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剂的应用-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
涂料抗静电剂使用方法的新说明
涂料抗静电剂使用方法的新说明涂料抗静电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涂料辅助材料,广泛应用于静电敏感场所,如电子工业、粉体涂装、医疗设备等领域。
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电荷积聚、电击、灰尘沉积等问题。
然而,涂料抗静电剂的具体使用方法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或误解。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涂料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涂料抗静电剂的基本原理和分类1. 涂料抗静电剂的基本原理:涂料抗静电剂通过改变表面电荷分布,减少静电积聚的产生,从而达到抗静电的效果。
2. 涂料抗静电剂的分类:根据其成分和性质的不同,涂料抗静电剂可分为有机抗静电剂和无机抗静电剂两大类。
有机抗静电剂通常包括聚合物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等,而无机抗静电剂则主要为金属粉末。
二、涂料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1. 预处理:在涂料抗静电剂施工前,应对待处理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去污,确保表面平整、干燥、无油污和灰尘等杂质。
2. 涂料施工:涂料抗静电剂一般作为添加剂加入涂料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确保涂料中的抗静电剂均匀分散。
3. 涂料干燥:涂料施工后,应将其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适当的干燥时间,以确保涂料充分固化和抗静电效果发挥。
三、涂料抗静电剂的优点和应用1. 优点:- 抗静电效果好:涂料抗静电剂可以有效地控制静电现象,降低电荷积聚和放电的发生。
- 耐久性强: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充分固化,涂料抗静电剂可以长期维持其抗静电功能,不易受到环境和使用条件的影响。
- 装饰性能良好:涂料抗静电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颜料和涂层的光泽、颜色和质地,同时具备良好的装饰效果。
2. 应用领域:- 电子工业:电子产品的制造和装配过程中,静电对元器件的损害是一个重要问题。
涂料抗静电剂的应用可以避免静电引起的故障和损坏。
- 粉体涂装:在粉体涂装过程中,静电会导致涂料不均匀、质量下降。
使用涂料抗静电剂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涂层更加均匀、高质量。
- 医疗设备:涂料抗静电剂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表面处理,有效降低静电积聚,减少细菌滋生和污染。
抗静电剂的分类及应用
抗静电剂的分类及应用抗静电剂是一类添加在树脂或涂布于高分子材料表面以防止或消散静电荷产生的化学添加剂。
抗静电剂自身没有自由活动的电子,属于表面活性剂范畴,它通过离子化基团或极性基团的离子传导或吸湿作用,构成泄漏电荷通道,达到抗静电的目的。
分类及特性【1】【3】表1为抗静电剂的主要种类抗静电剂按照使用方式可分为外部抗静电剂和内部抗静电剂两大类。
外部抗静电剂是把抗静电剂以一定浓度溶于醇或醇-醇混合溶液中,对塑料制品表面进行涂覆或浸渍,经过烘干或凉干抗静电剂牢固地结合在制品表面。
使用时不影响聚合物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但因摩擦、洗涤或向聚合物内部迁移而逐步减少,因此,处理后抗静电效果难以持久。
内部抗静电剂是在聚合物材料加工前或加工中加入的,其分子分散在聚合物分子之间,表面的抗静电剂损失后,能及时迁移到制品表面,使其保持持久的抗静电效果。
按照作用的耐久性又分暂时性抗静电剂和耐久性抗静电剂;按照抗静电剂的结构特征又可分为:无机盐类、表面活性剂、无机半导体、电解质高分子和有机半导体高聚物等,下面重点介绍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
这类抗静电剂按分子中的亲水基能否电离,以及离子化特征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
1.阴离子型抗静电剂在这类抗静电剂中,分子的活性部分是阴离子,其中包括烷基磺酸盐、硫酸盐、磷酸衍生物、高级脂肪酸盐、羧酸盐及聚合型阴离子抗静电剂等。
其阳离子部分多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离子、铵、有机胺、氨基醇等,广泛用于化纤油剂、油品等的抗静电剂。
在塑料工业中,除了某些烷基磷酸酯、烷基硫酸酯及其胺盐用作外部抗静电剂外,一般较少用作内部抗静电剂使用。
2.阳离子型抗静电剂阳离子型抗静电剂主要包括胺盐、季铵盐、烷基氨基酸盐等。
其中季铵盐最为重要,抗静电性能优良,对高分子材料有较强的附着力,广泛用作纤维和塑料的抗静电剂。
但是,有些季铵盐化合物热稳定性差,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并且与某些着色剂和荧光增白剂反应,作为内部抗静电剂使用受到限制。
高分子塑料抗静电剂的机理分析和应用
高分子塑料抗静电剂的机理分析和应用高分子塑料是以树脂为基体,添加填料、着色剂、抗静电剂、填充剂和其他助剂等制成的。
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静电,导致摩擦和磨损,影响其使用性能。
另外,随着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汽车、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等,静电现象也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和使用抗静电剂,以提高塑料制品的抗静电性能。
高分子塑料抗静电剂是一种添加到高分子树脂中的添加剂,主要是为了防止或减少摩擦起电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高分子塑料;抗静电剂;机理分析;应用引言塑料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或减少摩擦起电现象发生的添加剂。
它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均匀,可使聚合物的导电性能提高,从而起到防止或减少静电产生的作用。
随着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的扩展和制品要求的不断提高,塑料抗静电剂在塑料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有许多厂家生产抗静电剂,其中有些抗静电剂还在不断改进中。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聚合物材料中存在静电起电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抗静电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抗静电剂的种类、抗静电性能指标、应用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1.无机抗静电剂无机抗静电剂是指在塑料制品中添加少量无机氧化物、氯化物和硅酸盐等。
由于无机抗静电剂价格便宜,又有抗静电效果,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抗静电改性。
目前常用的无机抗静电剂主要有:硅烷偶联剂、金属氧化物、硼酸盐、铝酸盐和钛酸盐等。
无机抗静电剂的主要优点是:价格低廉,工艺简单,效果好,耐候性好,无毒,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害。
但是其缺点是: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不能用于有色塑料制品。
另外,无机抗静电试剂中的活性元素会与塑料制品中的有机成分发生反应,使塑料制品失去原来的性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无机抗静电试剂。
2.导电高分子导电高分子是指在分子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在较低温度下发生链转移反应的高分子。
在高温下,可使其导电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抗静电剂的应用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陈宇王朝晖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江门,529141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静电危害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
