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和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浙江省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现状 (1)第二节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3)一、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三、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四、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杭州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一、杭州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杭州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杭州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杭州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杭州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杭州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11)一、杭州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杭州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杭州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杭州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杭州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15)一、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5)二、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5)三、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15)四、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杭州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杭州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杭州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杭州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杭州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杭州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杭州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杭州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杭州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杭州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杭州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表33:杭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
富阳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农办 ( 311400
) 郎亚萍
现状与建议
富阳区新农村建设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
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
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涵盖了
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部内容,也是新
农村建设的目标。如何在新农村建
村建设正蓬勃展开。
2.存在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繁荣农村
尤为关键。当前,富阳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虽已呈
燎原之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
(1) 乡镇间开展不平衡 从全区 24 个乡镇
(街道) 的建设进程看,总体不平衡。主要原因
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用地指标落实有难
度等。
(2) 建设标准不高 从过去广覆盖的“百
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条件。2003 年
开始,富阳区开展了“百村示范、
千村整治”工程,率先完成了省
“百千”工程村庄重点整治全覆
盖。从“村庄整治—美丽乡村—美
丽பைடு நூலகம்阳—美好生活”的建设历程,
富阳区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特色的
发展之路。从 2011 年起,富阳区根
据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
划部署,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紧
(4) 制约因素仍在 虽然在中心村、美丽
乡村建设中,政策、资金、项目向中心村、美丽
乡村倾斜,但用地困难、村民理解和支持不够、
环保意识不强、专业技术力量缺失、人才引进难
等问题依然如故。
3. 对策建议
(1) 统筹规划,强化规划引领 要围绕美
丽乡村建设要求,深入分析全区农村的发展方
富阳规划调研报告
富阳规划调研报告富阳规划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更好地推动富阳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水平,我们进行了此次规划调研。
通过对城市发展现状、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1.城市发展现状调研:了解富阳市的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城市空间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调研。
2.人口结构调研:包括富阳市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人口流动情况等方面的调查,通过统计资料、民意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
3.经济发展情况调研:了解富阳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情况、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企业调查、数据收集等方式进行调研。
4.城市建设情况调研:对富阳市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包括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城市发展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富阳市目前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密度逐渐增大。
城市空间结构逐渐合理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2. 人口结构富阳市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年龄结构相对均衡,但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
性别比例比较平衡,人口流动性较大,存在大量外来人口。
3. 经济发展情况富阳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就业情况相对稳定,但仍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
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经济活力较强。
4. 城市建设情况富阳市的城市规划较为完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交通建设进展较快,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环境保护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尚需加大力度。
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亟需加强。
四、规划建议1.加强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拥堵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2.优化人口结构:加强人口调控,推动人口结构优化。
