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高三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人教版化学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C. 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D. 摘自阿伏伽德罗定律,1升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含有的分子数都是相同的。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烷(CH4)
B、二氧化碳(CO2)
C、葡萄糖(C6H12O6)
D、苯(C6H6)
3、下列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B、苯不易发生取代反应,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C、苯的分子式为C6H6,是一种饱和烃。

D、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4、下列关于同位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
B、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
C、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原子序数不同
D、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同
5、已知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且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元素属于卤族元素
B.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
C. 该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
D. 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
6、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氯化钠
B. 氧化钙
C. 聚乙烯
D. 氢氧化钠
7、在下列物质中,具有最高氧化数的元素是:
A、NaCl(氯化钠)
B、H2SO4(硫酸)
C、KOH(氢氧化钾)
D、FeCl3(三氯化铁)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强酸的物质是:
A、硫酸(H2SO4)
B、硝酸(HNO3)
C、醋酸(CH3COOH)
D、盐酸(HCl)
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无关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C、加入催化剂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化学平衡
D、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聚乙烯
B. 聚氯乙烯
C. 聚苯乙烯
D. 氢氧化钠
11、下列关于化学键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B、共价键中,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稳定。

C、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D、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力形成离子键。

12、下列关于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位素是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B、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可能不同。

C、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但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同位素是指所有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B.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所需时间越短。

C.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D.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加。

1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的平衡常数就越大。

B、反应速率越慢,反应的平衡常数就越小。

C、反应速率与反应的平衡常数无直接关系。

D、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转化率就越高
B.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C. 压强增加,反应速率一定增加
D.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16、下列关于原子结构中电子排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能级电子能量相同,同一轨道电子能量相同。

B、根据洪特规则,电子在等价轨道上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C、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可以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D、电子在原子轨道中排布时,总是先排布能量最低的轨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实验题: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NaOH溶液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现象,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

2.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 0.5mol/L的NaOH溶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2mL 1.0mol/L 的NaOH溶液,在3号试管中加入2mL 1.5mol/L的NaOH溶液。

3.分别向三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等体积的盐酸,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
1号试管:溶液逐渐变红。

2号试管:溶液开始出现沉淀,继续加入盐酸后沉淀消失。

3号试管:溶液开始出现沉淀,继续加入盐酸后沉淀消失。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出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解释为什么1号试管中的溶液逐渐变红。

(3)分析为什么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沉淀会在加入足量盐酸后消失。

第二题
题目:
某有机化合物A,分子式为C₆H₁₂O。

A在酸性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一元醇B。

B的分子式为C₆H₁₄O,且B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发生水解反应。

B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₂和H₂O,完全燃烧时,测得CO₂和H₂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A与氢气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B的化学性质,推断B可能的结构简式。

3.如果A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可以被氧化为C,C的分子式为C₆H₆O₂。

请写出A 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题
题目:
某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72,分子式为C5H12O,能溶于水,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推测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并写出其名称。

(2)若A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有机物B和C,B的分子式为C3H6O,C 为醇。

请写出B的可能结构简式,并说明C为醇的原因。

第四题
题目: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氢分子中,H和Cl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

B. 氮气分子中,N和N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

C. 氢氧化钠中,Na+和OH-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

D. 氢气分子中,H和H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

2024年人教版化学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C. 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D. 摘自阿伏伽德罗定律,1升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含有的分子数都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A选项错误:物质的量是指一定数量微观粒子的集合体,并不是指质量。

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摩尔质量来转换。

•B选项正确:摩尔(mol)确实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用来表示物质的量,即一个系统中实体的数量。

•C选项不完全正确:1摩尔任何物质确实都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基本单元,但这些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电子等,而不单指分子。

•D选项错误: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相等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等数目的分子。

但是这里提到“1升任何气体”未明确是否处于标准状况(通常指0°C 和 1 atm),且该描述忽略了条件的重要性;另外,对于非理想气体而言,此规律可能不严格成立。

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理想气体占据的体积约为22.4升。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烷(CH4)
B、二氧化碳(CO2)
C、葡萄糖(C6H12O6)
D、苯(C6H6)
答案:B
解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等。

选项A、C、D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而选项B二氧化碳(CO2)虽然含有碳元素,但由于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被归类为无机物。

所以正确答案是B。

3、下列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B、苯不易发生取代反应,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C、苯的分子式为C6H6,是一种饱和烃。

D、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答案:D
解析:苯(C6H6)是一个典型的芳香烃,在苯环中,所有的碳碳键完全相同,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情况(选项A错误)。

苯不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但在催化剂作用下或者特殊条件下可以进行加成反应;苯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选项B错误)。

