朵,意思是希望孤独、寂寞、自卑的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中快乐成长,绽放自己的美丽,表达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3)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一起学习“泰微课”。
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们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
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好吗?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
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2)本题考查赏析比喻的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3)本题考查委婉劝说和语言得体。
答题时应注意,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