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艺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本段上部抗拉强度为准,本段下部强度未充分利 用。
合理性考虑: 从LT2中取出一段用LT1代替,并非用 T的2 套管直接
下LT2段。 也T 如3 此,从LT3中取出一段用L T1和
L T2’代替。
(3)校核 计算抗挤强度:从井口到井底逐段计算,下 部抗挤强度最大。 计算抗拉强度:从井底到井口逐段计算,上 部抗拉强度最大。 可采用二者可分别计算的方法。 目前用法:先用抗挤计算设计各段,再用抗 拉强度校核。 分段:不同强度段,越多越经济,受套管品 种限制,目前分四~五段为宜。
教材:《石油钻采机械概论》35元;
本课程用电子文档形式讲课,听课笔记注意只记标题 、彩色标识字体。
5. 套管螺纹连接 (1)三角螺纹连接 承载面:齿侧角30°斜面,产生较大径 向分力。 连接强度:只有管体强度的60~75% 。 密封方式:齿间干涉及丝扣油的堵塞实 现密封,密封性差。 (2)梯形螺纹连接 承载面: 3°斜面,导向面:10°斜面, 增强了齿形,减少了径向力。 连接强度:达到管体强度的85%。 密封方式:靠齿间干涉和丝扣油堵塞实 现密封,密封性差。 (3)套管接头螺纹分布规律 近似于抛物线,接头螺纹两端扣牙受力
②中国: 92年构思用“井下增压器”研究(由矿机教 研室增压器科研组完成)。 94年石油总公司招标,由石大、勘探院两家 分别进行可行性研究。 99年,单元、整机地面试验成功。 技术特点:利用地面泥浆,井下增压缸自动 水力换向,产生高压射流。难点超高压密封。 前景:试验成功是钻井的一场革命;增压技 术可用于地面和井下增压注水。
1.钻前准备 ① 定井位;②平井场; ③ 打基础;④备器材。 2.钻进 (1)全井钻进过程 ①一次开钻,下表层套管。 ②二次开钻,从表层套管内钻进。 ③三次开钻,从技术套管内钻进。
(2)钻井作业
①下钻—将钻具(由钻头、钻铤、方钻杆组成的钻杆柱)下 入井底,准备钻进。
②正常钻进—又称纯钻进。启动转盘(或井底动力钻具)通 过钻柱带动钻头旋转,借助手刹车,给钻头施加适当的钻压 以破碎岩石。
—p外挤压力,Pa; — m环空泥浆密度,kg/m3;
L—管柱长(井深)。具源自 c1 抗挤强度的套管可下到Hc1深;
c2
可下到Hc2
c3
可下到Hc3
以 c1 < c 2 < c 3 为前提。
07.9,中原↑ 1-2
从套管可下深的合理性分析: 对 c 2 而言,下0~Hc2深,不合理; 对 c 3 而言,下0~Hc3深,更不合理。 应该用:
注水泥时,先(在套管内)放入下胶塞,再注水泥,下塞与水 泥一起下行。下塞遇承托环不动,压力升高使薄膜破裂,使水 泥形成通道。 ★上塞(实心)
注足水泥后,放入上胶塞,上塞上方 注泥浆,上塞下部注水泥。上塞与水 泥一起下行,上塞使水泥和泥浆分开 。上塞遇到下塞,将循环通路堵塞, 泵压升高,称碰压,注水泥完成。
水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射流动能(
1 2
m)v 2
Nj 12(Q)v02
Q—单位时间内液体质量(m),
—密度;
Q—流量;
v 0 —喷嘴出口流速。
结论:
N j v02
冲击力:为单位时间内动量变化 I,b ( m动v量)。冲击力
大破岩能力高。
Ib
mv0 t
Qv0
结论: Ib v0
②提高喷速途径
4. 等安全系数法
普遍用等安全系数法设计套管柱。
即:管柱由数段不同强度套管组成,各段安全系数相同。( 具有的强度能力/实际承担载荷能力)
(1)抗外挤强度计算
看管能承受多大外挤压力。
外挤计算法:按管内掏空(无内压),计算一定深度管柱所 承受的外压力。
