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地理试题(2)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保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地理试题(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读下图“某时中国气象卫星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1.a表示_____()
A.云区B.雨区
C.卷云D.台风
2.b最有可能表示_____()
A.平原B.高原
C.盆地D.丘陵
3.c是_____;e是_____()
A.台湾(岛屿);海南(半岛)
B.台湾(岛屿);海南(岛屿)
C.台湾(半岛);海南(半岛)
D.海南(半岛);台湾(岛屿)
4.d表示_____()
A.海B.洋
C.水库D.湖
5.预计这段时间中国南方的天气会是_____()
A.B.
C.D.
6.f表示_____()
A.海峡B.海洋
C.运河D.江水
【答案】1.A
2.A
3.B
4.B
5.A
6.A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a区显示的是白色,因此是云区,A正确,故选A。
2.读图可知,b去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因此其可能是平原,A正确。
故选A。
3.读图可知,C是一个岛屿,且位于我国福建省附近,因此是我国的台湾省,E位于我国的南边,因此是海南省。
B正确,故选B。
4.“海”是指大洋靠近陆地的地方,“洋”一般远离大陆,位于海洋的中部,是海洋的主体。
读图可知,d远离大陆,因此是属于“洋”。
B正确,故选B。
5.读图可知,我国南方上空云量较少,因此接下来会是晴天,A正确。
故选A。
6.读图可知,F位于东南亚,是马六甲海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A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天卫星地图的识别。
2.下列界线中,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是:()
A.横断山脉B.长江一线C.秦岭—淮河一线D.太行山—黄河一线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是我国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该线以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以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故选C.
【点睛】
秦岭、淮河线是中考的常考点,学习时可采用对比法,提高记忆效率.
3.2019年4月10日,美国、中国、智利、比利时、丹麦和日本等国同时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下图是EHT(事件视界望远镜)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黑洞照片分别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和日语发布,其中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汉语、英语B.英语、西班牙语
C.英语、汉语D.日语、西班牙语
2.黑洞照片是由EHT拍摄的,EHT是由遍布世界各地的八个望远镜组成。
对比八个望远镜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a位于大西洋中的岛屿上B.b所处的纬度位置最高
C.c位于非洲大陆上D.d位于南半球
3.由于EHT此次观测的波段容易受地球水汽的干扰,因此望远镜多分布在()
①暖湿的平原地区②海拔较高的地区
③寒冷的极地地区④干旱的沙漠地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C
2.D
3.D
【解析】
1.黑洞照片分别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和日语发布,其中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英语和汉语,故选C。
2.由图可知,图中a是位于太平洋中的岛屿上;b所处的纬度位置并不是最高,在南极点上也有观测黑洞的望远镜,是纬度最高的;c位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上;d位于赤道以南的南美洲西海岸。
故选D。
3.由于EHT此次观测的波段容易受地球水汽的干扰,因此望远镜多分布在降水少的极地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海拔较高的地区,暖湿的平原地区降水丰富,不适合放置,故选D。
4.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表起伏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
C.地势中间高,四周较低
D.地形类型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亚洲的地形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上是中部高、四周低,导致大多河河流由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亚洲地形、地势的有关知识.