(1)在加工具有较大表面积的塑料制品如薄膜、纤维或粉料时,静电力严重干扰加工过程,阻碍薄膜或纤维的正常缠绕。
在薄膜加工过程中,薄膜间会发生粘连,同时薄膜的可印刷性也会被静电削弱。
粉状物料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结团或架桥现象。
(2)大多数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因静电吸附灰尘,极大的影响了商品的外观、卫生性和功能性。
如农膜表面因静电吸附灰尘会影响薄膜的透光性,从而影响棚内作物的生长。
(3)在电子产品的塑料薄膜包装中,放电过程有可能损坏产品:如电子芯片的封装和拆卸。
防止聚合物表面产生静电的方法主要有空气离子化法、加湿法、金属接触放电法、辐射线法、导电物质导入法、表面形成吸湿膜法、化学处理变性法及应用抗静电剂等。
其中,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是掺入导电物质和添加抗静电剂。
加入的导电物质一般为金属粉或金属短纤维、导电炭黑、导电聚合物短纤维等,能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表面电阻率<106Ω)或抗静电性(表面电阻率在106~108Ω之间)。
金属化合物的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价格较高,普通制品承受不了。
目前应用最多的抗静电方式是添加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或能有效地消散静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
使用抗静电剂的方式是在制品表面涂敷或内添加。
从抗静电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指标表面电阻率可用于区分抗静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区别,如表1所示:表1 导电材料和抗静电材料的表面电阻率/Ω(23℃,RH50%)导电材料静电消散材料抗静电材料绝缘材料<106106~108108~1012>1012<106106~109109~1012>1012<106106~108108~1013>1013目前就导电、抗静电材料的分界线说法不一,导电材料与静电消散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5或106Ω,静电消散材料与抗静电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8或109Ω,抗静电材料与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12或1013Ω。
抗静电剂作用
抗静电剂作用
嘿,你问抗静电剂作用啊?那咱就来唠唠。
这抗静电剂啊,作用可不小呢。
首先呢,它能减少静电产生。
你想啊,有时候咱碰到一些东西,“啪”的一下就被电到了,那可难受啦。
抗静电剂呢,就像个小卫士,阻止静电的产生。
比如说在塑料啊、纺织品这些容易产生静电的东西里加上抗静电剂,就没那么容易被电到喽。
然后呢,它还能消除已经产生的静电。
要是不小心有了静电,抗静电剂就赶紧行动起来,把静电给消除掉。
就像消防员灭火一样,把静电这个小“火”给扑灭。
这样就不会被静电弄得心烦意乱啦。
接着呢,抗静电剂能让东西表面更光滑。
静电会让东西表面变得粗糙,不好看。
抗静电剂就像个美容师,让东西的表面变得滑溜溜的,看着就舒服。
还有啊,它能提高东西的使用安全性。
要是静电太多,可能会引起火灾啥的,那可就危险啦。
抗静电剂就像个保镖,保护着我们的安全。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我有个朋友,他在一个电子厂工作。
他们厂里生产的电子产品很容易产生静电,经常会把零件弄坏。
后来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抗静电剂,哇,静电问题就解决了。
零件也不容易坏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
他说这抗静电剂可真是个好东西。
总之呢,抗静电剂的作用就是减少静电产生、消除静电、让东西表面更光滑、提高使用安全性。
只要有了它,我们就能远离静电的困扰,让生活更美好。
让我们一起认识抗静电剂,用好抗静电剂吧。
抗静电剂类型、机理以及效果影响因素
一.抗静电剂的典型之阳早格格创做1.1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阳离子型抗静电剂主要有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磷酸盐、烷基酚散氧乙烯醚硫酸盐等.多用做化纤油剂战油品的抗静电剂 , 正在塑料工业中除某些烷基磷酸 (或者硫酸) 酯用于散氯乙烯 (PVC) 战散烯烃做内混型抗静电剂使用中 , 大多用做中涂型抗静电剂.此类抗静电剂耐热性及抗静电性效验劣同 , 然而对于透明造品有不利效率.1.2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阳离子型抗静电剂主要有季铵盐类、烷基咪唑啉阳离子等, 其中季铵盐类最罕睹.此类抗静电剂极性下, 抗静电效验劣同 , 对于下分子资料的附效力较强 ,多用做中涂型抗静电剂 , 偶尔也用做内混型抗静电剂, 主要用于合成纤维、PVC、苯乙烯类散合物等极性树脂.然而热宁静性好, 且对于热敏性树脂的热宁静性有不良效率 , 也存留分歧程度的毒性或者刺激性 , 正在食品包拆资料上不宜使用.1.3 二性型抗静电剂二性型抗静电剂主要有苦菜碱、烷基咪唑啉盐战烷基氨基酸等, 其最大个性是分子内共时含有阳离子战阳离子基团, 正在一定条件下可共时隐现阳离子型战阳离子型抗静电剂效率 , 正在应用中与其余典型抗静电剂有劣良的配伍性 , 对于下分子资料附效力较强 , 然而热宁静性较好.1.4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主要有脂肪酸多元醇酯、烷醇胺、烷醇酰胺以及脂肪酸、脂肪醇战烷基酚的环氧乙烷的加成物等, 其中应用最广大的是前3种.那一典型的抗静电剂虽然自己不克不迭离解为离子 , 无法通过自己导电去揭收电荷 , 抗静电效验不迭离子型抗静电剂 , 然而是其热宁静性劣同 , 普遍对于下分子资料不爆收有害效率, 普遍产品无毒或者矮毒, 而且具备劣良的加工本能.1.5 下分子永暂型抗静电剂下分子永暂型抗静电剂是指分子内含有散环氧乙烷链、散季铵盐结构等导电性单元的下分子散合物,包罗散环氧乙烷、散醚酯酰胺、含季铵盐的 (甲基)丙烯酸酯共散物战含亲火基的有机硅等 , 个性是抗静电效验少期 , 不受揩拭战洗涤等条件效率 , 对于气氛的相对于干度依好性小 , 不效率造品的板滞本能战耐热本能, 然而增加量较大(普遍为5 %~20 %) , 代价偏偏下.有机硅下分子链果具备弹性的螺旋形结构 , 经处理后甲基背气氛定背排列 , 可使织物获柔硬、润滑战防火功能 , 然而含亲火基的有机硅可抗静电.暂时有机硅抗静电剂有下列几种: ①硅氧烷战散氧乙烯醚共散物.用乙酰氧基启端的散烯丙基散氧乙烯醚与散甲基含氢硅氧烷举止加成, 爆收接联而产死下分子抗静电剂.用于锦纶、涤纶的抗静电整治, 能使表面电阻率落矮到103Ω~104Ω; ②氨丙基散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氯丙烷的反应物.动做抗静电剂 , 易溶于火 , 1、5 g此抗静电剂加进到1 L 火中 , 再加1、5 g NaAc 及0、2 gNa2CO3 , 混匀 , 加热至 60 ℃, 浸渍处理织物,经烘搞后能使织物赢得更好的抗静电性; ③复合型有机硅.使用甲基硅油、含氢硅油与β- 氨乙基甲基烯酸盐混同 , 可做腈纶抗静电剂; ④终端为磺酸 (或者盐) 的有机硅氧烷.用于腈纶、丙纶战涤纶的抗静电剂, 兼有浑净及潮干本能.2 抗静电剂的使用要领战效率机理根据使用办法的分歧, 抗静电剂不妨分为中涂型战内混型二种.中涂型抗静电剂是指涂正在下分子资料表面所用的一类抗静电剂.普遍用前先用火或者乙醇等将其调配成品量分数为 0、5 %~2、0 %的溶液 ,而后通过涂布、喷涂或者浸渍等要领使之附着正在下分子资料表面 , 再通过室温或者热气氛搞燥而产死抗静电涂层.此种多为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也有一些为二性型战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内混型抗静电剂是指正在造品的加工历程中增加到树脂内的一类抗静电剂.常将树脂战增加其品量的0、3 %~3、0 %的抗静电剂先板滞混同后再加工成型.此种以非离子型战下分子永暂型抗静电剂为主, 阳、阳离子型正在某些品种中也不妨增加使用.百般抗静电剂分子除可给予下分子资料表面一定的润滑性、落矮摩揩系数、压造战缩小静电荷爆收中 , 分歧典型的抗静电剂不然而化教组成战使用办法分歧 , 而且效率机理也分歧. 2.1 中涂型抗静电剂的效率机理此类抗静电剂加到火里 , 抗静电剂分子中的亲火基便拔出火里 , 而亲油基便伸背气氛.当用此溶液浸渍下分子资料时 , 抗静电剂分子中的亲油基便会吸附于资料表面.浸渍完后搞燥, 脱出火分后的下分子资料表面上 , 抗静电剂分子中的亲火基皆背着气氛一侧排列 , 易吸支环境火分 , 或者通过氢键与气氛中的火分相分离 , 产死一个单分子导电层 , 使爆收的静电荷赶快揭收而达到抗静电手段.2.2 表面活性剂类内混型抗静电剂的效率机理正在下分子资料成型历程中 , 如果其中含有脚够浓度的抗静电剂 , 当混同物处于熔融状态时 , 抗静电剂分子便正在树脂与气氛或者树脂与金属(板滞或者模具) 的界里产死最稀稀的与背排列 , 其中亲油基伸背树脂里里 , 亲火基伸背树脂中部.