苯的分子式为C6H6,但它并不是饱和烃,而是一种具有稳定环状共轭体系的不饱和烃(选项C错误)。

在FeBr3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苯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选项D正确)。

这就是第3题及其解析。

4、下列关于同位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
B、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
C、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原子序数不同
D、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同
答案:A
解析: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因此,A 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因为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能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C选项错误,因为同位素的原子序数相同,只是中子数不同。

D选项错误,因为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可能不同。

5、已知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且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元素属于卤族元素
B.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
C. 该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
D. 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此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序数为17,这是指氯(Cl)元素。

氯确实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ⅦA族,并且其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

卤族元素的特点是它们都容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负一价离子,因此它们的最高负价为-1价;而氯的正化合价通常是+1、+3、+5、+7等,但并不是说它的最高正化合价总是+7价,这取决于它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具体情况。

因此选项D表述不准确,因为氯并不一定总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表现出+7的正化合价,故D选项为错误说法。

6、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氯化钠
B. 氧化钙
C. 聚乙烯
D. 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单体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选项A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B氧化钙是金属氧化物,D氢氧化钠是碱,它们都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而选项C聚乙烯是由许多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因此答案是C。

7、在下列物质中,具有最高氧化数的元素是:
A、NaCl(氯化钠)
B、H2SO4(硫酸)
C、KOH(氢氧化钾)
D、FeCl3(三氯化铁)
答案:D
解析:在选项中,Na、Cl、H、S、K、O元素的氧化数分别为+1、-1、+1、+6、+1、-2。

Fe元素的氧化数在FeCl3中为+3,是选项中氧化数最高的元素。

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强酸的物质是:
A、硫酸(H2SO4)
B、硝酸(HNO3)
C、醋酸(CH3COOH)
D、盐酸(HCl)
答案:C
解析:在给出的选项中,硫酸(H2SO4)、硝酸(HNO3)和盐酸(HCl)都是常见的
强酸。

醋酸(CH3COOH)是一种有机酸,通常被认为是弱酸。

因此,正确答案是C、醋酸(CH3COOH)。

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无关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C、加入催化剂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化学平衡
D、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答案:C
解析:选项C正确,因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但催化剂不参与反应,不会改变反应的化学平衡。

选项A和B错误,因为反应速率通常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且温度升高通常会增加反应速率。

选项D错误,因为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增加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但这也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聚乙烯
B. 聚氯乙烯
C. 聚苯乙烯
D. 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小分子单元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选项A、B、C均为高分子聚合物,而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D。

11、下列关于化学键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B、共价键中,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稳定。

C、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D、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力形成离子键。

答案:C
解析:选项A错误,因为并非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例如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

选项B错误,因为共价键的稳定性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无关,而是与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的分布有关。

选项C正确,因为共价化合物中的原子确实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的。

选项D错误,因为虽然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力形成离子键,但描述不够准确,应该是通过静电作用力相互吸引形成离子键。

12、下列关于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位素是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B、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可能不同。

C、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但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同位素是指所有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答案:B
解析: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为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电子结构。

然而,由于中子数不同,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选项A、C和D中的描述都有所偏差或错误。

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B.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所需时间越短。

C.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D.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加。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其中,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但并非唯一因素。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因此,选项D正确。

1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的平衡常数就越大。

B、反应速率越慢,反应的平衡常数就越小。

C、反应速率与反应的平衡常数无直接关系。

D、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答案:C
解析: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与反应的平衡常数无直接关系。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速率无关。

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选项A和B错误,因为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无直接关系。

选项D错误,因为反应速率不仅与反应物浓度有关,还与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转化率就越高
B.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C. 压强增加,反应速率一定增加
D.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反应速率快并不代表转化率一定高,因为转化率还与反应时间有关;B选项正确,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因此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选项错误,对于非气态反应,压强增加并不一定能增加反应速率;D选项错误,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16、下列关于原子结构中电子排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能级电子能量相同,同一轨道电子能量相同。

B、根据洪特规则,电子在等价轨道上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C、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可以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D、电子在原子轨道中排布时,总是先排布能量最低的轨道。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同一能级电子能量相同,但同一轨道电子能量可能不同;C选项错误,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可以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D选项错误,电子在原子轨道中排布时,先填充能量低的轨道,再填充能量高的轨道。

根据洪特规则,当电子进入同一能级的等价轨道时,会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因此B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实验题: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NaOH溶液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现象,设计了以下实
验:
实验步骤: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

2.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 0.5mol/L的NaOH溶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2mL 1.0mol/L 的NaOH溶液,在3号试管中加入2mL 1.5mol/L的NaOH溶液。

3.分别向三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等体积的盐酸,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
1号试管:溶液逐渐变红。