5.读亚欧大陆分布图,图中四地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A.A地—乙B.B地—丙C.C地—丁D.D地—甲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大陆性气候强烈,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
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判断气候类型,先根据最低月均温,判断所在的温度带,再根据降水分布确定气候类型,其顺序是先“以温定带”,再“以雨定型”。
【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
甲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全年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气候全年炎热,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丙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为温带季风气候。
A地为中南半岛,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B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C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位于亚洲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A对应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亚洲气候的分布和气候图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
6.国庆期间,你的好友丽丽来三亚旅游,你为她选择有利于寻找景点的地图是()
A.三亚市导游图B.海南省导游图C.海口市导游图D.中国导游图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地图按的内容分为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地形图和专题地图三种。
按区域范围分: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
按专题学科分: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
按应用分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选择地图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详解】
在三亚旅游应选择三亚市导游图,海南省导游图和中国导游图范围太大,不详细,海口市和三亚市是两个不同的城市,所以丽丽来三亚旅游,应为她选择有利于寻找景点的地图是三亚市导游图。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的选择,理解解答即可。
7.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中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
A.煤铁资源不足B.科技力量薄弱
C.淡水资源短缺D.交通运输落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和京津唐工业基地,这里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包括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雄厚的科技力量,以及便利的交通,不利条件是淡水资源不足,故选C。
8.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最高点的海拔高度为( )
A.300m B.480m C.200m D.400m
2.图中正确的描述是( )
A.甲处的坡度较陡B.乙处的坡度较陡
C.高度:D﹥A﹥B﹥C D.如果有一条小河,一定沿虚线流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最高点的海拔高度为480m,故答案选B。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可知,甲处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故A正确;乙处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故B错;高度:D﹥A=B=C,故C错;山谷是集水线,易形成河流,图中甲乙虚线处不是山谷,不能形成河流,故D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A。
9.读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23~24 题。
1.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2.下列哪个地区的聚落最容易演变到第③阶段
A.干旱的沙漠地区B.暖湿的平原地区
C.寒冷的极地地区D.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乡村到城市的演变过程是村庄-集镇-城镇-城市;读图可知,①为城镇;②为村庄;③为城市;由题意可知,选项D符合。
2.较大城市的形成主要在河流干流与支流的交汇处或者是河流的入海口处;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合人居住,故A错;暖湿的平原地区,往往形成较大城市,故B正确;寒冷的极地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合人居住,故C错;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居住,故D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B。
10.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D
【解析】
【详解】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D符合题意。
【点睛】
识记亚洲的气候特点。
11.日本发展经济最需要从国外引进或进口的是
A.发达的科技B.高素质的劳动力
C.高效率的管理经验D.煤、铁、石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属于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所以是错误的,D、日本矿产资源贫乏,是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所以日本发展经济最需要从国外引进或进口的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使日本经济依赖国际市场.故选:D。
12.读漠河、上海、海口和吐鲁番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四城市7月份平均气温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A.南北气温差异大B.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C.东西气温差异大D.少数地方高温
2.图示中②③④三城市在降水分配上的共同特点是
A.高温季节降水较多B.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C.冬春季节没有降水D.雨季同时开始和结束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根据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
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进行分析解答。
1.从图中看出,四城市7月份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都比较高;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从图中看出,②、③、④三城市在降水分配上共同特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也就是高温期降水较多,由此可见三城市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降水较少;三城市雨季开始和结束时间不一致;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气候资料图判读,认真读图分析解答。
1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近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两者的热力性质不同,气温差异明显,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同纬度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由以上分析可知,故ABC正确,D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根据题意选D。
【点睛】
该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解答即可。
14.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
A.塔里木河B.珠江C.黄河D.长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灌溉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
宁夏平原位于黄河上游,其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故C符合题意。
15.下列农作物属于南方的是
A.小麦B.玉米
C.甘蔗D.甜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属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油菜、甘蔗及亚热带、热带水果,以上四种农作物中,小麦、玉米和甜菜主要种植在北方地区,故选C。
16.读轮廓示意图,关于下图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B.②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印度两国相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①省是我国大陆位置最偏南的省-广东省,曾母暗沙位于海南省,故A错误。
②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云南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傣族,故B错误。
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故C正确。
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相邻,没有跟印度相邻,故D错误。
根据题意可知,故选C。
17.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农业现代化和专门化程度极高,为世界农业强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大西洋B.②为落基山脉
C.③为乳畜带D.④为首都纽约
2.有关③农业带发展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气候适宜,水源充足
C.劳动力丰富,便于精耕细作D.科技发达,专业化生产
【答案】1.B
2.C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①为太平洋,②为落基山脉,③为玉米带,④为首都华盛顿。
所以正确的是B。
2.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需要的劳动力少。
所以不正确的是C。
18.中东大多数居民信奉()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犹太教D.佛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宗教成分复杂,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中东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多讲阿拉伯语,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中东地区的宗教的分布,牢记即可。
19.漫画《分“田”》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乱砍滥伐B.超载放牧C.围湖造田D.乱占耕地
【答案】D
【解析】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分布不合理,耕地资源少,漫画《分“田”》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它用地乱占用耕地,使耕地资源更加紧张。
【点睛】
本题考点,识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0.东北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保护湿地
B.保持水土
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东北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因为这里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土壤肥沃,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周围有许多山地,故选D。
21.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的地区不包括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D.东南地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故答案选D。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石油资源的分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2.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A省区的简称、B省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A.黔、南昌B.赣、长沙
C.湘、贵阳D.黔、长沙
2.国庆期间小明乘高铁从上海到昆明旅游,沿途看不到的景观是()
A.成片的稻田B.漫山遍野的茶园
C.小桥流水村落D.荒漠、戈壁、草原
【答案】1.D
2.D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A省区是贵州省,该省简称“贵”或“黔”,B省区是位于贵州东部的湖南省,该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长沙,故选D.
