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第3章 劳动力供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析
收入Y
B E0 f g A 16
个人最大效用点 C U2 U1 H
0
8
时间
(3)结论
• 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
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 岗位。 • 即政策制定者所能采取的最好办法是将非 工作津贴确定为以前工资报酬的一定比例, 然后运用管理手段促使那些不工作效用更 大的人去工作。
1 5 - 6 0 岁, 70.14%
2 0 0 0 人口数据
2010年人口数据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人口挑战?
• 日本的经验:日本充分利用了人口红利的有利时 • •

机,从1955年开始用了20年的时间实现了二战后 的经济腾飞 。 1962-1971期间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婴儿潮+计划生 育政策——使得中国仅用30 年就进入了人口红利 阶段。 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大致是从1990 年开始,到 2030 年结束,前后将持续大约40 年,预计2015 年前后,人口负担系数将降到最低点。 人口的质量问题?
与率越高。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 总体而言,工资率变 •
化的收入效应小于替 代效应。 原因——替代效应在 所有人身上都起作用, 而收入效应可能在某 些层次的人不起作用。
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
W
0
L
供给曲线形状及政府作用
• 政府如何阻止工资下
D
• •
S
W/P

降? 最低工资制度? 可保障收入失业保险 制度? 扩大有效需求?
劳动力参与率的具体计算
劳动参与率 经济活动人口 *100% 劳动力资源 就业人数 失业人数 *100% 劳动年龄人口
年龄(性别)劳动力参 与率 某年龄(性别)经济活 动人口 *100% 该年龄(性别)劳动力 资源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 工资水平 • 社会保障制度 • 教育发展水平 • 人口年龄结构 • ……
(2)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
• 基本假定: • 工资率为W,有酬劳动时间为h,收入为Y,
• Y=Wh • h=A-l
闲暇时间为l,全部时间为A,则有:
收入约束线
• 在个人的时间和劳动能力
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 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 线。 斜率=OY/OH =劳动收入/劳动时间 =工资率 闲暇的机会成本。 收入预算约束线的形状取 决于个人可支配资源:可 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
2、劳动力供给假设
• (1)目标假设:最求效用最大化 • 效用来自两方面:市场性劳动时间获得和
闲暇时间获得。 • (2)市场环境假设 • (3)劳动力质量假设:同质性
3、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1)时间的效用
• 选择: • 减少劳动时间(牺牲收入),增加闲暇时
间——增加劳动时间,以提高收入
五、理论应用——政策分析
• 劳动力供给最基本的前提之一是:任何改
变一个人的工资率或非劳动收入的因素都 有可能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后果。 • 福利计划对低收入者劳动供给的效应如何? • 一般而言,工伤补偿计划大约为工人工资 报酬损失的三分之二。为什么?
一、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1) 假定 • 当工人受到到工作,无论他工作多长时间都不再 被认为是伤残,从而不能继续享受津贴。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 1、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宏观视角 • 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参与率 • 2、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其弹性; • 刘易斯转折点与人口红利 • 3、个体劳动力供给行为分析; 微观视角 • 4、家庭劳动力供给; • 5、劳动力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一、相关基本概念
• 1、劳动力 • 马克思的定义——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
劳动力参与率
男性
女性
100 80 60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100 80 60 40 20
年龄
15 25 35 45 55 65
2000年中国不同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
男性
女性
100 80 60 40 20 0
100 80 60 40 20
年龄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中国是人口大国,当前的主要矛盾还是劳 动力供大于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 “人口红利期”不会结束。 • 蔡昉:2015年中国16~64岁的劳动年龄人 口将达到最高峰,此后开始下降,中国的 人口红利会逐步结束,同时人口老龄化程 度加深。
人口红利
• 人口学家认为,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
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 转变过程中,由于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下降有一 个时滞期,会形成高少儿抚养比、高劳动年龄人 口比和高老年抚养比三个阶段。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是社会再生产得 以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引例
• (1)劳工荒日益严重 • /v/b/47153778• • • • • •
1958862530.html (2)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总人口: 13.39亿,年平均增长0.57%; 0-14岁人口占16.60%,下降6.29%; 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上升2.93%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上升1.91%。 老龄化的中国人口红利还有多久?
三、个体劳动力供给行为
• 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行为!
1、基本要点
• (1)个体决策 • 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对劳动力供给的
基本分析建立在对劳动者个体经济决策分 析基础之上。 • (2)个体意愿 • 劳动力供给的量和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 动力供给者主观意愿的影响。 • (3)时间要素 • 把劳动力供给等同于劳动力数量。
我国老年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
• 一直呈现出较高的态势 • 1990年:60-64岁年龄组为45.76%,65岁
以上年龄组为19.27%; • 2000年:60-64岁年龄组为60.34%,65岁 以上年龄组为25.6%。
• 中国特殊的家庭结构和社会习俗的影响。
二、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弹性
• 劳动力供给曲线——人们提供的劳动与经
劳动力供给曲线
Es<1
W W 垂直的供给
向上倾斜的供给
S
Es>1
S
Es=0
L (a) W 向后弯曲的供给 S 水平的供给 W0 S W (b)
L
Es=∞
(c) L (d) L
劳动力无限供给与刘易斯拐点
• 发展中国家经历的二元经济发展过程,突出特征: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为工业化提供低廉的劳动力供 给、工资增长较慢、雇佣关系不利于劳动者、城 乡收入差距持续保持。 这个过程要一直持续到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变为短 缺、增长方式实现质的飞跃、进入现代经济增长 阶段为止。 刘易斯转折点: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 即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 政府如何设计税收政策? •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本章重点
• (1)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含义; • (2)劳动力参与率; • (3)劳动力供给曲线; • (4)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 • (5)劳动力政策的应用。
作业
• (1)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画图分析。 • (2)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政府制定工 伤补偿计划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说明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最优的。(画图说明)
政策应用(2):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方式可以通过边
际税率和平均税率的区别来加以理解。 • 边际税率的含义是对个人最后增加一单位 货币所征收的税率。 • 平均税率是总税收与总收入的比率。 • 累进税制下,边际税率总是超过平均税率, 因为税率随收入而上升。
• 税收增加 • (1)替代效应将减少劳动供给; • (2)收入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
• •
刘易斯模型
• 两部门:以农村为
中心的农业部门和 以城市为中心的工 业部门; 农业部门大量劳动 力剩余,边际生产 率很低,工业部门 边际生产率高; 劳动力迁移不受干 预。
W K1<K2<K3 D3 D2

