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物仍旧,人不在(物是人非)
孤落冷寂,彻夜相思
层层渲染,反复抒情, 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 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 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生 者 相 思
闻到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 揽衣推枕起徘徊,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 珠箔银屏逦迤开。使者后的震惊、激动 云鬓半偏新睡觉,和惶惑
金屋藏娇
典故
姊妹弟兄皆列土 不重生男重生女 侧面
杨家显贵
• 父亲→齐国公 • 母亲→凉国夫人 • 哥哥→殿中少监 •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 大姐→韩国夫人 • 三姐→虢国夫人 • 八姐→秦国夫人
杨家显贵
• 京城歌谣:
•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解题
长恨歌
长久 遗憾 古诗体的一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恨歌》《琵琶行》 《兵车行》《燕歌行》
结构梳理
一、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长恨的原因。
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二、马嵬生离死别,别后绵绵相思。
渔阳鼙扇动地来……魂魄不曾来入梦 三、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无绝期
艺术特点
1.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虚实结合) 2.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3.运用夸张、对照、比喻、借代等 修辞手法 4.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5.旋律婉转,情韵协调,词采华美
《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
讽喻主题: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
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 行了讽刺和暴露。
爱情主题: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
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双重主题: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
讽刺批评,又有同情歌颂。
作品主题
诗的前半部分讽刺了唐玄宗的 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 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 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 由批评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 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 情。
面对青山绿水,天天 不能忘情,表现了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宗内心的痛苦,乐景
圣主朝朝暮暮情。写哀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触景生情,用月色和铃 夜雨闻铃肠断声。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
表现玄宗的悲痛
还
都
路 上
追 忆
怀
旧
天旋日转回龙驭,于乐事(归途)中
到此犹豫不能去。写 旧地悲情重,过愈,见玉情颜悲不。
马嵬坡下泥土中,见 ,故而犹豫, 叙事见情
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 么作用?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 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 2、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16岁 → 寿王妃 21岁 → 见玄宗 为女道士 27岁 → 册为贵妃 38岁 → 被缢
背景介绍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 玄宗曾经是首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但是, 他与杨贵妃沉迷爱河不仅葬送了自己甜蜜的 生活,而且也给大唐帝国带来空前的政治危 机。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 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 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 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 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颔联: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宵柝,夜间 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 ,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 时的用具。 颈联: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 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 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尾联: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 )为一纪。玄宗实际在位四十五年。南朝乐府歌辞《河 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 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 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 着急与迫切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贵妃凄美寂寞
梨花一枝春带雨。 哀怨的情态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 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但令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 照应玄宗的思念,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白居易
作者介绍
白居易谒见顾况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自幼聪慧、 苦学文,有“兼济天下”“为民 请命”的理想。曾任左拾遗,作 谏官,46岁上疏获罪,被贬为江 州司马,写下《琵琶行》,其后 升任忠州刺史、杭州太守等,官 至刑部尚书。晚年政治热情减退, “独善其身”,少有佳作。
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 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 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 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毕生恨事。
警示后人点,明点中明心题(旨记,叙加文强、悲小剧意义的 渲染,概括悲说痛)悔;恨深的化沉主痛题心(情记。叙文、
本来这就小是说作)者;为照这应首长开篇头叙(事议诗论起名 《长恨歌》的文由、来记。叙这文一、结小尾说富)于抒情色彩,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沦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 “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 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 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 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 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 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 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 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 梨树下”。(李肇《国史补》)
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 诗3000首,在文学上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风清新自然、通俗易懂。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tuò),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首联: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 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杨贵妃死 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 装饰物给唐玄宗看。这句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这句是说, 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卜,预感。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吊白居易 (唐宣宗)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写作缘起
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
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 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 大手笔加工润饰,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 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 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 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 篇传奇《长恨歌传》。
忠贞美丽的爱情被生死阻隔,使人怅恨无穷。
悲
李杨相爱 杨妃受宠
剧
长 (极乐) 明皇迷色
恨 安史之乱
马嵬死别,蜀中伤心。
歌
李思 还都断肠,回宫相思。
李杨共恨 (极悲)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
杨思:玉环送钗,遥寄誓词。
透过唐明皇和杨贵妃这两个人物形象, 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一、讽喻说
二、爱情说 三、双重主题说
不见玉颜空死处。
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
君臣相顾尽沾衣,绳,任其自由移动。骑着
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
东望都门信马归。便走走。
回
京 后
睹 物
思
人
归来池苑皆仍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一、重色倾国 1、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 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云鬓花颜金步摇
借代、夸张、对照手法
动 作 、 神 态 描 写 , 从 各 个 不 同 的 侧 面描写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貌。
2、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此君王不早朝 三千宠爱在一身 夸张 无闲暇,夜专夜
——《兵车行》杜甫
尽日君王看不足
安史之乱
内容赏析:
3.造成长恨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
恨
荒淫逸乐
直因 安史之乱
4.怎样表现恨?