待树脂固化后, 抗静电剂分子上的亲火基皆往背气氛一侧排列 , 产死一个单分子导电层.正在加工战使用中 , 通过推伸、摩揩战洗涤等会引导资料表面抗静电剂分子层的缺益, 抗静电本能也随之下落.然而是分歧于中涂敷型抗静电剂, 通过一段时间之后 , 资料里里的抗静电剂分子又会不竭背表面迁移 , 使缺益部位得以回复 , 沉新隐现出抗静电效验.由于以上二种典型抗静电剂是通过吸支环境火分 , 落矮资料表面电阻率达到抗静电手段, 所以对于环境干度的依好性较大.隐然 , 环境干度越下 , 抗静电剂分子的吸火性便越强 , 抗静电本能便越隐著.2.3 下分子永暂型抗静电剂的效率机理下分子永暂型抗静电剂是连年去钻研启垦的一类新式抗静电剂 , 属亲火性散合物.当其战下分子基体共混后 , 一圆里由于其分子链的疏通本领较强 , 分子间便于量子移动 , 通过离子导电去传导战释搁爆收的静电荷; 另一圆里, 抗静电本领是通过其特殊的分别形态体现的.钻研标明: 下分子永暂型抗静电剂主假如正在造品表层呈微细的层状或者筋状分集 , 形成导电性表层 , 而正在核心部分险些呈球状分集 , 产死所谓的“芯壳结构”, 并以此为通路揭收静电荷.果为下分子永暂型抗静电剂是以落矮资料体积电阻率去达到抗静电效验 , 不真足依好表面吸火 , 所以受环境的干度效率比较小.二、效率抗静电效验的果素1 .分子结媾战个性基团本量及增加量抗静电剂的效验最先与决于它动做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个性―― 表面活性 . 表面活性与分中亲火基种类、憎火基种类、分子的形状、分子量大小等有闭 . 当抗静电剂分子正在相界里做定背吸附时,便会落矮相界里的自由能及火战塑料之间的临界交战角.那种吸附效率,仅与基体的本量有闭,而且还与表面活性剂的本量有闭 . 根据极性相似准则,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碳氢链部分倾背与下分子链段交战,极性基团部分倾背与气氛中的火交战 . 下分子资料动做疏火资料,抗静电剂正在其表面的主要效率便是产死准则的里背气氛中的火的亲火吸附层.正在气氛干度相共的情况下,亲火性好的抗静电剂会分离更多的火,使得散合物表面吸附更多的火,离子电离的条件更充分,进而革新抗静电效验.通过量子置换,也能爆收电荷变化 . 含有羟基或者氨基的抗静电剂,不妨通过氢键连成链状,正在较矮的干度下也能起效率 . 正在搞燥的气氛环境中,若央供塑料造品成型之后坐时收挥抗静电性,采与多元醇单硬脂酸酯抗静电剂非常灵验 . 图 1 给出了以上二种典型的抗静电剂的典型应用真例.惟有正在相对于干度50 %的环境中贮存一段时间之后,散丙烯中的羟乙基烷基胺才表示出最好的抗静电效验,而且受干度的效率非常大 . 硬脂酸单苦油酯正在加进之后坐时爆收抗静电效验且不受干度的效率,然而是随着贮存时间的延少,其效率效验明隐下落.增加型抗静电剂效验决断于增加剂背塑料造品表面的迁移速率 . 当塑料造品表面被一层连绝的导电层覆盖时,电荷的衰减才达到最好.抗静电剂的分子量太下,不利于它背下散物表面迁移;分子量太矮,耐洗涤性战表面耐摩揩性短安 . 常常抗静电剂的分子量比下散物分子量小得多 . 加进矮分子量物量大概会使下散物资料的物理板滞本能逆转.为了缩小那种不良效率,抗静电剂的普遍增加量为0.3%~2.0% .抗静电剂的增加量还视造品用途而同.CMC (临界胶束浓度)值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 CMC 值越小,表面活性剂达到表面(界里)吸附的浓度越矮,或者产死胶束所需浓度越矮,果此抗静电性的起效浓度也越矮 . 分歧结构的抗静电剂增加量分歧,而且随造品形式的分歧而分歧 . 增加量有一个范畴 .过矮,抗静电效验不明隐,过下,会效率资料的物理板滞本能 . 薄膜、片材等薄造品的增加量较少,薄造品的增加量则相对于较多.抗静电剂与散合物的相容性按照极性相近相容本理.下分子资料皆具备少碳链结构,多属非极性树脂,有的具备极性端基,巩固了极性 . 抗静电剂共时具备憎火基(非极性)战亲火基(极性) . 普遍憎火基碳链越少,与散合物的相容性越好 . 亲火基若极性很强,则与散合物的相容性短好;若极性较强,则亲火吸附性较好.相容性太好,抗静电剂阻挡易迁出,达不到抗静电效验;相容性短好,迁出太快,持效期太短,效率少暂使用 . 果此正在安排战使用抗静电剂时需要思量上述果素,通过真验筛选抗静电剂的品种及最好使用量.3 .其余增加剂的效率下散物资料加工时,往往要增加一些宁静剂、颜料、删塑剂、润滑剂、分别剂或者阻焚剂等帮剂 . 那些增加剂与抗静电剂的相互效率也会对于抗静电效验爆收很大效率 . 比圆阳离子型宁静剂会与阳离子型抗静电剂产死复合物,进而落矮各自的效验 . 润滑剂常常能很快迁移到下散物表面上,压造了抗静电剂的变化 . 若润滑剂分子层覆盖正在抗静电剂分子层上,会使抗静电剂表面浓度落矮,隐著效率抗静电效验;偶尔由于润滑剂的效率,也会促进抗静电剂背表面变化 . 删塑剂会减少大分子链间的距离,使分子疏通更为简单,普及了下散物的孔隙率,有好处抗静电剂背造品表面迁移收挥抗静电效率.有些删塑剂会落矮下散物的玻璃化温度,也可使抗静电剂的效验删大 . 抗静电剂与百般增加剂的效率大小,预先很易预测,暂时大普遍是通过真验去采用最符合的抗静电剂战用量.分别剂、宁静剂及颜料等无机增加剂,普遍皆有较强的吸附本领,使抗静电剂易以迁移到表面上,对于抗静电剂的扩集迁移具备反效率,抗静电效验会变好 . 大普遍无机增加剂皆是细小的微粒,具备较大的表面积,易吸附抗静电剂,使其不克不迭灵验天收挥抗静电效率 . 颜料微粒则简单富集正在抗静电剂周围,效率其背中扩集 . 比圆,相共抗静电剂浓度的 ABS 中加进二氧化钛后,抗静电效率落矮 . 分歧无机挖料的吸附性分歧,对于抗静电效验收挥的效率也纷歧样.别的,下散物组分中的弹性体也会使抗静电剂的效能变好 . 比圆正在散丙烯与橡胶的复合资料中,创造抗静电剂富集正在橡胶组分周围,使其易于迁移到表面.4 .加工历程的效率散合物造品的加工办法最后会效率造品中下分子链的规整程度、结晶度、结晶形态及有序化程度.若下散物正在熔融状态下成型后,坐时正在矮于其玻璃化温度的室温下举止热却,抗静电剂便很易扩集到造品表面,进而不脚够的抗静电效验 . 若造品正在下于玻璃化温度的温度下热却,由于大分子链段疏通有帮于抗静电剂扩集,那样不然而造品能浮现出脚够抗静电效验,而且纵然用摩揩或者火洗与消表面上的抗静电剂,也能较赶快回复其抗静电效验.。
抗静电剂用途
抗静电剂用途1. 什么是抗静电剂?抗静电剂是一种能够减少或消除静电现象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被添加到各种产品中,以防止静电积聚和相关的问题。
抗静电剂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或抑制静电的特性,可以改善物体表面的导电性能,从而降低或消除静电现象。
2. 抗静电剂的主要用途2.1 防止静电积聚在许多行业中,静电积聚可能会对产品和生产过程造成严重影响。
在制造和加工塑料、纺织品、化学品和印刷品等物品时,由于摩擦、分离或接触等原因,会产生大量的静电。
这些积聚的静电可能导致设备故障、产品损坏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通过使用抗静电剂,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
2.2 提高材料导电性能某些材料本身具有较差的导电性能,容易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
通过添加抗静电剂,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从而降低静电积聚的风险。
这在一些需要材料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应用中尤为重要,如电子器件、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涂层等。
2.3 保护产品和设备静电对某些产品和设备可能造成严重损害。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静电可能引起微小的放电,导致芯片损坏或数据丢失。
通过使用抗静电剂,可以有效地保护这些敏感的产品和设备免受静电的影响。
2.4 提高工作环境安全性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如易燃气体或粉尘密集的场所,静电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通过使用抗静电剂,可以降低这些灾害发生的风险,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2.5 改善人体舒适度在一些纺织品和家具等产品中添加抗静电剂可以减少人体与材料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这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舒适度,还可以避免静电对人体的刺激和不适。
3. 抗静电剂的应用领域3.1 电子行业在电子行业中,抗静电剂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电子器件生产和组装等领域。
它们可以保护敏感的电子元件免受静电损害,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3.2 化工行业在化工行业中,抗静电剂被用于处理易燃和易爆物质,以防止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
它们也可以用于防止粉尘积聚和爆炸。
3.3 纺织行业在纺织行业中,抗静电剂常被添加到纤维、织物和服装等产品中,以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