2.由上图可知,暑假期间小明乘高铁从上海到昆明旅游,沿途可看到成片的稻田,还能看到漫山遍野的茶园和小桥流水村落,但看不到荒漠、戈壁和草原,沿线多是农作物和树木为主,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沪昆高铁的有关知识.
23.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这是因为()
A.雨热同期,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B.靠近海洋,受台风影响大
C.人口众多,植树造林力度大D.地势低平,多为平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我国东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详解】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普遍种植水稻,而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却是降
水很少,沙漠广布,原因是我国江南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的种植,成为鱼米之乡;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显著的季风气候,理解解答即可。
24.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地球上的五带
C.中国比美国先看到日出D.徐州白天与黑夜在不断交替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25.我国许多自然资源具有“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
下列自然资源中,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耕地B.水资源C.森林D.草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耕地、水资源、森林都具有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草地具有西多东少的分布特点,D对,ABC错。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A处地球,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公转.
(2)在图中A、D间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照在上.
(4)观察“家乡二分二至太阳光线图”,当光线从①路射入室内时,地球公转到图中的位置.(5)神舟十一返回舱于2016年11月18日返回,着陆地点的经纬度是112°42°E,42°28°N.返回舱着陆时,地球公转到图中两点之间,这时北半球昼长(大于、小于)夜长.
【答案】(1)逆;太阳;
(2)如图:
(3)北回归线;
(4)D;
(5)CD;小于.
【解析】
【分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为3月21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详解】
读图可知,(1)观察A处地球,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3)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照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观察“家乡二分二至太阳光线图”,当光线从①路射入室内时,射入屋内的光照面积最大,北半球太阳的高度角最小,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公转到图中D位置。
(5)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11月18日地球公转到图中C(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D(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两点之间,这时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图示记忆解答。
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如图1为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图2为台湾岛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3为台湾山脉南段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
台湾的稻米、甘蔗、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主要
分布在。
比较台湾岛东、西部的降水量,部降水较多,主要影响因素是。
台湾岛上树种繁多,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试分析原因。
台湾岛西部利于发展农业,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
【答案】(1)西部平原
(2)东地形
(3)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热量充足;地形多为山地,台湾山脉海拔高,森林呈垂直变化,台湾的树种丰富。
(4)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西部地形平坦;水资源充足等。
【解析】
【分析】
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物产富饶,台湾有“水果之乡”,“海上米仓”、“东方甜岛”、“兰花之乡”、“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称。
被称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详解】
(1)读图1可知,台湾的稻米、甘蔗、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平原。
因为西部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读图2可知,比较台湾岛东、西部的降水量,东部降水较多,因为东部位于山地的迎风坡,西部位于背风坡,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3)读图3可知,台湾岛上树种繁多,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因为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热量充足;地形多为山地,台湾山脉海拔高,森林呈垂直变化,台湾的树种丰富。
(4)从气候看,台湾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从地形看,西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等。
所以台湾岛西部利于发展农业。
【点睛】
该题考查台湾的物产、农业、气候等,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2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左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纬线)上。
(2)依据右图“新邵气候统计资料图”判断,新邵位于_________带(五带)。
(3)左图图示日期新邵是________(季节),此季节新邵的气候具有________的特征。
【答案】北回归线(23.5°N)北温带夏季高温多雨(炎热多雨)
【解析】
【分析】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传产生的现象有昼夜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等等。
【详解】
(1)图中显示北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因此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根据图中所示,该地1月最低气温在0ºC以上,说明是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而且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因此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因此是五带中的北温带。
(3)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夏至日,因此此时新邵是夏季,因为新邵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因此此时新邵的气候具有高温多雨的特征。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