入蜀道上的蜀中肠断 还都路上的追忆怀旧 回京后的睹物思人
入
蜀
道 上
寂 寞
悲
伤
黄埃涣散风萧索,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 云栈萦纡登剑阁。物的悲思。(借景抒情)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孤落冷寂,彻夜相思
层层渲染,反复抒情, 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 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 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生 者 相 思
闻到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 揽衣推枕起徘徊,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 珠箔银屏逦迤开。使者后的震惊、激动 云鬓半偏新睡觉,和惶惑
金屋藏娇
典故
姊妹弟兄皆列土 不重生男重生女 侧面
杨家显贵
• 父亲→齐国公 • 母亲→凉国夫人 • 哥哥→殿中少监 •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 大姐→韩国夫人 • 三姐→虢国夫人 • 八姐→秦国夫人
杨家显贵
• 京城歌谣:
•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解题
长恨歌
长久 遗憾 古诗体的一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恨歌》《琵琶行》 《兵车行》《燕歌行》
结构梳理
一、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长恨的原因。
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二、马嵬生离死别,别后绵绵相思。
渔阳鼙扇动地来……魂魄不曾来入梦 三、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无绝期
艺术特点
1.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虚实结合) 2.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3.运用夸张、对照、比喻、借代等 修辞手法 4.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5.旋律婉转,情韵协调,词采华美
《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
讽喻主题: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
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 行了讽刺和暴露。
爱情主题: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
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双重主题: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
讽刺批评,又有同情歌颂。
作品主题
诗的前半部分讽刺了唐玄宗的 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 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 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 由批评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 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 情。
面对青山绿水,天天 不能忘情,表现了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宗内心的痛苦,乐景
圣主朝朝暮暮情。写哀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触景生情,用月色和铃 夜雨闻铃肠断声。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
表现玄宗的悲痛
还
都
路 上
追 忆
怀
旧
天旋日转回龙驭,于乐事(归途)中
到此犹豫不能去。写 旧地悲情重,过愈,见玉情颜悲不。
马嵬坡下泥土中,见 ,故而犹豫, 叙事见情
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 么作用?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 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 2、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16岁 → 寿王妃 21岁 → 见玄宗 为女道士 27岁 → 册为贵妃 38岁 → 被缢
背景介绍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 玄宗曾经是首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但是, 他与杨贵妃沉迷爱河不仅葬送了自己甜蜜的 生活,而且也给大唐帝国带来空前的政治危 机。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 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 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 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 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颔联: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宵柝,夜间 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 ,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 时的用具。 颈联: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 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 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尾联: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 )为一纪。玄宗实际在位四十五年。南朝乐府歌辞《河 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 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 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 着急与迫切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贵妃凄美寂寞
梨花一枝春带雨。 哀怨的情态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 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但令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 照应玄宗的思念,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白居易
作者介绍
白居易谒见顾况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自幼聪慧、 苦学文,有“兼济天下”“为民 请命”的理想。曾任左拾遗,作 谏官,46岁上疏获罪,被贬为江 州司马,写下《琵琶行》,其后 升任忠州刺史、杭州太守等,官 至刑部尚书。晚年政治热情减退, “独善其身”,少有佳作。
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 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 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 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毕生恨事。
警示后人点,明点中明心题(旨记,叙加文强、悲小剧意义的 渲染,概括悲说痛)悔;恨深的化沉主痛题心(情记。叙文、
本来这就小是说作)者;为照这应首长开篇头叙(事议诗论起名 《长恨歌》的文由、来记。叙这文一、结小尾说富)于抒情色彩,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沦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 “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 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 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 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 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 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 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 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 梨树下”。(李肇《国史补》)
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 诗3000首,在文学上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风清新自然、通俗易懂。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tuò),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首联: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 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杨贵妃死 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 装饰物给唐玄宗看。这句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这句是说, 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卜,预感。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吊白居易 (唐宣宗)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写作缘起
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
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 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 大手笔加工润饰,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 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 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 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 篇传奇《长恨歌传》。
忠贞美丽的爱情被生死阻隔,使人怅恨无穷。
悲
李杨相爱 杨妃受宠
剧
长 (极乐) 明皇迷色
恨 安史之乱
马嵬死别,蜀中伤心。
歌
李思 还都断肠,回宫相思。
李杨共恨 (极悲)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
杨思:玉环送钗,遥寄誓词。
透过唐明皇和杨贵妃这两个人物形象, 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一、讽喻说
二、爱情说 三、双重主题说
不见玉颜空死处。
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
君臣相顾尽沾衣,绳,任其自由移动。骑着
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
东望都门信马归。便走走。
回
京 后
睹 物
思
人
归来池苑皆仍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一、重色倾国 1、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 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云鬓花颜金步摇
借代、夸张、对照手法
动 作 、 神 态 描 写 , 从 各 个 不 同 的 侧 面描写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貌。
2、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此君王不早朝 三千宠爱在一身 夸张 无闲暇,夜专夜
——《兵车行》杜甫
尽日君王看不足
安史之乱
内容赏析:
3.造成长恨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
恨
荒淫逸乐
直因 安史之乱
4.怎样表现恨?
入蜀道上的蜀中肠断 还都路上的追忆怀旧 回京后的睹物思人
入
蜀
道 上
寂 寞
悲
伤
黄埃涣散风萧索,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 云栈萦纡登剑阁。物的悲思。(借景抒情)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