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玉米水分含量快速检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级跃迂而生成吸收信号,其分为近红外区(10000~4000cmV) 中红外区(4000~400cmf)、远红外区(400~10cm)。其中中红外区 最为常用,大部分为化合物的化键振,动能级的跃迁就发生于此 区域。远红外区则是生成红外吸收光谱的必要条件,当分子振动 时,会产生偶极矩变化,在此情况下方可吸收光谱。各种基团生 成的光谱在强度与吸收峰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随着样品的变化, 光谱特征也会发生改变。玉米中所含水分在近红外区域有着较 多的吸收光谱,其吸收特征为近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参 考。此外,近红外光谱技术是按照所测样品中的某种化学成分对 近红外光谱区的吸收特性而实施的定量检测。
关键词:检测分析;近红外光谱;水分含量;玉米作物
前言:国内主要的大田作物为玉米,占国内谷物总产量的 28%左右,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分布范围广泛,还拥有很 大的市场需求量,已成为国内关键的饲料与粮食原料。玉米中的 水分、蛋白质与糖类作为玉米加工厂在收购玉米期间备受关注 的检测参数,直接关系到玉米的质量。同时,由于玉米作物的储 存周期取决于自身的含水量,因此在玉米储存与收购期间迫切 需要快速检测的技术方法。近红外光谱可以所测物质内含 N-H、 C-H 等基团的振动信息对样本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检测,具备采 样速度快、便捷等优势,是当下农产品检测的关键方法。
1 研究背景 1.1 技术背景 现阶段,我国产量稳居首位且种植面积最广的为玉米作物, 它除了有“饲料之王”的美誉外,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随着近几 年美国“单粒播”玉米种子的推广与发达国家玉米机械化单粒优 质播种技术的引进,国内的传统玉米播种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此类播种技术与传统模式相比,更便于操作,具有高产与省 工等特点。然而也对每粒种子均提出高的检测要求,尤其是针对 单粒播种的玉米种子水分要求不应高于 14%,不然会降低种子 的活力,消耗更多的养分。由于水分是国内农作物种子质量的必 检项目,所以单粒玉米种子水分的高通量与快速检测极具现实 意义。 1.2 运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的必要性传统的烘箱恒重检 测法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却存在测试速度缓慢,对样品造成损 坏,无法单颗测定等问题,对后期的检测数据十分不利,而且还 无法适应现阶段种子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所以迫切需要构建 一类稳定、有效、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而近红外光谱可以通过 所测物质内含的 N-H 与 C-H 等化学键的振动对近红外光的吸 收特性,采用化学计量法构建玉米样本近红外光谱和含水量间
3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玉米水分含量快速检测分析 20 世纪 60 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当时被 用于农产品的实用检测分析,Karl 等人首次将其应用在测定作 物中水分含量方面。然而,当时的条件优先,仪器设备在测定过 程中因分辨率低和噪音大等问题,对测定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 响,未能及时得到解决,致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从此一蹶不 振。到了 80 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分析仪 器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分析仪器区域数字化,尤其是化学计量 学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促使背景干扰与光谱信息提取的问题得 到了很好地解决。直至 90 年代,近红外光谱技术步入了飞速发
1g/100g 时,计算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当水分含量小于
1g/100g 时,计算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4.2 近红外检测法的结果分析
上述表 1 为水分 FOSS 近红外检测数据与水分 5009.3 检测
