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探寻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脉络,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从而培养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元杂剧、京剧的形成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小舞台,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堪称窥探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
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而这些文化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穿越时空的隧道,共同鉴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课讲授:
追朔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的一种巫术仪式:傩仪。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仪
1、产生的背景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生命经常受到威胁,人们对自然认识很有限)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中国的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
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这就是傩舞。
傩戏源于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
舞。
傩舞的发展对中国的地方戏曲有影响。
合作探究:
材料一:“巫之事神,必用歌舞”......“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
”——王国维
材料二:“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
其表层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
目前,它仍活跃或残存于汉族和20多个少数民族的广大地区,涉及到二十四五个省、自治区。
1、依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怎样的认识?
“傩”中蕴含着戏曲的萌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傩舞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避难消灾;(2)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代戏曲的起源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南戏
南戏,就是宋元时代流行在中国南方地区的用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艺术。
民间俗称戏文,或称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
因起源于浙江温州(永嘉)地区,故又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在地图上指出南戏的位置:
南戏的特点:
(1)南戏融歌唱、舞蹈、念白、科范(形体动作)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2)南戏运用南方曲调,韵律、宫调均无严格规定,演唱的方式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3)南戏的角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元杂剧兴起和繁荣的因素:
1、前代各种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杂剧形式上的各种借鉴。
2、众多文人参预戏剧活动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荣。
3、很多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有助于杂剧的兴盛。
题材内容:
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
2.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3.描写恋爱婚姻,反映妇女悲惨命运,表现妇女的愿望和追求。
4.歌颂忠良,鞭挞奸佞。
5.反映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状况。
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2.矛盾集中,情节紧凑,主线突出。
3.人物性格刻画鲜明。
4.语言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百戏之祖——昆曲
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阶段——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合作探究: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珍惜
•保护
•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
小结:采用图表的形式总结本课所学。
课堂活动: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风俗各不相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乐其它许多丰富多彩的地方戏,下面进行听歌识戏阶段。
视听片断辨剧种:
片断1: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回》(安徽的黄梅戏,载歌载舞,唱腔委婉动听,生活气息浓厚,很为人们喜爱;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的部分地区,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片断2: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发源于浙江绍兴的越剧,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唱腔委婉,表演细腻,是仅次于京剧的一个大剧种, 流行于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地,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
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全女班演出。
现在也有男女合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