D1
S W0 A
S’

0
L L1 L2 L3 Ln
人口红利:继续 VS 结束
•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
0 hb
收入
b a
ha
时间H
工资变化的两种效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收入Y
Y’
替代效应 +hahc 收入效应 -hchb 总 效 应 +hahb
Y yb yc ya 0 hc
b c
a
U1 hb h a H
时间H
四、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家庭劳动力供给
工资率W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对比关系发生变化
wm
时间H
时间H
工作与闲暇选择的端点方案
收入
闲暇
约束条件变化的最优分析
• (1)收入效应 • 非劳动收入增加∆y •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
使闲暇增加,劳动时 间减少。
∆y ha hb Y
b a U2 U1 H
(2)替代效应——工资率变化
• 可支配时间、工资率 •
发生变化时个人劳动 收入发生变化。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工资率提高——闲暇 的机会成本提高—— 闲暇减少——劳动时 间增加——收入增加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国际劳动参与率
• 发达国家劳动参与率一般在65%~70%之间。 • 美国的劳动参与率: • 2000年为67.2% • 2003年为66.2%
中国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
• (1)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 (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高校扩招的影响?
国际性别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化
case:中国的劳动参与率
年份 2000 2002 2004 经济活动人口 73992 75360 76823 16岁以上人口 95072 98459 101417
单位:万人,%
劳动参与率 77.31 76.54 75.75
2008
2009
79243
79812
105789
106969
74.91
74.61
• 本书的概念: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报
酬条件下,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 供的劳动数量。(劳动数量和劳动时间)
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概念
• (1)劳动力资源:处于劳动年龄阶段且具有劳动
• • • •
能力的人口。 劳动年龄:16(或15)岁以上,不规定上限。 劳动能力界定:因伤、因病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口以及正在服刑的人口排除在外。 (2)经济活动人口:劳动人口,全部正在从事社 会劳动的就业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正在寻 在工作的失业人口。 (3)劳动力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力资源 的比例。衡量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的相 对规模,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 “中间大、两头小”的人口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
充足,储蓄率高而社会保障支出较轻,会形成经 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称为“人口红利” 。
“五普”和“六普”人口数据对比
6 0 以上,
60以上, 10.33% 0-14岁, 22.89%
0 - 1 4 岁, 16.60%
13.26%
15-60岁, 66.78%
个人劳动力供给 hm
家庭劳动力供给
• 基本收入——妻子不就业也能得到的家庭收入(如丈夫的

劳动收入、财产收入) 基本收入多,收入的边际效用下降,闲暇的边际替代率提 高,劳动参与率下降。
•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 • (1)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 • (2)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
济刺激的关系。
工资率 W
• 劳动力供给函数 • S=f(X1,X2,……Xn) • S=f(W)
s
劳动力供给量 L
劳动力供给弹性
• 当工资率发生变化时,劳动力供给量也相
应地发生变化。 •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也叫工资弹性。
L / L Es W / W
每当人生产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 和。
• • • •
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劳动力具有如下特征: (1)劳动力与所有者不可分割; (2)劳动力的形成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3)劳动力具有能动作用。
• 现代劳动经济学的概念: • 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
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 就业者与失业者。
收入Y
y2 y3
• • • • •
y1
0
h1
h2 时间H
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
• (1)特征 • (2)边际替代率MRS • MRS=收入的边际效用 •
/闲暇的边际效用 =∆y/∆h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收入Y
0
时间H
不同类型的无差异曲线
收入
偏好闲暇 y 偏好工作
闲暇
l
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
收入Y
W=M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