数据的对比分析,从上述表 1 数据可知,除了传统的 5009.3 方法
检测玉米水分以外,FOSS 近红外检测法也可以检测出玉米中的
采用 SNV、SG 与 MSC 等组合法预处理光谱,对 PLS 回归模
型进行建构,针对各种预处理方法中的回归模型性能予以计算
和分析,同时以 k 折的 RMSECV 为基础,明确光谱优选的预处理
方法。经过对光谱数据的预处理之后,通过 KS 的方法把经过预
处理的光谱数据根据 3:1 的比率,并将其划分为验证集与校正
水分含量,而且水分 5009.3 检测方法比 FOSS 近红外检测法的
94 种子世界 2022·1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实验
水分数据要多出 0.3,且平均值也为 0.3,说明 5009.3 检测法的检 测步骤较为繁杂,测试速度较为缓慢,检测出的水分更多。按照 GBT 24900-2010 标准,为了获取有效的结果,测定结果应在近红 外分析仪使用的定标模型所覆盖的水分含量范围内,两次测定 结果的绝对差应符合重复性要求,取上表样品比对数据的平均 值近为测定结果,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的仪器 设备,按照相同测定方法,在短时间内通过重新分样与重新装 样,对同一被测样品相互独立进行测定,获取的测定结果的绝对 差应不大于 0.3%。上表的近红外数据符合相关要求,近红外检测 法与传统检测法的水分含量并无明显差异,通过传统方法与近 红外检测法的对比,得出近红外检测法的快速、便捷。
3.3 直接干燥法
根据 GB 5009.3-2016 国标,采用直接干燥法检测,其原理为
通过玉米中水分的物理性质,在 101.2kPa 气压下,温度在 101℃
至 105℃之间可采用挥发法测定样品中干燥减失的重量,如在吸
湿水条件下可以挥发的物质,然后利用干燥前后的称量数值对
水分的含量加以计算。此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 GB/T
4 近红外检测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4.1 直接干燥法的结果分析
试样中的水分含量,按照式(1)展开计算:
m -m
12
X=
×100
m -m
13
(1)
其中 100 表示单位换算系数,X 代表试样中水分的含量,单
位为 g/100g,m 代表称量瓶与试样的质量,m 代表称量瓶与试样
1
2
干燥后的质量,m3 代表称量瓶本身的质量。当水分含量大于等于
<2mm,称取 2—10g 的试样,放到该称量瓶中,试样厚度应在
5mm 以内,倘若为疏松试样,厚度不应大于 10mm。同时,盖好盖
子,精密称量后,放在干燥箱中,瓶盖应斜支在瓶边,干燥 2—4h
后,盖好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0.5h 再称量,重复上述操作至
前后两次质量差都应在 2mg 以内。
3.4 建模
科学实验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玉米水分含量快速检测分析
吴玉炜
河北省粮油质量检测和信息服务中心 050000
摘 要:玉米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同时也是饲料生产的主要原料,而相关企业在对原料进行收购的过程中,往往需要 检测玉米中的水分含量。现阶段常用试剂等检测方法,不仅耗时较长,且操作还十分繁琐。文章将化学计量法与近红外光谱分 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玉米水分含量快速检测模型,利用卷积平滑结合一阶导数预处理光谱数据之后,获取一定比重的 kernard-stone 的方法与联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的验证集、校准集。最后通过后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对水分波长加以选择,构 建相对应的 PLS 回归模型,希望可以达到玉米水分含量快速检测的要求。
集,利用 SiPLS 与 BiPLS 对波长特征加以选择。在此期间,检验样
品集水分含量扣除系统偏差之后的近红外测定值和其标准值间
的 SEP 标准差须 <0.25%。在各实验室由不同人员操作使用相同
型号的不同设备,应根据同一种测定方法检测一样的玉米样品,
[3]
最终所获取的各独立试验结果间的绝对差须 <0.4% 。
4.3 近红外光谱检测法的技术方法与特征 以近红外光谱为基础的玉米水分含量快速检测方法具体步 骤:首先,对数据进行采集,相同批次采集各种水分含量的玉米 样本,将样本中的霉变颗粒与虫蛀颗粒去除,开始水分测定玉米 样本,从而获取相应的水分含量数据。其次,通过高光谱成像系 统对玉米样本的图像数据进行采集,然后运用多元散射校正法 消除上一步图像数据中的光程变化与光散射,获得预处理光谱 图像数据。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分别设置反射与透射的工作 流,并设置相应的扫描次数,以吸光率为透射扫描数据格式,以 log 物漫反射扫描数据格式,重复以上操作,扫描空白样品的背景