橡胶 抗静电剂
橡胶抗静电剂橡胶抗静电剂是由广东中联邦精细化工工厂所研发的。
【产品性能】:1、橡胶抗静电剂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室温下易溶于水和丙酮、丁醇、苯、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二氧六环、乙二醇、甲基(乙基或丁基),赛璐璐上溶剂及醋酸和水,在50℃时可溶于四氯化碳,二氯乙烷,苯乙烯等。
2、对5%的稀酸稀碱稳定,当温度提高到180℃以上时会分解。
3、橡胶抗静电剂可与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用,但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浴使用。
【技术指标】外观:红棕色透明粘稠液体( 25℃ )p H 值:6.0~8.0 (1%水溶液,20 ℃)化学成分: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类型:离子季铵盐含量:55%~60%【应用范围】1、橡胶抗静电剂可适用于涤纶、锦纶、氯纶等合成纤维的纺丝静电消除,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效果。
抗静电剂SN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不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油剂、乳化剂配成水溶液,使纤维丝束在上述乳液中通过即可消除静电,用量一般为纤维重量的0.2~0.5%。
2、可用作聚丙烯腈的匀染剂。
3、塑料工业中消除塑料制品静电,可作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薄膜及塑料制品的静电消除剂。
将抗静电剂SN溶于适当的溶剂中,与少量塑料粉混合,干燥,然后将此料加入全部塑料粉中,按常规去加工,一般推荐用量为塑料重量的0.5~2%。
4、用作丁腈橡胶制作纺丝皮辊的静电消除剂。
5、真丝静电消除剂。
涤纶仿真丝织物碱减量促进剂。
沥青乳化剂。
【包装与贮运】45Kg塑料桶包装。
按一般化学品贮存和运输。
贮存于干燥通风处。
保质期二年。
抗静电剂的作用原理
抗静电剂的作用原理
抗静电剂是一种可以减少或消除静电现象的化学物质,它可以
应用于各种材料表面,包括塑料、纺织品、金属等。
那么,抗静电
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它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抗静电剂可以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电荷分布来减少静电
现象。
在许多材料表面,正负电荷会不平衡地分布,导致静电的产生。
抗静电剂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电荷得到均匀分布,从而减少静电的积聚和释放。
其次,抗静电剂可以增加材料表面的导电性,使电荷更容易地
被释放或传导。
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导电层,抗静电剂可以帮助电
荷更快地流动,从而减少静电的积聚。
另外,抗静电剂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一层微薄的水膜,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可以吸引和中和材
料表面的电荷,因此,在潮湿的环境中,抗静电剂的作用会更加显著。
此外,抗静电剂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减少静
电的产生。
在许多情况下,静电是由于材料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抗静电剂可以减少材料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
总的来说,抗静电剂的作用原理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电荷分布、增加导电性、吸收水分、改变摩擦系数等方式来减少或消除静电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材料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抗静电剂,以达到最佳的抗静电效果。
(完整版)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塑料具有电绝性(导电聚合物除外),塑料与其他材料接触或摩擦时会产生静电积累。
积累的静电如不及时消除,可能导致静电吸附、吸尘、火化放电等,引起燃烧、爆炸。
消除静电的方法有导电材料(导电炭黑、金属粉等)填充法、导电装置法、抗静电剂。
采用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消除塑料制品的静电,有外部涂敷法和内部添加法。
前者持久性差,多用于临时性或短期静电处理,应用范围窄;内部添加法采用的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因基材树脂的结构特性不同而分别选用。
抗静电的作用原理降低摩擦系数,使玻璃纤维难于产生静电,阳离子季铵类润滑剂及咪唑啉类润滑剂均具有抗静电的作用。
形成导电通道,使电荷能很快地从纤维表面移走。
对有机抗静电剂,如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月桂酸酯、聚乙二醇等。
它们均含有醚段,极易通过氢键与空气中水分结合并形成导电通道,这些具有吸湿性的有机化合物与离子型的季铵盐、叔胺盐或羧酸盐类有机化合物共同使用,可取得更好的抗静电效果。
另一类最常用的抗静电剂为无机盐类,此类无机盐有强烈形成水化物的趋势,成为带有结晶水的盐类。
也就是说具有较强的吸潮性,在浸润剂膜上吸收水分的同时本身离解成离子,所以导电效果很好。
抗静电剂的品种根据化学组成不同。
抗静电剂可分为硫酸衍生物、磷酸衍生物、胺类、季铵盐、咪唑类以及环氧乙烷衍生物等。
根据抗静电剂分子中的亲水基能否电离,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
离子型抗静电剂根据电离后电荷的正负又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三种。
▶1、阳离子抗静电剂:(1)单官能团:硬脂基三甲基季铵盐酸盐,主要用于聚烯烃、ABS、聚碳酸酯等;(2)双官能团:抗静电剂硬脂酰胺丙基羟乙基季胺硝酸盐,主要用于聚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薄及制品的抗静电剂。
▶2、阴离子型抗静电剂:(1)单官能团型抗静电剂对壬基苯氧基丙基磺酸钠(NP),主要用于氯醋树脂、ABS、聚烯烃等;(2)多官能团抗静电剂烷基双(α-羟乙基胺磷酸酯),主要用于合成纤维;(3)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为聚丙烯酸盐、马来酸酐和其它不饱和单体共聚物的盐、聚苯乙烯苯磺酸等。
精细化工论文-抗静电剂
摘要抗静电剂是添加在树脂中或涂附在塑料制品、合成纤维表面的用以防止高分子材料静电危害的一列化学添加剂。
由于聚合物的体积电阻率一般高达1010~1020Ω·cm,易积蓄静电而发生危险,抗静电剂多系表面活性剂,可使塑料表面亲合水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导电作用。
可将体积电阻高的高分子材料表面层电阻率降低到1010 Ω以下,从而减轻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
以免有静电积累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抗静电剂可以分为内部抗静电剂和外部抗静电剂。
本文介绍了几种抗静电剂,阐述抗了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并对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猜想。
关键词抗静电剂;抗静电剂P; 锦油5号; 聚乙二醇己二酸磷酸酯; 棉烷醇酰胺醚磷酸酯目录1.静电的危害 (4)1.1第一种危害 (4)1.2第二种危害 (4)1.3静电危害的实例 (4)2.抗静电剂的简介 (5)2.1抗静电剂的定义 (5)2.2抗静电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5)2.2.1外部抗静电剂作用机理 (5)2.2.1内部抗静电剂作用机理 (6)3.抗静电剂的主要品种与特征 (7)3.1阴离子型抗静电剂 (7)3.2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8)3.3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 (8)3.4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9)4.抗静电剂的应用 (9)4.1外部用抗静电剂的应用 (9)4.2内部用抗静电剂的应用 (10)5.几种抗静电剂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11)5.1抗静电剂P (11)5.2锦油5号;表面活性剂LJ-200 (13)5.3聚乙二醇己二酸磷酸酯 (13)5.4棉油基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14)6.抗静电剂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1.静电的危害1.1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