2号试管:溶液开始出现沉淀,继续加入盐酸后沉淀消失。

3号试管:溶液开始出现沉淀,继续加入盐酸后沉淀消失。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出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解释为什么1号试管中的溶液逐渐变红。

(3)分析为什么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沉淀会在加入足量盐酸后消失。

答案:
(1)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2)1号试管中的溶液逐渐变红,是因为NaOH与HCl反应生成NaCl和水,同时产生了少量的氢氧化钠与盐酸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具有碱性,可以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3)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沉淀消失,是因为在加入足量的盐酸后,溶液中的OH⁻离子被H⁺离子中和,导致溶液的碱性消失,从而使沉淀溶解。

具体来说,2号试管中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铝(Al(OH)₃),3号试管中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Mg(OH)₂),它们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因此沉淀消失。

解析:
(1)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现象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本题考查了指示剂酚酞在酸碱反应中的应用,学生需要理解酚酞在不同pH 值下的颜色变化。

(3)本题考查了沉淀的形成和溶解的原理,学生需要了解沉淀溶解的条件,即沉淀物质与溶解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

第二题
题目:
某有机化合物A,分子式为C₆H₁₂O。

A在酸性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一元醇B。

B的分子式为C₆H₁₄O,且B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发生水解反应。

B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₂和H₂O,完全燃烧时,测得CO₂和H₂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A与氢气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B的化学性质,推断B可能的结构简式。

3.如果A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可以被氧化为C,C的分子式为C₆H₆O₂。

请写出A 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A与氢气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₆H₁₂O + H₂ → C₆H₁₄O
2.B可能的结构简式:
由于B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₂和H₂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且B的分子式为C₆H₁₄O,可以推断B中碳和氢的比例接近于1:2。

结合B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发生水解反应,推
断B可能是烷基醇,即醇羟基连接在烷基上。

因此,B可能的结构简式为:CH₃CH₂CH₂CH₂CH₂CH₂OH 或 CH₃CH₂CH(CH₃)CH₂CH₂OH
3.A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C₆H₁₂O + [O] → C₆H₆O₂ + H₂O 其中[O]代表氧化剂,可以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MnO₄⁻离子。

解析:
1.根据题目,A在酸性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说明A中可能存在双键或叁键,氢气加成后变为饱和一元醇。

由于最终产物B的分子式为C₆H₁₄O,可以推断A 的分子式为C₆H₁₂O。

2.B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₂和H₂O,物质的量之比为3:4,说明B中碳和氢的比例接近于1:2。

同时,B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发生水解反应,推断B中不含酯基或其他容易水解的官能团。

因此,B可能是烷基醇。

3.A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被氧化生成C,C的分子式为C₆H₆O₂,说明A中可能含有羟基或其他可以被氧化的官能团。

由于A的分子式为C₆H₁₂O,推断A可能是醇,氧化后生成相应的羧酸。

因此,A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A与氧化剂反应生成C和H₂O。

第三题
题目:
某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72,分子式为C5H12O,能溶于水,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推测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并写出其名称。

(2)若A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有机物B和C,B的分子式为C3H6O,C
为醇。

请写出B的可能结构简式,并说明C为醇的原因。

答案:
(1)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OH,其名称为1-丁醇。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CH2CH2OH+Br2→CH3CH2CH2CHBrCH2OH+HBr](3)B的可能结构简式为CH3CH2CHO(丙醛),C为醇的原因是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了醇和醛。

因为A是醇,且分子式为C5H12O,水解后B的分子式为C3H6O,说明B是醛,而C由于A中的羟基被断裂,形成了醇。

解析:
(1)A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说明A中含有羟基(-OH)。

结合分子式C5H12O,可以推测A是一个丁醇(C4H9OH)。

根据有机化学命名规则,A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CH2CH2OH,其名称为1-丁醇。

(2)A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说明A中的羟基所在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反应生成1-溴丁醇和氢溴酸。

(3)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有机物B和C,B的分子式为C3H6O,说明B是醛。

由于A中的羟基被断裂,形成了醇,因此C为醇。

C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B的分子式推断,B为丙醛,C为醇,可能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1-丙醇)或CH3CHOHCH3(2-丙醇)。

第四题
题目: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氢分子中,H和Cl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

B. 氮气分子中,N和N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

C. 氢氧化钠中,Na+和OH-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

D. 氢气分子中,H和H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

答案:A
解析:
A选项:氯化氢分子中,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因此A 选项正确。

B选项: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三个电子对形成共价键(三键),而不是离子键,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中Na+和OH-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而不是共价键,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氢气分子中,两个氢原子之间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共价键,而不是离子键,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