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区域经济全国流通经济79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金严彧(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本文使用浙江省2000年~2019年公路通车里程衡量物流产业设施环境,货运周转量衡量物流产业需求环境,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发展状况㊂运用计量V A R 模型,以单位根检验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再进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㊂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产业设施环境对经济发展有长期的正向影响,物流产业需求环境只在短期上存在正向影响,物流业的供给尚未满足全部需求,因此需要在保障物流产业设施环境的同时,加快增加物流供给㊂最后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对物流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㊂关键词:浙江物流;经济发展;V A R 模型;协整分析中图分类号:F 2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1)05-0079-03 物流产业,即物流资源产业化形成的复合型产业㊂物流是商品销售分工的结果,在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现代物流影响着地区生产到销售的组织方式,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扩大交易范围,实现商品的价值,进而涉及到地区的核心竞争力[1]㊂理论上,物流作为交换的渠道,有利于促进区域分工和交换,使地区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拉动效应 认为,政府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发挥财政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增加就业,提高社会对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加大物流的需求㊂实证上,谭清美等(2004)通过对1978年以来,江苏南京的经济物流弹性分析,认为物流对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2]㊂张宁等(2014)使用电子商务发展与物流产业增长指标,证明由于电子商务发展和网络支付方式普及,电子商务将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业务增长的主要因素[3]㊂张竟成等(2017)证明了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在长期同方向变化,物流发展促进经济增长[4]㊂田源等(2008)基于M F 理论,得出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密切的结论[5]㊂以上理论和实证中,已经证明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正面的相互影响㊂本文认为,除了物流行业本身的发展状况,产业环境也会影响经济发展,良好的产业环境可以通过推动物流发展对经济起到正面影响㊂一㊁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1.研究方法本文立足浙江区域的物流产业环境发展状况,建立代表性指标,以公路通车里程反映物流产业设施环境,年货运周转量衡量物流产业需求环境[6]㊂建立三元V A R 模型,分析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和货运周转量对经济增长动态的影响机制㊂2.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1)浙江省运输线路长度公路通车里程绝对值㊂公路通车里程指达到规定并由部门正式验收且交付使用的公路里程数㊂2018年浙江省公路运输线路长度占总运输路线长度的97.2%,同时,公路通车的里程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物流运输能力,因此以公路通车里程作为反映物流产业设施环境的数据㊂本文选用2000年~2019年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用m i l e 表示,以公里为单位㊂(2)浙江省年货运周转量㊂计算公式:货物周转量=实际运送货物吨数ˑ货物平均运距㊂货物周转量指标不仅包括了运输商品的数量,也包含运输距离的因素,能够全面地反映运输生产成果㊂本文选用2000年~2019年浙江省年货运周转量,可表示浙江省物流业一年内被满足的运输商品的需求及距离的乘积,为了反映每年货运周转量的实际水平,通过一阶差分得出每年货运周转量的增长值,用z t u r n 表示,单位为亿吨/公里㊂Z t u r n t =t u r n t -1-t u r n t(3)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㊂本文采用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指标,使用1999年~2019年间的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数据㊂为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固定1999年为基年,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再使用名义G D P 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相除,得到实际G D P ,用t g d p 表示,单位为亿元㊂C P I t = tt =1999C P I t *t g d p =G D P /C P I t *最后,计算每年浙江省G D P 的净增加值,反映宏观经济水平增量,用z t g d p 表示㊂z t g d p t =t g d p t -t g d p t -1以上数据均来自‘浙江省统计年鉴“㊂二㊁模型与实证分析本文运用s t a t a 进行计量分析,先使用A D F 单位根检验确认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通过向量自回归(V A R )模型来估计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绝对值(m i l e)㊁年货运周转量增长值(z t u r n )和浙江省实际G D P 的增长值(z t g d p )之间的协整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在给定冲击变量变化的条件下,说明系统内各变量的动态影响反应㊂模型表达式如下㊂区域经济80 全国流通经济Y t =β0+β1y t -1+β2y t -2+ +βi y i -k +u t t =1,2,3, ,T 其中,Y t 为内生变量向量,y t -i 是向量Y t 的i 阶滞后变量,β0为常数项,βi 为带估计的系数,t 表示时间,i 表示滞后的阶数,u t 是误差项㊂1.时间趋势分析首先,对浙江省实际G D P 增长值㊁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㊁浙江省年货运周转量增长值进行简单的时间序列画图,初步判断进行一阶差分后的实际G D P 增长值㊁公路通车里程和货运周转量增长值没有时间趋势㊂图1 浙江省实际G D P一阶差时间序列图图2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时间序列图图3 浙江省货运周转量时间序列图由图可见,浙江省物流的公路通车里程在2005年~2006年间迅速增长,其余时间以较为平稳的速率增加,这是因为2005年是十五 计划的最后一年,公路通车里程跨越式增加㊂货运周转量变化与G D P 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可以初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㊂2.A D F 平稳性检验为避免t 检验失效和伪回归现象,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确认时间序列的平稳性㊂文本对所选指标采用A D F 单位根检验,以5%显著性水平为判断标准㊂ 表1A D F 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检验类(C ,T ,I)A D F 统计量值1%置信值5%置信值10%置信值检验结果Z t u r n (C ,0,1)-3.97-3.75-3.00-2.63平稳M i l e(C ,0,4)-26.01 -3.75-3.00-2.63平稳Z t g d p (C ,1,1)-3.013-4.38-3.60-3.24不平稳d z t g d p(C ,0,3)-3.062-3.75-3.00-2.63平稳注:c 代表常数项,T 代表时间趋势,I 代表滞后阶数㊂***表示l %显著性水平显著,**表示5%显著性水平显著㊂对z t g d p 进行一阶差分,时间序列在95%的置信区间是平稳的㊂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z t u r n ㊁m i l e ㊁d z t g d p 三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可对其进行协整检验㊂3.