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诊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中医诊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国粹崛起,中医老树发
新芽
来源:浙商证券发布时间:2022/03/04
1. 市场:健康管理独具优势,中医诊疗渗透
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常发、亚健康人群扩大等背景下,中医独具优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 年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 13.5%。

同时,学生群体、高压行业人群、育龄人群等也面临疲劳、失眠、痘痘、脱发等亚健康问题。

此外,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中国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因慢性病死亡占88.5%。

中医以“望闻问切”为看诊方式;以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变化为判断依据;以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为治疗手段,在慢性病及健康管理上具有独到优势,可全周期覆盖客户需求(预防→诊疗→康复保养)。

在老龄化、亚健康及慢性病普遍的背景下,中医焕发新机。

中医潮崛起,年轻一代接受度提升。

一些产品如熬夜大补茶、阿胶咖啡、枸杞拿铁将中医药养生元素与日常消费食饮结合,大大提升Z世代对中医的接受度,中医药养生及诊疗呈现年轻化特点。

据阿里健康发布的《双 11 家庭健康储备洞察报告》,2021年双十一中药下单人数同比增长近 4 倍,其中 80 后 90 后占近 6 成;滋补经典方成交额同比增长近 3 倍,中医药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疫情期间中医科学性得到一定验证。

中医源远流长,曾深刻影响亚洲医学的发展。

18 年 10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凸显国际社会对中医的肯定。

抗疫期间中医表现亮眼,进一步催化中医需求。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余艳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7万余例确诊病例使用了中医药,使用率达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例使用中医药,使用率达90.6%。

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疫情持续数年,对民众医疗和健康管理认知影响深远,驱动中医渗透率持续提升。

国家政策倾斜,加速中医诊疗渗透。

近年来多项政策落地,旗帜鲜明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其中 2021 年 12 月《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对中医药服务给出具体发展指导,明确具体措施,未来相关政策预计加速出台,利好行业发展。

图:中医诊疗渗透率持续提升
中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医诊疗复合增速领先。

据 Frost&Sullivan 计算,2020 年中医行业规模为 9940 亿元,预计 2030 年达 2.97 万亿元,对应 CAGR 为12%,远高于同期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增速。

其中,中医诊断治疗服务 2020 年市场规模为 3460 亿元,预计 2030 年达 1839 亿元,对应 CAGR 为 18%。

量价拆分来看,据 Frost&Sullivan,预计 2020/2025/2030 年中医诊疗门诊人次分别为 12/16/20 亿人;对应次均消费约 288/622/930 元,中医诊疗预计实现量价双升。

2. 趋势:“互联网+”破局中医看病难
针对中医诊疗看病难,标准化程度较低的两大痛点,互联网+或为破局之路。

痛点 1:公立机构资源饱和+医师稀缺+区域资源分配不均,看病难。

1)公立&民营中医诊疗资源供需错配。

据国家卫健委,2019 年中医院仅有 1%的中医医疗资源,但需满足 37%的患者需求。

据中医药管理局,相对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医师工作强度、病床使用率等均负荷较高。

2)中医师尤其是资深医师稀缺。

中医诊疗较少使用医疗仪器,相对西医更加依赖医生个人能力。

据国家卫健委,2019 年全国中医师 62 万人,其中资深中医师占比仅 15%;据 Frost&Sullivan 测算,2030 年中医师预计将达 114 万人,
CAGR 为 5.7%。

截至 21H1,全国仅 56 名国医大师。

中医师尤其是资深医师短缺,专业团队的绑定与建设将构筑行业壁垒。

3)区域资源分配不均,低线城市较难享受优质中医服务。

大多数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位于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低线城市的人们难以获益于优质中医服务。

痛点 2:中医药供应链复杂,标准化难度较大。

主要系 1)中药饮片多样化、分散化,中医行业供应链较长,效率相对低下。

固生堂使用的饮片超 1000 种,成本排名前 50 的饮片不足药品总成 30%。

2)《中国药典》及其他中医相关权威文献载列的标准不同,对挑选及检查中药材及中药饮片造成困难。

3)追踪能力不足、易出现掺假情况。

图:中药饮片复杂化、多样化
针对资源错配与医师紧缺问题,“互联网+”医疗或是破局之路。

近年部分拥有线下门店的中医服务商开始发展线上医疗服务,包括咨询诊断、处方服务及产品销售等。

该模式较单一的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模式,可打破时空限制,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医师资源有效配置,抢夺消费者心智。

据 Frost&Sullivan,布局“线上+线下”模式的中医服务商市场规模自 2015 年的 51 亿元提升至 2019 年的 692 亿元,CAGR 高达 91.8%。

预计 2030 年将增至 1.8 万亿元,CAGR 达34.5%,渗透率由 0.9%提升至 60.6%,成为行业主要发展模式。

考虑到平台建设和营销推广时滞,以及线上诊疗用户存在黏性,先发布局线上诊疗的玩家有望在后续竞争中享受数字红利,加速跑出。

私营中医诊疗市场分散,固生堂为线上+线下布局的私营中医诊疗龙头。

私营中医诊疗市场: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 年中国中医类诊所数量近 6 万家。

据 Frost&Sullivan 测算,以 2020 年收入口径计算,私营中医诊疗服务
市场规模占中医诊疗行业的 42%。

其中头部玩家以连锁药房或综合性中药集团为主。

NO.1 玩家收入占比仅 2.9%,CR4 仅 7.4%,市场高度分散。

“线上+线下”布局的私营中医诊疗市场:据 Frost&Sullivan,2020 年中国拥有线上 +线下医疗服务网络的私营中医服务商市场规模分别为 241 亿元,私营+公立合计规模 1057 亿元,私营规模占比仅 22%。

固生堂 2020 年诊疗收入为8.92 亿元,在私营中医诊疗市场中市占率为 3.7%,在整体中医诊疗市场中市占率为 0.8%,均为行业第一名。

此外,固生堂在医师数量、机构数量及布局城市方面均领先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