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MDT最小化路测技术在水域优化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DT最小化路测技术在防汛保障优化中的
利用
1概述
目前LTE网络逐渐成熟,为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用户感知,各维护单位通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路测来对网络新能进行评估,用以发现覆盖或质量上的各种问题。
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有两点,一是需要高额的运维成本,二是受地形限制仍有大量区域无法路测。
今年6月宜昌进入梅雨季节,防汛抗旱工作进入关键期。
为响应政府工作要求,防范人民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宜昌电信针对长江流域开展全面通讯保障。
这一工作便需要对整条流域进行全面测试,但受限于道路问题,传统方案便无法满足测试要求。
最终得力于MDT最小化路测技术,使该工作得以快速完成。
随着LTE不断演进,3GPP从R9版本开始引入最小化路测(MDT,Minimization Drive Test)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商用终端的测量报告优化网络,由终端自动上报无线环境测量(RSRP、RSRQ 、PHR)、典型事件测量、位置信息测量等信息,来替代传统路测手段。
MDT的主要应用场景为覆盖优化、容量优化、移动性优化和QoS参数优化等。
2 优化思路
采集MDT 上报经纬度和信号强度,数据栅格化后与长江流域地理匹配,统计覆盖率,地理呈现后进行分析优化。
具体优化思路如下图所示:
3 MDT 数据处理
3.1 数据采集
采集MDT 数据如下,筛选其中经纬度信息、站点信息、RSRP 信息等。
3.2数据栅格化
经纬度小数点后第三位精度为100米左右,利用该特征将经纬度四舍五入保留三位小数点可快速实现200米栅格化,汇聚数据如下:
3.3长江流域采样点匹配
根据宜昌境内长江地理图层信息,匹配MDT数据,获取落于长江沿线的栅格。
匹配结果和地理呈现:
4数据分析
4.1总体指标
从宜昌秭归至枝江长江段总长度220公里,宜昌电信实现全里程覆盖,里
程覆盖率为91%(RSRP>=-110dBm)。
统计各县覆盖优良栅格(rsrp>-110点占比>90% 的栅格)占比,宜都、枝江覆盖较好,优良栅格占比较高分别为92%、93%;宜昌夷陵、秭归覆盖较差,优良栅格占比较低分别为75%、80%。
4.2问题点分析
夷陵区长江流域覆盖较弱,该区域问题点分析如下。
夷陵区覆盖图
夷陵区弱覆盖区域共有7处分别位于截流记事墙、老皇帝陵、草落子、雷家坪、张家河、红溪河、施盐坡。
截流记事墙:该位置距离中堡村站点2Km,距离较远,受山体遮挡导致弱覆
盖,附近已规划站点夷陵联通新生。
老皇帝陵:该位置距离黄陵庙站点3.4Km,距离较远,导致弱覆盖,该位置附近已规划新站点坝区消防。
草落子:该位置受山体遮挡导致弱覆盖,已规划站点黄陵庙渡口。
雷家坪:该位置距离莲沱小学2.5Km,受山体遮挡导致弱覆盖。
张家河:该位置受山体遮挡导致弱覆盖,已规划新站点上峰尖三组。
红溪河:该位置距离平善坝站点3.11Km,受山体遮挡导致弱覆盖。
施盐坡:该位置受山体遮挡导致弱覆盖,已规划新建站点北风坳。
4.3问题分析汇总
长江流域防汛保障
问题分析.docx
5总结
本文利用MDT大数据分析获取到的现网覆盖信息,与长江流域地理场景适配,深度钻取信息,达到降低运维成本,提高优化周期,快速闭环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