协整分析本文采取J o h a n s e n 的M L E 方法估计该系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确定以上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㊂创建V A R 模型,将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G D P )㊁货运周转量(t u r n o v e r )㊁货运量(f r e i gh t )作为内生变量序列㊂并通过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来证明协整向量的存在性㊂ 表2迹检验结果协整方程个数特征值迹统计量5%临界值最大特征值统计量5%临界值041.15 24.3126.8517.89最多1个0.7814.3012.5313.2416.87最多2个0.521.063.841.063.84注:**表示5%显著性水平显著㊂ 迹检验结果表明,最多可以有2个线性无关的协整向量㊂迹统计量拒绝不存在协整向量和最多存在1个协整向量的原假设,但是无法拒绝最多存在2个协整向量的原假设(1.06<3.84)㊂即在95%的置信区间内表明浙江省实际G D P 增长值的一阶差分与货运周转量㊁公路通车里程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得出的协整方程如下:D z t g d p=1.73*10-18m i l e-7.54z t u r n +352164 [0.00***] [3.16***]协整方程显示:从长期来看,货运周转量对浙江省G D P的影响为负向作用,影响系数为7.54,统计结果显著;公路通车里程对浙江省G D P 的影响为正向作用,系数为1.73E -18,统计结果显著㊂进一步可得到误差修正方程:D z g d p =-0.006*E C M (-1)-1.299*d z t g d p(-1)-0.001*d z t g d p (-2)-5.8-0.159*d m i l e (-1)[-5.54**] [-0.2] [0][-0.39]-0.007*d m i l e (-2)+254+0.032*d z t u r n (-1)+0.002*d z t u r n (-2)+1038.7[-0.64] [0.04][1.89*] [3.82**] [3.67]结果显示:从短期来看,滞后一期的z t g d p 对其自身的影响为负向作用,系数为-1.2991,且在统计结果上显著;滞后二期的影响为负向作用,统计结果不显著㊂滞后一期㊁二期的公路通车里程影响都为负,但在统计结果上不显著㊂滞后一期㊁二期的货运量周转量对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影响为正且在统计结果上具有显著性,滞后二期的货运量影响不显著㊂区域经济全国流通经济81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长期来看,公路通车里程对G D P 有正向影响,因为通车里程的提升意味着物流产业设施更优,公路车能够到达的范围更广,有利于促进物流业发展;货运周转量增加值对G D P 有负面影响,中国交通运输业中,公路㊁铁路㊁水路的 推动效应 系数均大于1,推动作用远大于拉动作用[7],意味着物流业的运输供给小于运输需求,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起到负面作用㊂(2)短期内,公路通车里程对实际G D P 增长的影响为负,由于修建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时,往往会破坏当地原有的交通结构,造成道路拥堵或封闭,因此可能阻碍物流通畅程度;货运周转量对实际G D P 增长的影响为正,货运周转量可以反映物流行业已满足的产业需求,物流行业需求扩大有利于扩大市场,增加经济效益㊂总体而言,公路通车里程对实际G D P 增长的影响较小,一方面,公路通车里程数在近几年不会再有大幅度提升,道路数量基本饱和;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新技术㊁新业态拉动,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基本保障,不会对经济增长提供较大贡献㊂4.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描述误差项受到一个单位标准差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的影响㊂结果显示:公路通车里程预期第一期冲击为负,第二期转变为正向冲击,后八期后逐渐接近0;货运周转量预期前三期影响为负,四期后为正向冲击,随后逐渐接近0㊂图4㊁图5 m i l e ㊁z t u r n 对d z t g d p 的脉冲响应分析由于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必须要经过相对漫长的建设过程,无法避免对道路环境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更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来规划不同时间的合理路线,来应对道路条件的变化;货运周转量的增加意味着物流行业供给增加,满足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物流行业整体供不应求的产业供求环境,必然与经济发展无法匹配,从而导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㊂三㊁结论与建议1.结论本文使用2000年~2019年的数据,就物流产业环境的两个维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做出实证分析,结论如下:(1)物流产业设施环境变化对浙江省G D P 影响相对较弱,但是贡献了长期的正向影响,应该重视产业设施环境的建设,为物流发展提供保障;物流产业需求环境对浙江省G D P 的影响短期为正,长期为负,需要提升物流行业的供给能力,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满足物流需求㊂(2)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预期货运周转量对未来的影响比公路通车里程的影响要略高一些,因为货运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业发展的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直接,公路通车里程作为产业设施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作用不强㊂2.建议根据实证结果,货运周转量比代表公路通车里程更能影响经济发展,说明浙江物流产业的供求状况将会起到比基础设施更至关重要的作用㊂基于此,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物流运输的覆盖范围,提供物流 最后一公里 的硬件设施㊂应加快推进立体交通网络的完善,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有效改善城乡㊁异地互联网信息设施条件,进一步优化物流设施环境㊂(2)在物流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日益扩大的背景下,物流行业的人才供给无法与需求适配㊂浙江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建立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具备现代物流理念㊁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现代物流人才队伍[11]㊂(3)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业务模式㊂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水平㊁质量直接决定了发展前途[8]㊂要加强物流企业创新,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9],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平台应用能力,围绕物流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智慧物流,对物流复杂的组织网络和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10]㊂参考文献:[1]徐青青,缪立新.区域物流发展及研究综述[J ].物流技术,2006,(4):1~3.[2]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 以江苏南京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1):89~91.[3]张宁,陈晴旖.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经济促进作用实证研究[J ].价格月刊,2013,(3):39~42.[4]张竟成,张竟轶.基于V A R 模型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长期关系研究[J ].管理世界,2017,(8):180~181.[5]田源,徐寿波,宋伯慧,等.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21~26.[6]谌璐.物流环境对经济效率影响的多维关系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2020,(19):99~102.[7]黄福华,谷汉文.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 ].财贸经济,2005,(2):79~79.[8]魏艳秋. 互联网+ 制造业与现代物流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20,(2):37~40.[9]黄蕾,孙敬水.物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实证研究 以浙江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10,(1):105~111.[10]Y A N GR o n g ,L I B i n g ,HU Y a n .A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f o rI n t e l l ig e n tL o g i s t i c s :A M i d d l e w a r e A p pr o a c h [J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E l e c t r o n i c s ,2016,25(3):561~569.[11]李朝敏.产业升级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人才开发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52~156.作者简介:金严彧,浙江财经大学学生㊂。
浙江省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浙江省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重要指标即总户数,总人口数量等,把握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
