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
(A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统编版新教材(2024版)
感谢观看
中石国五最千早的,人人类相,排食除,B项死;者半过坡居半民。距…今5…00天0年下,排既除定C项…;…河自姆渡天人子距不今6能00具0年醇,排驷除(D项ch。ún故s选ì四A项匹。
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情况,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恢复经
济发展推行了( C )
A.约法三章 B.方田均税 C.休养生息 D.均田免赋
西汉长安城
长安城已初具规模, 布局规整,街道上 车马行人熙熙攘攘, 热闹繁华。
三、“文景之治”
4.“文景之治”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四:结合所学,说一说:文景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出现这样局面原因是 什么?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 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园出 土的陶仓
大意:①现在驱使百姓,让他们回到农田里,都从事农业这种本分生活。 ②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
原因: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 要财源。
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 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三、“文景之治”
2.成败原因及启示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二:研读相关史事,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刘邦胜出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了什 么启示?
项羽:刚愎自用, 一味依赖武力
失败
刘邦:注重收揽民 心,善用人才
胜利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3.西汉建立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三:识读地图,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完成西汉建立的相关信息。




4.【史料实证】《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
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
表明当时( A )
A. 经济恢复1社.(会20稳23定年黑龙B江. 省儒牡家丹思江市想)成我为国境正内统目思前已想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1.(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目的
BA..元原谋因人
CB..北过京程人
DC..半影坡响人
D.河姆渡人
3【.【详解史】料根实据所证学】知《识,汉我书国·境内食最货早志的人》类记是【载距答今:案1“5】0万A汉年兴的…元谋…人民,失A项作正业确;,北而京大人距饥今馑30。万年凡不米是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主张清静 无为,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3.含义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三: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它体现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的思想?
休养生息政策, 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 变革以后,实施的减 轻人民负担,保养民 力、增加人口,已达 到恢复社会经济、稳 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C.楚汉之争是一场农民起义
D.楚汉之争无果而终




2.【史料实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
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
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B )
整体感知
知识架构
阅读本课内容,根据提示,制作本课的思维导图。
国 力
休养生息
西汉建立
文景之治
楚汉之争
前207年
前202年
汉 高 祖
汉高祖
汉 文 帝
汉文帝、汉景帝
时期
一、楚汉之争 与西汉建立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1.楚汉之争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任务一:识读地图,阅读教材,简述楚汉之争的经过,并分析楚汉之争的性质。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一:结合所学,阅读教材,思考: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帝 、景帝实行了哪些措施?
汉文
①汉文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与民休息。
(公
②汉景帝准许缺少耕地的农户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
元前 202— —前 157年)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C. 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 进入西汉王【答朝案鼎】盛A 时期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50万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30万年不是
中5.国【最史早料的人实类证,】排除汉B文项;帝半和坡汉居民景距帝今时500期0年,,减排除轻C赋项;税河徭姆役渡人,距重今视600“0年以,德排除化D民项”。故,选提A项倡。
三、“文景之治”
5.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五:议一议:与秦朝的横征暴敛相比,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对当时社会的 发展有什么好处?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 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 ·景帝纪》
好处: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 价大大路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 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建 立 和 “

性质:双方为了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的征战。

破 坏
背景:社会生产破坏,残破荒凉,百姓流离失所, 人口锐减,大

片田地荒芜

汉高祖的休
措施: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轻徭薄赋,十五税一;

养生息政策
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作用:经济恢复,政局稳定,边境和平


进 出

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措施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田赋三十税一;勤俭治国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一:研读史料,说说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困境?
经济从战乱 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西汉刚建立时,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统治困境: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 严重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百姓流离失所, 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 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时只能乘坐牛车,民众得不到温饱。
3.西汉经济的发展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三:观察图片,阅读教材,说说西汉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素纱单衣
纺织技术水平高 超,丝织品有锦、 绣、绢、 纱等, 种类繁多。
帛画
煮盐、 冶铁业 发达
马王堆汉墓 出土的漆器
漆器造型美 观,在日常 生活中多有 使用。
汉景帝时,西汉 与匈奴开通边境 贸易,各族往来 更加频繁。
汉初70年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大 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时间:公元前207-前202年 双方:项羽VS刘邦
西
楚汉之争与 西汉建立
著名战役:垓下之围 结果:项羽失败,刘邦胜利


成败原因:项羽刚愎自用,依赖武力;刘邦深得民心,善用人才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统编版新教材(2024版)
“汉并天下”瓦当
汉高祖(公元前
汉文帝(公元前
256——前195年) 202——前157年)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核心素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
✸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
变化及原因。 学习目标 ◆讲述楚汉之争具体史实,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通过研读史料,了解西汉的建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史实,获取有效历 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学习他们这种朴素作风。理解汉初70年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奠定基础(家国情怀)
汉初统治者该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2.目的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二:阅读《相关史事》,结合教材内容,概括汉高祖为什么要采取休养生息 的政策?
大意:“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假使秦朝统一天 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
③文帝和景帝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有的年份朝廷还下令免去田租。 ④每逢灾荒之年,国家赈济灾民,开放皇家专有的山林池泽,保障 民众温饱。
⑤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三、“文景之治”
2.以农为本的原因
任务二: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①“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大臣晁 (cháo) 错提出②“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 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体现了道家学派 “无为而治”的思想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4.措施与结果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四:阅读教材,汉高祖具体实行了哪些举措?其结果如何?
目的
措施
“ 为增加农业劳动力 休
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 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 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养 生 为稳定民心,鼓励 息 民众致力农业生产 ” 政
文景时期,为了存 储粮食,各 地纷纷修建 粮仓。这件陶仓为陪葬 用品,是西汉粮仓建筑 的写照
原因: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 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生性节俭, 也遏制了贵族的奢侈无度,并节制了国家开支。文景时期 重视农业,推崇“以德化民”,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形 成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局面。
B 楚”。从词1条.中(2得023到年的黑龙历江史省信牡丹息江是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A.楚汉争霸的双方是楚庄王和西楚霸【答王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50万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30万年不是
中B.国最楚早汉的争人类霸,是排为除B争项;夺半帝坡位居民而距展今开50的00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汉
“与






”瓦
”瓦


西汉疆域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屋顶每行瓦最前端的挡片,起到遮 挡和装饰的作用。这两块西汉时期瓦当,一块刻 有“汉并天下”,另一块刻有“与天久长”,反映 了西汉统一全国以及长治久安的寓意。
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
建立者: 刘邦(汉高祖)
二,汉高祖的 休养生息政策
楚汉之争
(前207-前202年)
秦末刘邦、
项羽农民起
义是一场反
刘邦
汉王 胜利 约法三章 鸿门宴
楚汉之争形势图
垓下 之围
项羽
西楚霸王 失败
对秦朝残暴 统治的正义 的农民起义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楚汉之争的性质:双方为了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的征战。(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内部的争斗。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 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 五税一,也就是农民将收获 物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 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策 鉴于汉初经济凋敝、
百废待兴的现实
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结果
经济从战乱中逐 步恢复,国家局 势稳定下来。
缓和双方的关系, 为社会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营造了 和平的环境。
三、“文景之 治”



经济发展
纺织业、漆器、冶金、煮盐;长安城初具规模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


检测1.【唯物史观】词条:“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
史典故。楚、汉双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的
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