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
制浆烘干用抗静电剂
制浆烘干用抗静电剂制浆烘干用抗静电剂:探索纸浆干燥过程中的静电问题导语:制浆烘干是纸浆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
然而,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令人头疼的静电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制浆烘干用抗静电剂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索制浆烘干过程中的静电问题,并介绍抗静电剂的原理和应用。
一、了解静电现象在探索制浆烘干过程中的静电问题前,有必要了解一下静电现象。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电荷,不处于电流状态的电荷现象。
在制浆烘干过程中,纸浆与热风接触时会产生摩擦,从而导致纸浆表面带电。
这种电荷的积累可能导致纸浆团块间黏附力增加、纸张损坏、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制浆烘干过程中的静电问题1. 纸浆团块间的黏附力增加静电会引起纸浆团块间的黏附力增加,使得纸浆难以分离。
这不仅会增加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运营成本,还会降低生产效率。
降低纸浆团块间的黏附力是制浆烘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2. 纸张损坏静电对纸张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黏附力的增加上,还可能导致纸张的破损。
在烘干过程中,静电使得纸张变得脆弱,容易出现撕裂和断裂。
这不仅会造成纸张质量下降,还可能导致后续工序的故障。
三、制浆烘干用抗静电剂的原理为了解决制浆烘干过程中的静电问题,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名为抗静电剂的新型产品。
抗静电剂能够有效中和纸浆表面的电荷,从而降低纸浆团块间的黏附力,减少纸张损坏的风险。
抗静电剂的原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解离和中和。
抗静电剂具有可离子化的特性,当抗静电剂与纸浆接触时,它们会解离成离子,并与纸浆表面的电荷形成相互吸引的关系。
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可以将纸浆团块间的黏附力降至最低。
抗静电剂中的离子能够与纸浆表面的电荷中和,使得纸浆的电荷分布相对均匀,减少了纸张损坏的风险。
四、制浆烘干用抗静电剂的应用制浆烘干用抗静电剂在纸浆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在制浆烘干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抗静电剂,可以有效地解决静电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纸张质量。
抗静电剂用途
抗静电剂用途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电的现象,当两个物体接触或通过摩擦时,会产生电子的转移,导致物体带电。
静电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静电的产生和影响。
抗静电剂就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或消除静电的化学物质。
本文将介绍抗静电剂的用途和作用。
1. 抗静电剂在电子行业中的用途在电子行业中,静电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静电的产生会对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设备产生很大的损害,甚至会导致元器件的烧毁。
因此,抗静电剂在电子行业中的使用非常广泛。
抗静电剂可以用于电子元器件的防静电处理。
在元器件制造过程中,通过在元器件表面涂覆抗静电剂,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
这样可以防止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静电的干扰,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抗静电剂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的防静电处理。
在电子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通过在设备外壳和内部零部件上涂覆抗静电剂,可以有效地防止设备受到静电的影响。
这样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抗静电剂在纺织业中的用途纺织品是一个容易产生静电的物品,尤其是合成纤维制成的衣物。
当我们穿着合成纤维的衣物时,容易产生静电,并且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
抗静电剂在纺织业中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抗静电剂可以用于纺织品的后整理处理。
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喷洒抗静电剂或将抗静电剂加入到洗涤剂中,可以使纺织品具有抗静电的特性。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并且可以提高纺织品的舒适度和穿着体验。
3. 抗静电剂在化工行业中的用途在化工行业中,由于化学物质的特性,容易产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会对化工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化工行业中广泛使用抗静电剂来解决静电问题。
抗静电剂可以用于化工生产设备的防静电处理。
通过在化工设备的表面涂覆抗静电剂,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
这样可以保证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抗静电剂也可以用于化工产品的防静电处理。
通过将抗静电剂加入到化工产品中,可以使产品具有抗静电的特性。
外用抗静电剂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电性能的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形成大分子,整理后在纤
水 甘 油 三 甲 基 氯 化 铵(GTA)、烯 丙 基 缩 水 甘 油 醚
维表面成膜,
耐洗性良好。
(AGE)为原料,聚合制备一种超支化阳离子高分子抗
US3717689 中使用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
静电剂,应用于涤纶织物后,水洗 10 次后半衰期小于
酯(PEGM)、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DM)、丙
果一致。李永杰等[26]使用易去污整理剂 DP-998B(张
盐。王浩等 [20] 用五氧化二磷对正丁醇、正己醇、正辛
家港市德宝化工有限公司)、抗静电剂 S-010(青岛先
醇、十二醇、十六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进行
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柔软剂 SRS(诺威信和新材料
加入五氧化二磷进行磷酸化,制备出磷酸酯两性表面
硫酸二乙酯对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进行阳离
活性剂,使用于涤纶织物,水洗 50 次后半衰期低于
子化,然后与丙烯腈等单体聚合得到大分子,可赋予
0.75 s,
具有很好的耐洗性。
疏水织物耐久抗静电效果。李效玉等 先用甲基丙烯
2
[7]
[8]
[9]
酸二甲胺基乙酯和正丁基溴合成阳离子聚合单体,以
抗静电剂 TN、三乙胺制备出的耐久抗静电剂交联性
修金等[14]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聚乙二醇、自
好、黄变小、耐磨、安全无毒。US8017685B2[6] 中使用
制季铵盐聚合体为原料,通过酯交换、缩聚等反应制
己二酸改性聚酯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 3 000)、1,4-丁
得聚酯聚醚季铵盐三元共聚多功能耐洗抗静电剂
of fluorine cationic surfactant is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
