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中华书局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途径、结果,尤其要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2)提高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清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不同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五”的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了解我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
考”,已经向中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由于国民党
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经济底子十分薄弱。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的国民经济虽然已经超过
历史最高水平,但是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新中国是如何摆脱这种落后状况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是怎样进行的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当时的情况怎样?看书P15页,毛泽东那段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础相当薄弱。
教师:看幻灯片,从此图可看出到1952年底,中国此时的经济结构说明了什么?
学生: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国,工业比重尤其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例较小。
教师:看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从表格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不仅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印度。
教师:2、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改变工业水平落后的状况。
教师:3、想一想: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什么下制定背景的?
学生:(1)抗美援朝即将胜利结束,新中国能够有一个安定的周边环境。
(2)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3)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进行得比较顺利。
教师:4、记一记一五计划的时间:
学生:1953~1957年底
教师:想一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学生:(1)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4)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教师:想一想: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优先发展重工业
教师:想一想:“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学生:(1)对苏联成功经验的借鉴。
(2)保障国家的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尽快改变我国工业十分落后的面貌。
教师:议一议:一五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学生:(1)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3.12)
②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54)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1956)
(2)交通成就:
①开始兴建包兰、兰新、宝成等铁路
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7)
③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工业基地:
①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②沿海原有工业基地加强
③华北和西北新建一批工业基地
教师:动脑筋:你怎么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学生: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第一部国家根本大法的颁布
教师:1、记一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的时间
学生:1954年9月
教师:议一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的时间及内容是什么?
学生:时间:1954年9月;内容:①制定宪法;②制定几个重要法律;③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④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教师:2、记一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学生:(1)内容: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政治制度;②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意义:这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宪法。
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为我国社会主义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
教师:思考与讨论:结合毛泽东的讲话和课文中的相关知识,从性质、特点、意义及作用等
方面,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认识。
学生:答:(1)1954年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的权利与义务;(3)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反映了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方向;(5)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6)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三大改造
教师:1、三大改造的性质:
学生: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
教师:2、三大改造的方式有哪些?
学生:农业的改造;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教师:说一说三大改造的意义?
学生: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表明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顺利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课堂小结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五、板书
六、课堂检测
1、新中国成立到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过渡时期共有多少年?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2、“一五”计划的中心任务是()
A、建设现代化的国家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促使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下列哪一项成就不是“一五”计划之中取得的? ()
A、宝成铁路
B、鞍山钢铁公司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南京长江大桥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C、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5.为了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
A.颁布《共同纲领》
B.实行“一五”计划
C.进行抗美援朝
D.开展土地改革
答案
1-5.DBD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