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第一节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现状 (1)第二节杭州萧山区总户数指标分析 (3)一、杭州萧山区总户数现状统计 (3)二、全省总户数现状统计 (3)三、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占全省总户数比重统计 (3)四、杭州萧山区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杭州萧山区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同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一、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占全省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总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同全省总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杭州萧山区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4: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占全省总户数比重统计表 (3)表5:杭州萧山区总户数(2016-2018)统计表 (4)表6:杭州萧山区总户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总户数(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同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占全省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总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同全省总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杭州萧山区总人口数量同全省总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现状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杭州萧山区总户数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数据是以公安年报数为基础统计得出。
未来乡村视域下杭州市富阳区的发展途径探析
未来乡村视域下杭州市富阳区的发展途径探析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未来乡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转型的重要关头,将未来乡村概念融入乡村建设和治理体系中作出的重大变革,涵盖生态化、人本化以及数字化等诸多方面,进而拉开了未来乡村建设的序幕,构建了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未来乡村属于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属于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经济之上叠加的新形态。
在未来乡村建设政策下,杭州市富阳区有必要总结出符合自身未来乡村建设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为浙江乡村振兴提供富阳样本。
一、未来乡村的内涵“未来社区”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19年,提出方为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此之后便出现了包括“未来工厂”、“未来景区”等诸多概念。
基于此,未来乡村应运而生,并在浙江各地付诸实践。
现阶段针对未来乡村并未有一个来自权威方的定义,而这一工作由于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很强,因而尚未有例子可以参考。
但目前已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即认为其是新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与数字乡村的递进版。
基于未来系列的衍生概念,并将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发展提出的要求联系起来能够知晓,未来乡村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营造“人的生活场景”,其重点集中在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以及人和人三部分,追求和谐共生、和谐共存,和谐共富,以期实现新型乡村形态。
从狭义层面上来说,未来乡村指的是借助村、镇和片区(跨镇),加快更新乡村发展空间布局,使整个乡村不仅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完善的功能布局,还拥有健全的公共服务、科学的治理机制、合理的区域边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1]。
二、富阳区未来乡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浙江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开未来乡村建设,从广义上看,“未来乡村”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是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经济之上叠加的新形态;而从狭义上分析,“未来乡村”是指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地域禀赋、产业优势和人文特征等元素,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环境优美、服务便捷、智慧互联、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引领乡村发展方向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
富阳市域规划(文本)1.11(打印)
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依据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进一步落实浙江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和《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促进富阳市经济社会与城乡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和市域空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年)》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结合富阳市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下划线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2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富阳市的行政区范围,面积为1831.23平方千米。
在市域内所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服从本规划。
第3条规划期限规划基期为2007年,近期到2010年,远期至2020年。
第4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和十七大最新提出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指导思想,以“创新强省、创业富民”为导向,确定以下规划原则:(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二)竞合区域,提升市域整体竞争力;(三)弹性开放,提高规划的应对能力;(四)挖掘人文与自然资源,凸显地域特色。
第二章市域发展战略第5条战略定位富阳的战略定位为:以富裕阳光为目标、以山水文化为底蕴、以现代产业为支撑、以运动休闲为特色的杭州网络化大都市副中心。
第6条市域发展目标(一)规划确定富阳总体发展目标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长远需求为出发点,以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为导向,顺国内外发展之势、借长三角和大都市之力,扬山水文化资源之长,大胆创新、着力发展,打造“富裕阳光之城”的城市品牌,形成“运动休闲之城”的城市特色,把富阳建设成为空间结构有序、经济充满活力、人居环境优越、社会和谐繁荣的网络化大都市的副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最终实现“休闲杭州、运动富阳”的特色品牌、“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发展目标。
杭州富阳城市的介绍特产特色景点等
富阳人口民族
富阳人口民族
户籍
富阳 市外流入 少数民族
人口
65.0万人 13.5万人
5万人
富阳交通地理
富阳交通地理
富阳市位于浙江省北部,东接杭州市萧山区,南连诸暨市、 西邻桐庐县,北与临安市、余杭区、西湖区毗邻。地理座标 为:119°25’—120°19.5’,北纬29°44’45"— 30°11’58.5";市境东西长68.67公里,南北宽50.37公里, 总面积1831.22平方公里,平原约占17%,水面5.4%,山丘 75.9%,故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
富阳名人
黄公望
黄公望是我国元代大画家,他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 六百多年来,黄公望的名字及其《富春山居图》与美丽的富春山水交相辉映,蜚声中 中外。黄公望一生经历坎坷。
富阳名人
武状元王玉璧
当你茶余饭后,漫步在风景秀丽的鹳山脚下,举目可见一座古朴的武术馆,额上 题有赵朴初先生的“连中三元”四个大字。这“连中三元”指的是清代富阳的一位武 状元,名叫王玉璺。
安顶云雾茶
富阳“八山半水分半田”,山多茶地 多,所产绿茶,色泽翠绿,汁液浓郁,香 醇持久。富阳茶中上品首推安顶云雾茶, 位于里山镇的安顶山主峰,海拔900多米。 方圆万亩,至今已有近千年的生产历史, 1986年,荣获浙江省一类优质奖,并更名 为“岩顶茗毫”。安顶茶长年沐浴在雾露 之中,气温偏低,山高入云天,不受大气、 农药污染,又加土壤湿润,酸碱适度制成 的绿茶,略带兰花清香。在炒制方面也有 独到之处,采取的是半烧半炒的方法。
