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空秆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正常情况下进入抽雄吐丝期会有1个或多个雌穗长出,授粉后籽粒发育成熟,形成经济产量。

在田间生产中,经常会有玉米不结雌穗或者结雌穗但不能形成经济产量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玉米空秆。

正常情况下玉米空秆情况发生较少,但有时个别地块的空秆率较高,可达10%以上甚至更高,对玉米产量有很大影响。

1产生原因
1.1品种因素。

一般正常渠道购买的种子都是经过审定和检验合格的,不会有问题。

但小商贩销售的种子会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先天性不育或不适合当地的品种种植后会出现大量空秆。

1.2气温因素。

玉米在孕穗、抽穗吐丝及受粉时期气温异常,会对玉米雄穗形成与发育产生影响。

气温长时间达35℃以上可造成花粉失去活性和散粉困难,高温还可造成玉米雌穗滞育、分化异常,造成雌穗吐丝延迟、授粉不良,不耐高温的品种表现尤为明显。

有些不耐低温的玉米品种在雌穗授粉后遭受低温会造成雌穗不能正常发育。

1.3降雨因素。

玉米在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遇到降雨过少、田间干旱,可造成根系弱、植株弱小,雌穗不能正常发育产生空秆;抽穗期严重干旱可使雄穗抽穗散粉提早而雌穗抽穗吐丝延缓,影响正常授粉。

授粉期连续阴雨天气,田间空气湿度大,影响雄穗散粉和雌穗受粉,造成玉米空秆。

1.4种植密度因素。

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就是该品种的推荐密度。

种植密度小尽管单株产量增加,但从单位面积产量看会造成减产;种植密度大,田间郁闭影响通风透光,植株严重徒长,空秆率明显增加。

1.5病虫影响、机械损伤、倒伏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造成植株养分供应不足,造成玉米空秆。

黑粉病、丝黑穗病等病害还能够直接破坏雌穗结构,直接造成玉米空秆。

1.6营养供应因素。

一般生产100kg玉米籽粒吸收养分约为氮
2.5kg,五氧化二磷1.1kg,氧化钾2.2kg。

但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各种养分的需求量不同。

对氮的需求高峰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到抽穗吐丝期,进入籽粒灌浆期后需求量明显减少。

玉米对磷的需求高峰期也是抽穗吐丝期,后期需求量下降;但苗期缺磷会出现幼苗紫叶现象,且根系不发达。

玉米对钾的需求高峰在拔节至孕穗期,以后缓慢停止。

各时期营养元素供应不足或过多,以及各营养元素供应失衡都可能造成玉米空秆的产生。

2防治措施
2.1选择优良品种。

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考虑当地农民种植管理习惯,合理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近几年,锦州地区水旱灾害频发,可选择抗旱耐涝、抗病虫的高产稳产品种。

2.2合理确定播种密度。

每个经过审定的玉米品种包装袋上都有一个合理的推荐密度。

一般叶片平展、半平展型品种推荐种植密度为2000~3500株/亩,叶片上冲型品种推荐种植密度为4000~5500株/亩。

推荐种植密度就是最科学的留苗密度。

密度过大容易造成空秆增多,密度过小会造成单位面积减产。

2.3优化施肥。

根据玉米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要合理选择肥料的种类,科学确定最佳施肥量。

锦州地区玉米一般采用一次施肥模式,建议底肥选择氮磷钾含量26-10-12或26-12-12的缓控化肥40~50kg/亩,施用时做到缓控化肥侧方深施,种子化肥隔离10cm以上,另施高磷种肥5~10kg/亩。

2.4加强田间管理。

运用深翻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

精细播种,注重苗期管理,及时消灭杂草,科学防控田间病虫害。

2.5轮作倒茬。

锦州地区玉米重茬现象较为严重,容易引起病虫害发生和土壤有害物质的积累,中微量元素缺乏,空秆过多。

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倒茬2~3年,能够缓解这些问题。

2.6抗旱排涝。

玉米生长阶段特别是大喇叭口到吐丝期遇严重干旱影响植株授粉结实,有条件的地块要及时灌溉抗旱,确保正常抽穗、授粉,避免空秆率过高。

生育期如遇降雨过多,也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特别是低洼地块。

2.7及时割除空秆植株。

田间出现空秆植株,要及时割除清理,能够避免空秆植株继续吸收养分水分,改善邻近植株的通风透光水平。

玉米空秆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贾冰
(锦州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辽宁锦州121000)植物保护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第4期
3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