专业实验VI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抗静电剂的合成与应用实践系别:班级: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同组同学: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四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实验实验目的掌握烷基磷酸酯盐的合成工艺,并能够合成烷基磷酸酯盐产品,测试其抗静电性能用于腈纶等化纤类物的抗静电处理。
文献综述1.抗静电剂的分类用抗静电剂对纤维及其织物表面处理,降低纤维的比电阻,从而提高涤纶的抗静电性,以消除静电。
抗静电剂大多数为表面活性剂,它具有极性基团,可以吸湿,使聚合体的表面电阻减小,加快静电荷的散逸。
目前,抗静电剂品种很多,按离子型分类法,主要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及非离子型四种抗静电剂。
2.其优缺点如下:阴离子抗静电剂应用最广泛,但如何针对不同种类的纤维确定烷基数及中和剂等工作十分复杂。
阳离子抗静电剂对纤维的吸附性最强,因此,显示出最好的抗静电效果,尤其作为纤维制品的抗静电剂,不仅抗静电性好,而且使纺织产品手感得到明显地改善。
两性抗静电剂,其效果可与阳离子抗静电剂媲美,但价格昂贵,故目前使用范围不大。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在一般湿度下抗静电效果一般,但在低湿度情况下却显露出明显的抗静电效果。
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抗静电原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带有正电荷,而大多数纤维表面带有负电荷,由于相反电荷中和,抗静电效果比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好,此外,它还能在纤维表面形成憎水性油膜,降低纤维的摩擦系数,显示出柔软平滑效果。
以季胺盐为例,它是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所组成的。
其疏水基结构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似,疏水基和亲水基的连接方式也很类同,即除亲水基直接连在疏水链上外,往往还通过酯、醚、酰胺等形式来连接,但溶于水时,其亲水基呈现正电荷(其亲水基团主要为碱性氮原子,也有磷、硫、碘等)。
由于其极强的吸附能力,容易在基体表面上形成亲油性膜及产生阳电性,故广泛用作纺织品的柔软剂及抗静电剂等(前者是由于亲油性膜的形成而使纺织品有憎水的作用以及能显著地降低纤维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从而使纤维具有良好的平滑性,而后者则是阳电性作用的表现)。
新型抗静电剂T-1502在航煤生产中的应用
新型抗静电剂T-1502在航煤生产中的应用第一部分概述航空燃料与馏分燃料系绝缘介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诸工序中,极易产生并积聚电荷,当积聚了足够的静电荷后,就会形成相当高的静电位,并会发生静电放电。
在3#喷气燃料的调合过程中,需要加入抗静电剂,抗静电剂的主要作用是在燃料中加入微量的有机金属盐,提高油品的导电率,消除静电危害,保证燃料的使用安全。
导电率是直接标志燃料绝缘程度、积聚静电荷及存在静电危害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是3#喷气燃料的重要技术指标(170~450 Ps/m)。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抗静电剂和航煤组份的原因,使航煤调合中存在导电率不稳定,添加剂衰减严重、成本高等问题,影响了航煤的调合生产。
兰州石化公司从1996年开始使用兰炼添加剂厂生产的T-1501型抗静电剂来提高导电率。
在使用过程中,T-1501抗静电剂主要存在导电率不稳定,添加剂衰减严重、成本高等问题,影响了航煤的调合生产。
因此急需一种新型添加剂代替T-1501型抗静电剂,为此兰州石化公司在2003年12月引进了北京空军油料研究所生产的T-1502无灰型抗静电剂进行了工业试验。
第二部分对新型T-1502型抗静电剂进行实验室分析1、导电率比较T-1502无灰型抗静电剂是由北京空军油料研究所生产的一种新型抗静电剂,兰州石化公司油品储运厂原使用的T-1501型抗静电剂是兰州路博润兰炼添加剂厂生产的。
兰州石化公司油品储运厂首先对两种抗静电剂导电率进行采样分析:T-1501型抗静电剂分析为435Ps/m,T-1502型抗静电剂分析为620Ps/m,根据采样分析结果T-1502型抗静电剂比T-1501型抗静电剂的导电率要好。
2、衰减率比较:对两种抗静电剂的衰减情况进行了测试,静置30天后采样分析,T-1502型抗静电剂的导电率由620Ps/m下降为618Ps/m,T-1501型抗静电剂的导电率由435Ps/m 下降为431Ps/m,因此可以看出T-1502型抗静电剂比T-1501型抗静电剂的导电率衰减要慢。
浅谈石油产品静电及抗静电剂的应用研究
浅谈石油产品静电及抗静电剂的应用研究摘要:加氢精制后的汽、柴油导电率明显降低,增强油品的导电性能越来越依靠抗静电剂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储运过程中油品静电的产生机理,综述了油品抗静电剂的种类、作用机理、选择原则以及抗静电剂在轻质油品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轻质油品,静电,抗静电剂随着成品汽、柴油的质量升级,针对油品中硫含量指标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汽、柴油加氢精制解决了油品中硫含量达标问题的同时,也去除了油品中天然的极性物质,导致油品的导电性能变差。
而由于运输摩擦产生的静电荷难以释放,静电荷大量聚集,极易产生静电火灾。
在轻质油品汽、柴油中加入抗静电剂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1 储运过程中油品静电的产生机理[1]静电的产生机理是基于偶电层理论。
当油品与管道接触发生摩擦时,由于不同物质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外层电子的能级不同,在摩擦面发生电子转移,使摩擦面的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偶电层,形成电位差,进而产生静电。
同理,流动、冲击、飞溅的油品与设备发生频繁的摩擦,从而产生静电。
电位越高,放电性能越大,危险性也就越大,越容易产生静电火灾。
2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2.1油品抗静电剂的种类抗静电添加剂包含有灰型和无灰型两种类型。
有灰型的抗静电剂存在毒性大,工艺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油品易乳化以及容易导致水分离指数不合格等问题,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停止生产和使用,中国从2003年开始陆续停止生产和使用这种类型的抗静电剂。
无灰型添加剂以导电性高,水分离特性好、燃烧后不发生铬污染及可多次补加等优点。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同的油品感受性差异很大,有些油品即使添加大量的抗静电剂,电导率仍达不到要求[2];二是电导率衰减迅速,某些油品出厂合格,但是通过船运和铁路槽车运输到客户手中后,电导率达不到要求[3]。
2.2油品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抗静电剂是通过离子化基团或极性基团的离子传导或吸湿作用,构成泄露电荷通道,从而有效消散静电荷的化学添加剂。
抗静电剂研究开发与生产现状
抗静电剂研究开发与生产现状(一)抗静电剂是一种为了缓和或防止高分子材料产生静电而添加的涂饰剂。
目前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而由于静电积累导致短路、火灾甚至爆炸事情并不少见,因此采取一定措施消除静电受到全球重视,抗静电剂研究、生产与使用十分活跃。
1.抗静电剂种类抗静电剂主要是一类表面活性剂物质,按使用方式可以分为外部抗静电剂和内部抗静电剂两大类。
外部抗静电剂基本要求是牢固结合在树脂表面、抗静电效果好、适应于多种环境、不污染制品和环境;内部抗静电剂要求与树脂相容性好、不影响树脂物理性能、抗静电性能高且持久、耐热性好能经受住树脂高温加工、毒性小,特别要求与其他树脂助剂并用不产生相抗作用等。
常用抗静电剂按化学结构分主要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该类抗静电剂分子活性部分主要是阴离子,如烷基磺酸盐、硫酸盐、磷酸盐、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羧酸盐等。
该类产品主要用于化纤油剂和油品的抗静电剂,在塑料工业中除某些烷基磷酸酯和烷基硫酸酯用于PVC 和聚烯烃作为内部抗静电剂使用,大部分用作外部抗静电剂。