荣誉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旅游局)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科技部) 中国球拍之乡(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中国白板纸基地(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委、省政府) 省“平安创建”先进县(市)(浙江省委、省政府) 浙江省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市(浙江省人民政府) 中国最适宜民营企业投资创业的百强城市(福布斯) 浙江省首批“康庄工程”建设达标县(市)(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
杭州马路现状分析报告书
杭州马路现状分析报告书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杭州市马路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了解马路交通状况、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改进方案。
2. 背景杭州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交通发展迅猛。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马路交通承载压力日益增大,交通拥堵问题凸显。
为了有效管理和规划城市马路交通,需要全面了解马路现状。
3. 马路交通状况分析3.1 马路网络覆盖率根据调查数据,杭州市马路网络覆盖率为95%,较高的覆盖率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
3.2 马路道路状况杭州市马路道路状况良好,92%的道路达到优良等级。
然而,部分老旧道路存在损坏和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维护和改善。
3.3 交通拥堵情况由于车辆增长迅速,杭州市部分主要道路和交叉口出现交通拥堵问题。
研究表明,早晚高峰时段拥堵路段占比达到25%。
3.4 公共交通发展公共交通在杭州市逐渐发展壮大,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日均客运量稳步增长。
然而,部分地区仍然缺乏公共交通覆盖,居民出行取得不便。
4. 马路交通问题分析4.1 交通拥堵导致效率低下交通拥堵导致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降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4.2 马路道路维护不足部分老旧马路道路维护不足,损坏和安全隐患增加。
需要加强道路维护工作,提高道路质量和安全性。
4.3 公共交通不便利部分地区缺乏公共交通覆盖,居民出行不便,增加了私人车辆的使用,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
5. 马路交通发展趋势5.1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包括智能信号灯、交通监控、电子收费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5.2 优化马路布局根据交通流量和需求,合理优化马路布局,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5.3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加强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率,减少私人车辆使用。
6. 结论通过对杭州市马路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交通拥堵、道路维护不足和公共交通不便等问题。
杭州市(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杭州市(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引言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进行深度剖析,从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数据专题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数据专题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第一节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现状 (1)第二节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现状统计 (3)三、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统计 (3)四、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同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杭州市工业用电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杭州市工业用电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工业用电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杭州市工业用电量占全国工业用电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杭州市工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杭州市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工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杭州市工业用电量同全国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现状统计表 (1)表2: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同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杭州市工业用电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工业用电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杭州市工业用电量占全国工业用电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杭州市工业用电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杭州市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工业用电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杭州市工业用电量同全国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杭州市工业用电量同全国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接入流量情况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接入流量情况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接入流量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接入流量情况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接入流量情况数据洞察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接入流量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接入流量情况现状 (1)第二节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指标分析 (3)一、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现状统计 (3)二、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现状统计 (3)三、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占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比重统计 (3)四、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同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指标分析 (7)一、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占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同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0 第四节浙江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指标分析 (11)一、浙江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浙江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占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浙江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浙江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浙江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4图表目录表1: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接入流量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现状统计表 (3)表4: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占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比重统计表 (3)表5: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016-2018)统计表 (4)表6: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同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占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同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浙江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浙江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占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浙江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浙江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浙江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接入流量情况现状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接入流量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浙江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接入流量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不同基质配比对三叶青生长的影响
1232㊀㊀2024年第65卷第5期收稿日期:2023-05-23作者简介:倪剑萍(1976 ),女,浙江杭州人,农艺师,本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240913088@㊂通信作者:江花琴(1975 ),女,浙江杭州人,农艺师,本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729461436@㊂文献著录格式:倪剑萍,闻军清,刘叶君,等.不同基质配比对三叶青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5):1232-1235.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85不同基质配比对三叶青生长的影响倪剑萍1,闻军清2,刘叶君3,江花琴2∗,丁耿伟2,缪强2,羊鲁军2(1.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浙江杭州㊀311402;2.杭州市富阳区农业农村局,浙江杭州㊀311400;3.杭州市富阳区春江街道区域发展中心,浙江杭州㊀311421)㊀㊀摘㊀要:基于基地生产实践,开展生物质炭㊁泥炭土等不同配比基质应用试验,观察三叶青块根㊁藤茎叶及植株长势,对生物质炭㊁泥炭土等基质生态改良效果开展评价,为三叶青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㊂试验发现,三叶青生产中,基质加入生物质炭能起到降低基质容重㊁增加基质总孔隙度㊁促进根系发育㊁提高基质pH 值㊁促进三叶青叶片发育等作用㊂生物质炭的加入提高了三叶青根际细菌/真菌比值,使基质微生态环境偏向细菌型,对三叶青生长更为有利㊂关键词:基质配比;三叶青;生物质炭;泥炭土中图分类号:S359.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5-1232-04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atio ofsubstrate on the growth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NI Jianping 1,WEN Junqing 2,LIU Yejun 3,JIANG Huaqin 2∗,DING Gengwei 2,MIAO Qiang 2,YANG Lujun 2(1.Yinhu Street Center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Fuyang District,Hangzhou City,Hangzhou 311402,Zhejiang;2.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of Fuyang District,Hangzhou City,Hangzhou 311400,Zhejiang;3.Chunjiang Street Center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Fuyang District,Hangzhou City,Hangzhou 311421,Zhejiang)㊀㊀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the base,this study carried out the application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ratios of biochar and peat soil,observed the growth of roots,cane leaves and plants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andevaluated the ecological improvement effect of biochar and peat soil,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Adding biochar to the substrate in the production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can reduce the substrate bulk density,increase the total porosity of the substrate,promote root development,increasesubstrate pH value,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eaves.Moreover,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ratio of bacteria and fungi in the rhizosphere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by adding biochar,the substrate micro-environment tends to be bacterial,which is more favorable for its growth.Keywords :substrate ratio;Tetrastigma hemsleyanum ;biochar;peat soil㊀㊀三叶青重点采收块根及藤茎叶,但生产上采用的基质配比经常造成根系不易成形结块,且藤茎叶及块根易发生病虫害等问题,影响产品品质[1]㊂因此,基于基地生产实践,试验开展生物质炭㊁泥炭土等不同配比基质应用,观察三叶青块根㊁藤茎叶品质及植株长势,对生物质炭㊁泥炭土等基质生态改良效果开展评价,为三叶青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㊀㊀试验选用杭州富阳石硃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三叶青株系石硃1号,具有较强抗病性㊂1.2㊀试验设计及方法基质理化性质测定包括容重㊁总孔隙度㊁pH 值㊁电导率(EC 值)㊂通过稀释平板法对基质中细菌㊁真菌㊁放线菌总数进行测定,细菌培养使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真菌培养使用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放线菌培养使用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㊂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以石硃1号扦插苗及脱毒无菌苗为植物材料,按照泥炭土㊁生物质炭(碳化玉米秸秆)㊁有机肥(羊粪)㊁无机肥(钙镁磷肥)等不同体积进行复混,设5个不同处理(表1),用基地常用基质做对照(CK)㊂试验用无纺布袋上口直径30cm㊁底部直径30cm㊁高30cm,每袋装填搅拌均匀基质15kg,基质面距离桶上沿约5cm㊂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袋定植3株㊂于2022年5月上中旬完成种植,2022年6 7月开展土壤理化性质㊁病原微生物检测,2022年10月开展生物质炭㊁泥炭土等不同配比基质应用观察,明确三叶青植株(根系㊁藤茎叶)长势㊂1.3㊀数据处理㊀㊀用SPSS 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㊂表1㊀试验设计Table 1㊀Experimental design处理基地常用基质/%泥炭土/%无机肥/%生物质炭/%有机肥/%CK 1000000T106002020T205004010T30802000T40100000T5(脱毒)80202 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配比基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㊀㊀CK 土壤容重最大,随着时间延长各处理容重无明显变化;随着时间延长各处理总孔隙度变化不明显㊂定植0d 时,CK 总孔隙度低于其他处理㊂随着时间延长,处理CK 的pH 值逐渐升高,其他处理pH 值逐渐降低㊂定植0d 时,处理T1㊁T2㊁T3㊁T4㊁T5的pH 值在7.72~8.51,处理T1㊁T2㊁T3㊁T4㊁T5的pH 值高于CK;定植后25d,处理T1㊁T2㊁T3的pH 值高于CK,处理T5㊁T4的pH 值低于CK;定植45d 时,处理T1㊁T2的pH 值高于CK (表2)㊂表2㊀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Table 2㊀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ratios处理容重/(g㊃m-3)总孔隙度/%pH 值0d25d45d0d25d45d0d25d45dCK 1.00 1.00 1.000.390.380.377.327.417.56T10.360.360.360.520.540.598.268.077.83T20.280.280.260.600.650.688.518.237.96T30.550.560.540.450.460.487.927.427.33T40.630.620.620.400.390.397.727.347.29T5(脱毒)0.510.530.520.450.450.448.037.187.22㊀㊀不同配比基质EC 分析表明,定植0d 时,各处理EC 高于CK㊂随着时间延长,各处理EC 明显降低,定植后25㊁45d 时,各处理EC 仍高于CK (表3)㊂表3㊀不同配比基质的EC 值Table 3㊀Soil conductivity of substrates withdifferent ratios处理EC 值/(mS㊃cm-1)0d25d45dCK 0.650.460.33T1 2.390.650.53T2 2.590.770.61T3 3.170.550.43T41.010.470.36T5(脱毒)3.200.540.39㊀㊀不同配比基质对根际微生物量影响明显(图1)㊂处理T1~T5细菌数量差异显著,处理T1㊁T2㊁T5细菌数量明显高于CK㊁T3和T4;处理T3㊁T4真菌数量增加明显,处理T1㊁T2㊁T5与CK 差异不明显;T1㊁T2和T5细菌/真菌比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和CK,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T5处理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T3㊁T4放线菌数量低于其他处理㊂2.2㊀不同配比基质对三叶青生长指标的影响㊀㊀2022年10月观察三叶青根系及植株长势,整理基质合理配方㊂每个基质配方组选取5株三叶青,以株为单位选取成熟叶片5组,测定每组左㊁中㊁右小叶的叶片长㊁宽㊂清洗根系周围基质后用滤纸吸干水分,测量记录根长及须根重㊂其中叶长1234㊀㊀2024年第65卷第5期㊀㊀柱上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 <0.05)㊂图1㊀不同配比基质对三叶青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Fig.1㊀Effects of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ratios on the number of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inTetrastigma hemsleyanum采用叶片基部至叶尖长度,叶宽采用叶片最大宽度,根长采用须根近根端至远端长度,根重采用总须根鲜重㊂不同基质配方各小叶叶片长㊁宽有差异,T1㊁T2㊁T3左小叶叶长明显高于CK,T1㊁T2㊁T3㊁T4㊁T5左小叶叶宽明显高于CK;T1㊁T2㊁T5中小叶叶长明显高于CK,T1㊁T2㊁T3㊁T4㊁T5中小叶叶宽明显高于CK;T1㊁T3右小叶叶长明显高于CK,T1㊁T2㊁T3㊁T4㊁T5右小叶叶宽明显高于CK (表4)㊂表4㊀不同配比基质对三叶青生长的影响Table 4㊀Effects of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ratioson the growth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处理左小叶/cm中小叶/cm右小叶/cm叶长叶宽叶长叶宽叶长叶宽CK 3.98 1.53 5.36 1.93 4.12 1.49T1 4.30 1.94 5.98 2.23 4.29 1.83T2 4.16 2.46 5.54 2.77 3.76 2.41T3 4.92 2.30 5.33 2.45 4.78 1.90T43.93 2.16 5.29 2.17 3.55 1.85T5(脱毒)3.592.595.523.253.401.85㊀㊀营养期T5茎粗显著大于其他处理,T3茎粗最小,与CK 差异不明显;施用肥料一定程度上能增加三叶青茎粗(表5)㊂T1处理根系总长最长,T2次之,T1㊁T2及T3明显高于CK,T5低于CK㊂T1㊁T2处理总根鲜重最重,T1㊁T2㊁T3和T4处理高于CK,T5低于CK,脱毒苗因对外部环境适应期长,根系发育比其他处理缓慢㊂表5㊀不同配比基质对三叶青根茎的影响Table 5㊀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rhizomes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处理茎粗/cm 总根长/cm 总根鲜重/g CK 0.21110.328 3.214T10.26112.264 4.132T20.27212.187 4.085T30.20111.491 3.573T40.27010.965 3.516T5(脱毒)0.3169.2523.018㊀㊀生产中一般以草木灰作为生物炭替代产品,本次试验同时设置大田加入草木灰观察组,亦按照基地常用基质㊁有机肥(羊粪㊁油茶饼)㊁草木灰等不同体积进行复混,设4个不同处理组合配比(表6),2021年11月完成种植,本次试验2022年10月同时对T6~T9单独测定茎长㊁叶片数㊁总重㊁分枝数㊂T8㊁T9处理的各指标明显高于T6㊁T7处理,说明加入草木灰能显著促进植株的发育,以加入50%比例草木灰植株长势旺盛㊁叶片多㊁鲜重大,同品种条件下成型结块更快㊂表6㊀草木灰对三叶青生长的影响Table6㊀Effects of plant ash on the growth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处理基地常用基质/%有机肥(羊粪)/%油茶饼/%草木灰/%茎长/cm叶片数总重/g分枝数T69505038.5332.7011.58 2.10 T79280041.0921.00 6.31 1.80 T8500050103.8341.6722.10 2.33 T9650035128.7337.0024.50 2.023 结论与讨论目前,三叶青生产多采用当地泥土等基质,加之栽培管理不规范,导致栽植三叶青质量和产量无法得到保证[2-3]㊂基质以T1㊁T2处理表现较佳,即三叶青袋栽生产中,采用泥炭土作为栽培基质主要成分,同时对比T1㊁T2基质成分,发现生物质炭的加入能起到降低基质容重㊁增加基质总孔隙度㊁促进根系发育㊁提高基质pH值㊁降低定植基质EC㊁促进三叶青叶片发育等作用,并由于生物质炭的加入提高了三叶青根际细菌/真菌比,使基质微生态环境偏向细菌型,对三叶青生长更为有利㊂生物质炭因由生物质热解产生,应用到土壤中能影响土壤生物和物理化学性质,起到调节土壤功能的作用;同时慢热解产生的生物质炭含有更多的脂肪族化合物,易分解碳和营养素,有利于农业土壤改良,诱导植物的系统抗性[4]㊂从本次试验可知基质中施加生物质炭能减轻土传病害,显著抑制灰霉病㊁白粉病和炭疽病等病害,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但本次试验中加入20%~50%生物质炭或草木灰均能促进植株㊁根系的生长,具体生产应用最佳比例有待进一步试验核实㊂参考文献:[1]㊀梁君瑛,韩素芳,应尚蛟,等.三叶青遗传资源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6):966-968.[2]㊀汪舍平,徐建春,张亮亮,等.不同栽培生境对三叶青生长及微量元素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177-2178,2183.[3]㊀陈灏.杉木种子园下套种三叶青的块根产量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6):107-108.[4]㊀吴志庄,高贵宾,欧建德,等.生物炭肥对毛竹林下三叶青叶绿素含量㊁光合与荧光特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2(5):59-63,103.(责任编辑:王新芳)。
浙江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实施方案
浙江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实施方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公路管理局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二○○九年四月目录一、工作背景 (1)二、调查目的 (1)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2)3.1工作内容 (2)3.2调查内容 (2)3.3调查方法 (4)四、调查样本数的确定 (4)4.1总体样本数确定 (4)4.2各市调查样本的下发 (6)4.3各市调查点的确定 (7)五、调查方案的制订 (8)5.1调查的组织形式 (8)5.2 调查的具体实施 (8)六、任务分工 (10)七、调查时间计划安排 (12)八、需要收集的客观资料 (12)十、附件—调查问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作背景2008年交通运输部科教司设立了“公路交通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方法研究”软课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为课题的主承担单位,邀请北京市路政局、黑龙江、浙江、云南、福建和山东省交通厅为参加单位。
作为该项目浙江省的承担单位,浙江省公路管理局、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交通部及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这次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的统一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公路系统的中心工作,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对公路系统的满意度情况,为全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工作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数据依据。
