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类文阅读(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古诗三首》
(一)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1.前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3.诗歌一、二两句是怎样表现客情的?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4.结合全诗看,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5.简析诗歌最后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本诗前两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对后面的抒情有何作用?
2.读诗贵在自悟,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时间,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感受,请你谈谈读后两句的感受。
3.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4.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三)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首联点题,点时间,赏析重点应落在一个”好”字上。
C .颔联盛赞春雨,点出春雨霏霏、悄无声息的特点。
D .尾联实写雨后春色满城,繁花似锦的景象。
2.”好雨知时节”句中说雨是”好雨”,你能说出具体理由吗?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两句诗中最能表现春雨情态之好的一个字是________,全句从听觉角度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从________觉角度描写了一幅________图。
以________反衬________,更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今夜里准能下一场透雨。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实写还是作者想象之笔?为什么?”花重锦官城”应该如何理解?
6.今天,人们用到”春雨”、”润物细无声”时已赋予它新的含义。
请仿例句举一个简短的事例来表现”春雨”或”润物细无声”的含义。
例:”课外兴趣小组要全面恢复活动啦!”小机灵李四满面春风地把
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顿时,教室一片欢腾。
这渴望已久的喜讯似”
春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
事例:
(三)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
好在哪里?
3.请先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
手法。
4.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透露出的情感。
(四)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②家花满蹊③,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④戏蝶时时舞,自在娇⑤莺恰恰⑥啼。
[注释]①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②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③蹊:小路。
④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⑤娇:可爱的。
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⑥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1.蹊、娇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2.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呼应了上句中的哪个字?
3.三、四两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4.字面上是戏蝶时时舞、莺恰恰啼,其实真正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
5.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6.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前两句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江边秋景图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2.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三、四句写儿童深夜挑促织,明灯照亮篱落,是用乐景传欢情。
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反衬出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或: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引发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的联想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从而更加增添了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感。
)
3.一、二两句写梧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客居异乡心境的凄凉愁苦,自然牵动了诗人羁旅思归之情。
4.反衬。
写深夜灯光下天真烂漫的儿童在篱笆旁捉促织的无忧无虑,反衬出诗人客居异乡的孤苦处境和凄凉心境,更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5.四两句写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孩子们正夜捉蟋蟀,表现出孩子们兴致高昂。
孩子的欢乐与诗人的悲愁形成对比,用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结构上以景结情,引人联想。
(二)1.前两句写景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北方冬日傍晚黄云覆盖千里,风吹雁飞,大雪纷飞之景,既壮阔,又悲凉;这正是为下文情感的陡转作准备。
2.后两句抒情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写得大气豪放,踌躇满志。
3.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4.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1.D
2.”知时节”“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潜、细密、轻柔、无声
4.视,江村夜雨,江船火独明,野径云俱黑
5.作者想像之笔,这两句喜的是明晨雨后花开的胜景。
这句诗写出春色满城,花城锦绣的美景。
(三)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幽静
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3.静;以动衬静;分析
4.闲适/愉悦;分析
(四)1.蹊:小路
娇:可爱的。
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2.满
3.被万紫千红的花儿所吸引而流连忘返,内心欢愉。
4.寓情于景或移情于物
5.满压
6.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