其中聚合型阴离子抗静电剂,如马来酸酐与其他单体共聚物盐类、聚丙烯酸盐、聚苯乙烯磺酸盐等,与被处理的基料具有良好粘附性,是性能不错的永久性外部抗静电剂。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该类抗静电剂主要包括各种胺盐、季铵盐、烷基氨基酸盐等,其中季铵盐最为重要,抗静电性能优良,对高分子材料有较强的附着力,广泛用作纤维和塑料抗静电剂,主要品种有硬脂酸三甲基氯化铵和硬脂酸二甲基戊基氯化铵常用于合成纤维抗静电剂,也作为塑料外部抗静电剂;烷基叔胺硝酸盐是重要塑料抗静电剂,代表品种为SN,采用硬脂酸与N,N-二甲基丙胺缩合,再与环氧乙烷和硝酸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得,广泛用作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酯等内外抗静电剂;烷基叔胺硫酸酯盐是合成纤维重要抗静电剂,代表品种抗静电剂TM,是由三乙醇胺与硫酸二甲酯合成而得,主要用于丙烯腈纤维、聚酯、聚酰胺等合成纤维;硬脂酰胺丙基二甲基-β-羟乙基胺二氢磷酸盐是一种效果不错的塑料内外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在各种纺织面料的应用和选择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在各种纺织面料的应用和选择摘要基于消费者对纺织面料保健舒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抗静电纺织品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本文着重阐述了抗静电剂的种类、基本结构及性质,分析了抗静电剂对纺织面料各方面的影响,并对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为纺织面料的抗静电整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静电剂;种类;织物;抗静电整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舒适保健意识的增强,纺织面料正由经济实用化向结构轻薄化、风格潮流化、使用功能化、原料多元化,健康环保化发展[1],于是为了适应社会化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市场上掀起了发展各种多功能面料的浪潮。
静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在工业和微电子业造成一定的生产损失,而且对人体造成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损害,尤其对老弱病孕人群危害最大。
因此,抗静电织物的开发非常有必要。
目前制造抗静电的纺织品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1 抗静电剂的简介1.1 抗静电剂的起源、概念随着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不断开辟和生产应用,静电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在许多行业,静电甚至成了阻碍进一步提高生产的主要矛盾。
起初人们想到的是消除静电,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在静电产生之后再去消除它,由于带电体固有的高电阻性质没有改变,在大规模生产工艺中,往往一条生产链需安装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静电消除器,给生产带来诸多不变。
那么对那些连续的非分散的体系来说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设法降低物料的绝缘性质,即降低它们的体电阻和表面电阻,于是在五六十年代,各种各样的化学防静电剂运用而生。
所谓抗静电剂就是指涂敷于材料表面或掺和在材料内部,以减少静电积累的化学助剂。
1.2 抗静电剂的种类、基本结构及性质按照抗静电的耐久性,抗静电剂分为暂时性抗静电剂和耐久性抗静电剂;按照抗静电剂的结构特征其可分为:无机盐类、表面活性剂、无机半导体、电解质高分子成膜物类和有机半导体高聚物等。
下面重点介绍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
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按分子中的亲水基能否电离,以及离子化特征又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陈宇王朝晖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江门,529141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静电危害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
(1)在加工具有较大表面积的塑料制品如薄膜、纤维或粉料时,静电力严重干扰加工过程,阻碍薄膜或纤维的正常缠绕。
在薄膜加工过程中,薄膜间会发生粘连,同时薄膜的可印刷性也会被静电削弱。
粉状物料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结团或架桥现象。
(2)大多数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因静电吸附灰尘,极大的影响了商品的外观、卫生性和功能性。
如农膜表面因静电吸附灰尘会影响薄膜的透光性,从而影响棚内作物的生长。
(3)在电子产品的塑料薄膜包装中,放电过程有可能损坏产品:如电子芯片的封装和拆卸。
防止聚合物表面产生静电的方法主要有空气离子化法、加湿法、金属接触放电法、辐射线法、导电物质导入法、表面形成吸湿膜法、化学处理变性法及应用抗静电剂等。
其中,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是掺入导电物质和添加抗静电剂。
加入的导电物质一般为金属粉或金属短纤维、导电炭黑、导电聚合物短纤维等,能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表面电阻率<106Ω)或抗静电性(表面电阻率在106~108Ω之间)。
金属化合物的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价格较高,普通制品承受不了。
目前应用最多的抗静电方式是添加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或能有效地消散静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
使用抗静电剂的方式是在制品表面涂敷或内添加。
从抗静电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指标表面电阻率可用于区分抗静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区别,如表1所示:表1 导电材料和抗静电材料的表面电阻率/Ω(23℃,RH50%)导电材料静电消散材料抗静电材料绝缘材料<106106~108108~1012>1012<106106~109109~1012>1012<106106~108108~1013>1013目前就导电、抗静电材料的分界线说法不一,导电材料与静电消散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5或106Ω,静电消散材料与抗静电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8或109Ω,抗静电材料与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12或1013Ω。
美国是抗静电剂最大生产和消费国,主要采用羟乙基化脂肪胺、季铵盐化合物、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用于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
欧盟也是生产和消费抗静电剂的主要地区,所用抗静电剂中50%为羟乙基化脂肪胺,25%为脂肪烃磺酸盐,25%为季铵盐和脂肪酸多元醇酯。
日本多用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其中20%用于PVC,30%用于PP。
我国抗静电剂发展较快,主要是塑料工业用高效无毒抗静电剂、合成纤维工业用高效多功能抗静电剂及表面处理剂。
一、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电荷载流子的产生、转移导致了高分子材料的起电。
在高分子材料的接触、摩擦过程中,电荷不断产生又不断泄漏,因此其电荷量是一个动态平衡值。
影响最后残留电荷量的主要因素为各种材料对正或负电荷的相对亲和力(与材料化学基团的性质、取向等有关)、材料的电阻率(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杂质等有很大关系)以及两表面间真正接触面积的大小(取决于表面状态及接触或摩擦压力等)。
防止静电必须打破电荷平衡以降低残余电荷量。
要么降低静电的产生量,要么增大静电的泄漏量。
抗静电剂正好同时兼有这两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平滑作用、电中和作用、导电作用三个方面。
高聚物表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不是以单分子层定向排列,而是以几个分子层排列。