二、调查目的通过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可以实现如下的目标:●评价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的效能;●可以帮助公路交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改进的途径。
●为科学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改善公共关系,提升行业形象。
●评价“公路社会满意度”的各项指标,总结公路工作的实施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民群众对被评单位或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为公路工作的改进、依法行政提供科学的依据。
杭州市(市辖区)公共汽车营运数量和客运总量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杭州市(市辖区)公共汽车营运数量和客运总量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剖析杭州市公共汽车营运数量和客运总量重要指标即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等,把握杭州市公共汽车营运数量和客运总量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杭州市公共汽车营运数量和客运总量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
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杭州市公共汽车营运数量和客运总量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杭州市公共汽车营运数量和客运总量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第一节杭州市公共汽车营运数量和客运总量现状 (1)第二节杭州市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一、杭州市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现状统计 (3)三、杭州市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占全国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比重统计 (3)四、杭州市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杭州市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杭州市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同全国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杭州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一、杭州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杭州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占全国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杭州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杭州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杭州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同全国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杭州市公共汽车营运数量和客运总量现状统计表 (1)表2:杭州市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杭州市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占全国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杭州市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杭州市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杭州市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同全国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杭州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杭州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占全国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比重统计表7表13:杭州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杭州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杭州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同全国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杭州杭千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杭州杭千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杭州杭千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速公路段的建设、经营、养护、管理、服务及公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和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和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现状及趋势。
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和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和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数据洞察报告深度解读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和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核心指标从境内公路里程,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和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和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和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现状 (1)
第二节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指标分析 (3)
一、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境内公路里程现状统计 (3)
三、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占全省境内公路里程比重统计 (3)
四、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境内公路里程(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境内公路里程(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同全省境内公路里程(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占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同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图表目录
表1: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和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现状统计表 (1)
表2: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省境内公路里程现状统计表 (3)
表4: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占全省境内公路里程比重统计表 (3)
表5: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2016-2018)统计表 (4)
表6: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省境内公路里程(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省境内公路里程(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杭州富阳区境内公路里程同全省境内公路里程(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2: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占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比重统计表 (7)
表13: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同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对
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杭州富阳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同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