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初中培训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究有机渗透、自然融入;其次,注重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素养的养成,就八年级来说,既有一般性的、普遍性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有针对不同文体(科普作品、演讲、游记等)的读写方法的训练;最后,着力打造“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本册教材的内容构成与本套教材八年级上册基本一致,阅读·写作”单元是比较传统的单元组织形式,选文或按主题,或依文体,八年级之后以文体为主,文白分编.编排时既考虑到**篇选文在文体(或主题)上的共同特点,又考虑其写法的差异与互补,因此在教学时既要关注单元内选文的共性,也要考虑每篇选文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与前三册一脉相承,分属三个系列专题:“倡导低碳生活"属于“综合”系列,依照确定主题、撰写文稿、展开三个步骤进行,其中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

“漫步古诗苑"属于“语文生活”系列,诵古诗、品古诗、辑古诗三个活动任选,有余力的也可以都做,旨在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体会古诗之美。

“以和为贵"属于“传统文化”系列,以“和"作为关键词,要求学生探“和”之义、寻“和”之用,最后班级讨论会,制订班级议事规
则.三个活动都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既语文素养,又解决实际问题,绝不是耍耍而已。


本册的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应对”和“即席讲话”.“应对”有狭义、广义之分,做好应对,首先要认真聆听,对方的态度,从而迅速做出反应,运用一定的技巧,给予恰当、得体的回应.现实生活和书本中都有大量案例可以参考。

“即席讲话"可以视为一个微型的即兴演讲,难在就地取材,迅速构思,与“应对”有相似之处。

虽然位置在第五单元之后,教师也可以将其纳入演讲单元的教学。

本册的名著导读共两次。

第一部推荐的名著是《傅雷家书》,与之相配的方法是选择性阅读,另外有自主阅读推荐《苏菲的世界》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二部推荐的名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之相配的读书方法是摘抄和做笔记,另外有自主阅读推荐《平凡的世界》和《名人传》.两种读书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有助于读书效率的提高:在这样一个信息的时代,选择性阅读显得尤为重要;而摘抄和做笔记则有助于加大积累、加深思考,将所读的西内化,提升自己的素养。

统编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
整套教材130篇古诗文,占到教材课文的52%,这是很了不起的变化与回归。

语文学习应有语文特色。

我们既在学习现代语文,也不能割裂古代语文。

毕竟汉语言是一脉相承的。

学习古诗文,掌握汉语的传统与特色美.另外,语文学习更要从课程中了解、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语文的责任,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与体现.ﻭ
教材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
教材编者非常用心地思考语文学习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如首先要学会朗读,然后者学习默读、快读等;如语文要强化思维训练,教材课后增设了层次多样的思考探究和训练题,课文分教读、自读与课外阅读三位一体,古诗学习更强会学生自读感悟等;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要在中落实,如教材“读读写定"提供了硬笔书法家的示范,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书写模仿学习;课外古诗阅读的安排,除了有机穿插在**单元间,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自读自悟古诗的赏析文字示范。

真正是想办法做到手把手教学生学习语文,想方设法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
从陈恒舒老师所谈的教材新变化和教学要求,我深切感受到了要用好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是重要前提。

例如,材删减了课文数量,那么留下更多时间教师应该怎么用是否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有时间去学习总在赶课,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文化素养培养又如何落实材强调了教师、学生对一些具体名词概念(如在注解、练习中出现的)的学习要求,只有教师自己弄明白,学生才有可能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总之,材有新气象、新要求,要深入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还需要我们对教材下更多的研读功夫。


另外在本次培训中,二位老师从教科书整体及内容脉络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比较,使我对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

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陈恒舒老师讲到:授材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张伟忠老师指出: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生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课改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像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阅读语文教育的期刊,对于教学多思考多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学素养,认认真真对待每一节课.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