随着层数的逐渐增多,分子的取向度逐渐降低,如同金属的原子层滑移一样,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层与层之间也会出现较大的平向滑移现象。
这样不仅会使高聚物材料与摩擦物体间距离增大。
即减小了实际接触面积,并可显著降低摩擦系数,从而防止静电荷产生。
表面活性剂的导电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吸湿性上。
其结构一般同时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
表面活性分子在高聚物表面上形成连续的吸附层后,就会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汽,从而改变高聚物表面的吸湿性能。
被表面活性剂吸附的水层将作为离子(包括质子)或电子运动的场所。
离子型抗静电剂在水层中将离解为游离阴、阳离子。
当游离离子与高聚物表面产生的电荷符号相反时,就会产生电中和作用。
空气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形成的离子和抗静电剂形成的离子通过其运动达到导电目的。
羟基和氨基能放出质子。
含羟基和氨基的抗静电剂在水中可按如下质子导电形式来描述电荷转移过程:N—羟乙基取代的伯胺有抗静电效果,酰胺中N,N—二羟乙基取代的化合物有特别高的抗静电效果。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羟基数目越多,其抗静电作用与空气中湿度的关系就越小。
根据上述的质子导电机理证明:凡通过氢桥形成的线形缔合或能形成分子内环状缔合的体系,都有较高的抗静电效果。
又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磷酸衍生物要比硫酸或磷酸盐有更高的抗静电效果,因为磷酸衍生物能与水分子发生健合作用,从而表现出类似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例如磷酸酯与水键合,表现出类似于氧鎓化合物的性能,从而大大改善表面电导率。
非离子抗静电剂(如聚乙二醇型)的导电机理,可用聚氧乙烯链中氧原子的剩余价力与被吸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成键,从而生成阳离子络合物来解释。
这类非离子抗静电剂在水溶液中呈现阳离子的特征,即与水作用可生成如下作用的聚氧鎓化合物:当聚乙二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高聚物表面作定向排列后,其电荷传递过程也可设想成按如下质子传导方式进行:因此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抗静电效果与其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有较大关系。
无论是形成聚氧鎓化合物的离子导电机理,还是聚乙二醇类的质子导电机理都须在有水的环境下进行,而且增加吸湿量,有利于离子结构物质的电离和离子、质子的迁移。
二、影响抗静电效果的因素1.分子结构和特征基团性质及添加量抗静电剂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它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与分子中亲水基种类、憎水基种类、分子的形状、分子量大小等有关。
当抗静电剂分子在相界面上作定向吸附时,就会降低相界面的自由能及水和塑料之间的临界接触角。
这种吸附作用,不仅与基体的性质有关,而且还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有关。
根据极性相似规则,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碳氢链部分倾向与高分子链段接触,极性基团部分倾向与空气中的水接触。
高分子材料作为疏水材料,抗静电剂在其表面的主要作用就是形成规则的面向空气中的水的亲水吸附层。
抗静电剂的亲水吸附能力是不同的,随亲水基和憎水基的结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憎水基的碳链越长,亲油性越好;亲水基的极性越强,亲水性越强;但有时会受到某些阴离子的干扰。
如以下结构的双季铵盐的吸附能力随—(CH2)n—中n的增加而增大:但当用Cl—取代Br—后,就看不到这种变化。
对于氯取代的双季铵盐,当R=C7H15时,表面活性很低;憎水基增长至C10H21时,表面活性显著增大;但当憎水基增至C16H33后,活性又降低;憎水基长度相同时(R=C8~C10),n减少即缩短两个氮原子间的距离时,表面活性迅速增加;n增加则表面活性下降。
具有相同憎水基的双季铵盐比单季铵盐和三季铵盐的表面活性要强。
氧乙烯化后,抗静电剂的憎水部分和亲水部分都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多种特性。
分子中的聚氧乙烯链增长会增加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改变它的润湿、乳化、去污等性能。
聚氧乙烯链在水中具有的极性和溶解度是由于醚键的氧能与水生成水合物。
升高温度则会使水合物破坏,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降低。
C10~C14的脂肪醇和C8~C9烷基酚的环氧乙烷加成物是最为有效的表面活性剂。
如0.1%癸醇环氧乙烷加成物C10H21(OCH2CH2)2OH的水溶液在20℃时的表面张力为24.9mN·m-1,增加醇中的碳原子数或提高温度都会使表面张力增大。
在空气湿度相同的情况下,亲水性好的抗静电剂会结合更多的水,使得聚合物表面吸附更多的水,离子电离的条件更充分,从而改善抗静电效果。
通过质子置换,也能发生电荷转移。
含有羟基或氨基的抗静电剂,可以通过氢键连成链状,在较低的湿度下也能起作用。
在干燥的空气环境中,若要求塑料制品成型之后立即发挥抗静电性,采用多元醇单硬脂酸酯抗静电剂非常有效。
图1给出了以上两种类型的抗静电剂的典型应用实例。
只有在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中贮存一段时间之后,聚丙烯中的羟乙基烷基胺才表现出最佳的抗静电效果,而且受湿度的影响非常大。
硬脂酸单甘油酯在加入之后立即产生抗静电效果且不受湿度的影响,但是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其作用效果明显下降。
图1 抗静电特性随时间的变化(1mm厚PP注塑板)R0—表面电阻;t—时间1-无抗静电剂;2-0.5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2~C14)适当的添加剂组合可以使高玻璃化转变温度聚合物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效果。
单硬脂酸甘油酯和羟乙基烷基胺复合使用可以使表面积较大的聚烯烃产品,如取向膜迅速发挥抗静电效果,而且具有长期持续的效用(见图2)。
图2 1mm厚注塑的装饰用板盘中不同抗静电剂之间的协同效应R0—表面电阻;t—时间1-无抗静电剂;2-甘油单硬脂酸酯0.5份;3-羟乙基烷基胺(C12~C14)0.15份4-甘油单硬脂酸酯0.35份+羟乙基烷基胺0.15份添加型抗静电剂效果决定于添加剂向塑料制品表面的迁移速率。
当塑料制品表面被一层连续的导电层覆盖时,电荷的衰减才达到最佳。
抗静电剂的分子量太高,不利于它向高聚物表面迁移;分子量太低,耐洗涤性和表面耐摩擦性不佳。
通常抗静电剂的分子量比高聚物分子量小得多。
加入低分子量物质可能会使高聚物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恶化。
为了减少这种不良影响,抗静电剂的一般添加量为0.3%~2.0%。
抗静电剂的添加量还视制品用途而异。
CMC(临界胶束浓度)值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
CMC值越小,表面活性剂达到表面(界面)吸附的浓度越低,或形成胶束所需浓度越低,因此抗静电性的起效浓度也越低。
不同结构的抗静电剂添加量不同,并且随制品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添加量有一个范围。
过低,抗静电效果不明显,过高,会影响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薄膜、片材等薄制品的添加量较少,厚制品的添加量则相对较多。
抗静电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遵循极性相近相容原理。
高分子材料都具有长碳链结构,多属非极性树脂,有的具有极性端基,增强了极性。
抗静电剂同时具有憎水基(非极性)和亲水基(极性)。
一般憎水基碳链越长,与聚合物的相容性越好。
亲水基若极性很强,则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不好;若极性较弱,则亲水吸附性较差。
相容性太好,抗静电剂不易迁出,达不到抗静电效果;相容性不好,迁出太快,持效期太短,影响长期使用。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抗静电剂时需要考虑上述因素,通过实验筛选抗静电剂的品种及最佳使用量。
2.基材树脂除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性能外,抗静电性还与高聚物的结构、玻璃化温度、结晶性能、介电常数及表面性能等有关。
表面性能中除表面形状、多孔性等以外,最主要的是表面能或表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