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5古诗词三首——牧童 导学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牧童》导学案
年级: 五 学科: 语文 编号: 小组: 姓名: 本周习惯: 踏实认真预习,积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课 题:《古诗词三首——牧童》 课 型:精读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我会写“牧、蓑”两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
(重点)
2、我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会说诗意。
(重点)
3、通过学习古诗,我能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重难点) 【时间预设】
导入2′ 合作学习 10′预展 5′展示探究18 ′ 达标检测5′ 【知识链接】
1.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我知道“八仙”是指: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学习流程 教与学
【自主预习】(相信自己也能把预习做到最好,认真多读,认真思考,认真写就能) 1、我能认真读诗句,学习生字词,并能读正确、读好!任务一 ★①词语我会读正确:(光会读可不够,读好才是本事) (草铺横野)( ) 牧童、蓑衣 铺 ( )( ) ★②词语意思我理解: 牧童: 铺: 野: 弄: 蓑衣:
★③我能写出这个字的正确笔顺:(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重点,书写一定要一笔一画、规范)
蓑
2、理解诗意。
任务二 ★①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②诗句意思我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从这两句诗里,能看出写到了什么? , , , 。
想象一下,“草”是什么样子? 。
想象一下,“野”是什么样子? 。
从这两句诗里,能听到什么? 。
想象一下,“晚风”给你怎样的感觉? 。
“六七里”“三四声”是确切的数字吗?怎么理解?。
方法一点通: 学习古诗的方法:
1、借助注释、插
图和工具书理解; 2、联系上下文;
3、想画面;
4、反复诵读。
在认真多读诗句
和思考的基础上,努力用自己的话
概括。
词语意思理解了、懂了,课文才能懂,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可以解决。
要有感情,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一人朗读、多
人朗读、多人轮读等),要读出节奏、韵味。
从季节上来思考。
通过读诗,能知道
全诗写到的人是:
★③通过上面的学习,这两句的诗意,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理解诗意、感受全诗。
任务三
★①诗句意思我理解。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是在什么时候归来的? 。
“卧”是什么意思? 。
结合课本第22页插图,说一说对“卧月明”的理解: 。
从上面两句诗中,能知道牧童回来做了 件事情?分别是: ★②结合课本第22页插图,想象一下画面,说一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③有感情再读全诗,体会牧童的生活,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用词语概括) 【导入新课】
1、童年是人生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它充满乐趣、充满冒险,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牧童的童年,去感受和体会一下他的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 群学:组内交流、学习【自主预习】1、2、3 【展示探究】 1、抽签、预展。
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
★①我要正确默写这首诗:
★②连线,体会数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诗句 作用 草铺横野六七里 形容声势浩大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形容距离很远 飞流直下三千尺 泛指原野广阔 桃花潭水深千尺 突出乡村傍晚寂静
★③我能把《牧童》改成一篇小短文。
(课下、选做) 【总结评价】
本节课,我的收获: 。
第一步:讨论要展示哪些内容(根据情况选重点)。
第二步:快速分配任务。
第三步:开动脑筋想出有效的展示方式,还可征求他人建议。
第四步:练一练自己的任务。
标上序号,这样会
清晰、明了。
通过讨论、查证,快速、高效形成统一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