光谱,待收集完背景光谱后,在光谱仪中放置实验样品,再次进 行漫反射与透射的扫描,对光谱图进行绘制与保存,为后期建模 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在对样品近红外背景光谱进行收集的过 程中,会有部分噪音进入光谱图中,对玉米成分的分析造成影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2·10 种子世界 93 Nhomakorabea科学实验
展的阶段,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现阶段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 被应用于玉米水分含量的快速检测分析中。
3.1 近红外光谱应用于玉米水分含量测定研究 在玉米国家质量标准中,玉米水分含量是一个关键定等指 标,同时也是判定储藏期间玉米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所以,快 速检测分析玉米水分含量针对提升粮食收购效率具有重要意 义。林敏等学者结合了 BP 神经网络与离散余弦变换,构建了玉 米水分含量和其近红外光谱间关系的模型,明确了应用近红外 光谱快速检测玉米水分含量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玉米样品中 水分化学检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2 样本调查与近红外检测法 此次调查研究的玉米采样光谱数据从相关档案馆获取,并 按照 《GB/T 10362 粮油检验 玉米水分测定》 《GB 5491 粮食、 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等规范性文件。数据集由 20 个玉米 样品组成,主要的数据参数为水分,样品采样间隔为 2.5nm, 波长范围在 1200 至 2500nm 的波长变量。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为玉米水分含量,使用基于 NIRS 的玉米水分含量快速检测法 开展研究工作。所准备的仪器设备有样品粉碎设备与近红外分 析仪,样品粉碎设备只是用来制备玉米粉样品,通过该设备粉 碎后的样品均匀性与粒度分布必须满足近红外分析仪建模要 求。尚未加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近红外分析仪,需要根据 GB/T 24895 中的相关规定加以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而 加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设备必须达到 GB/T 24895 的相关标 准。 玉米样品的取样与分样应当根据 GB 5491 的相关规定实 施,对于样品的整理,应去除样品中的破碎粒与杂质,根据近红 外分析仪的使用说明书开展仪器预热与自检等工作。基于使用 状态,应保证每天通过监控样品监测一次近红外分析仪,追踪每 天的监测结果,对比相同监控样品中的初步测定结果和水分含 量,并同最初的测定结果加以对比,绝对差应不大于 0.2% [2]。对 于样品的预处理,应清除掉样品中的破碎粒与杂质,分样的量控 制在 500g 左右。针对整粒玉米样品的测定,应根据近红外分析 仪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取适量的玉米样品用近红外分析仪 进行测定,记录测定数据。每个样品应测定 2 次,第一次测定 后的测定样品必须和原待测样品搅匀之后,才能再次取样进行 第二次测定。对于粉碎样品的测定,取适量玉米样品,采用规 定的粉碎设备粉碎,将玉米粉样品用近红外分析仪加以测定, 记录相应的测定数据。至少制备两份监控样品,以留作备用。 要想保证测定结果的有效性,测定结果应当在近红外分析仪使 用的定标模型所覆盖的水分含量范围内,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 差应满足样品重复性检测的要求,取两次数据的平均值为测定 结果。
的相互关联,对玉米样本中的含水量进行计算,其不但不会损坏 样品,方便操作,且具有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农产 品检测的关键方法。然而在采集光谱数据的过程中,容易受光谱 变异和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会降低最后构建的回归模型预测精 度。所以,在建立模型之前应预处理光谱数据,从而促使光谱数
[1]
据的信噪比与分辨率得到提升 。 2 近红外光谱检测原理分析 近红外光谱通过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动能级跃迁与转
6682 规定的三级水,并且还有海砂、氢氧化钠、盐酸。固体试样:
取洁净铝制的扁形称量瓶,将其放在 101℃至 105℃的干燥箱
中,瓶盖斜支在瓶边,经过一小时的加热,取出盖好,将其放在干
燥器中冷却 0.5h,然后在进行称量,重复干燥至前后两次质量差
不得 >2mg,这便是恒重。将混合均匀的试样迅速磨细,直到颗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