外挤压力值:按(打井时)泥浆密度计算。
p9.8mL(确定所受外压力)
07.9,华北↑ 1-2
五、下套管固井↑1-2
套管与井壁的环空注入水泥浆封固,称为 固井。
下完套管后注水泥。
【普通井油层套管加固到油层100~200米 以上,热采井加固到井口(防止热应力膨 胀举升井口)。】
为了工作顺利,开钻方便,套管柱下部要 有附加装置。
①套管柱下部结构
★引鞋:在管柱最下端,锥形。
层,用钻井液环带出岩屑,钻井效率高。】
★地上动力—顶部驱动(前景好)【水龙头+转盘,以
立根钻井。】
★井下动力—涡轮钻具和螺杆钻具。(斜井、水平 井用)【钻井液经钻杆柱内腔泵入涡轮钻具中,驱动转子由
主轴带动钻头旋转,实现破岩钻进。】
二、钻井工艺过程 多道工序完成三件事: 破碎岩石; 取出岩屑、保护井壁; 固井和完井,形成油流通道。
4.油层套管(生产套管):最后一层 套管,形成井筒,使油气入内。内放 油管。
三、套管在井下的承载情况 套管在下井、固井、完井(射孔)过程中,承受复 杂载荷。 1. 外挤压力 地层对套管施加的静水压力(均匀外压)。 管外泥浆和水泥浆液柱压力; 地层中的油、气、水压力; 地层侧压力。
设计套管外挤压力时,认为管内掏空,管外按泥浆 柱计算外挤压力。
三、钻井新技术↑1-1 (一)喷射式钻井 利用高速射流作用,结合机械破岩,提高钻速,即喷射式钻 井。 采用喷射式钻头,钻井液通过具有特殊形状和小尺寸喷嘴形 成高速射流射向井底。 1. 现状与前景 超高压喷射钻井是石油工业的前沿研究课题。 破岩压力:150~200Mpa(需增压) ①美国: 94年前,尝试过地面增压,用铍铜合金管将高压液体传输井 下,打井试验,效果很好,提高钻速3~5倍。 地面增压缺点:高压传输密封难保证(接头),沿程损失太 大。 94年后,开始研究井下增压器,96年下井试验。
同时,开泵循环泥浆:冲洗井底,携出岩屑,保护井壁,冷 却钻具。
③接单根—不断钻进,加长钻柱;
每次接入一根钻杆,称为接单根。顶驱时,每次接入一立根 (由2~3根单根组成)。
④起钻—换钻头时,取出钻柱,称起钻作业。
以立根为单位起卸。
⑤换钻头—起钻结束,卸下旧钻头,换上新钻头。
⑥循环工作:下钻→正常钻进→接单根(立根)→起钻→换 钻头→下钻
07.9, 中原↑ 2-2
2. 喷射钻井的主要特点 用超高压液体,高速冲击岩石,钻 进快,钻头寿命长。 ①射流喷速高,100~150m/s; ②泵压高,20~ 35MPa; ③喷射钻头压力降和水功率高 。
3. 喷射钻井工作方式
钻头喷嘴的射流,用喷速、冲击力和 水功率三参数来表征。
(1)泵的水功率分配(NP=pP.Q) ①循环功率消耗(循环管路上NC) ②过钻头喷嘴压降(形成高速射流作 用的水功率Nb)
作用:防止套管下端插入井壁。
易钻材料(水泥)。
上接套管柱
★套管鞋:在引鞋上部,一厚壁短 节。内下部有锥面,防止起钻时, 钻头、钻杆拉住。
★回压阀:套管引鞋之上。
★阻流环(承托环):承托下胶塞 (或木制塞)。(也承托回流阀中 胶木球)。
注水泥时,要用下胶塞和上胶塞。
★下胶塞:中间为空,上部有一层隔膜,外层为橡胶`。
注完水泥后,套管内留10~20m水泥塞,如果不是油层套管要 钻开。
★扶正器:弹簧钢片做成。
★泥浆刷:刮去井壁泥饼,提高水泥胶结强度。
②注水泥流程
下套管后,循环水洗井壁;
下放下胶塞,注水泥;
注完水泥,下放上胶塞,替泥浆;
替泥浆到上、下胶塞相碰结束。
路线:水泥混合—水泥泵—套管内—环空 (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完成(快凝水泥)。
c1 的套管下 0~Hc1深;
c 2 的套管下Hc1~Hc2深; c 3 的套管下Hc2~Hc3深。 结果:三段套管抗挤强度不同,安全系数相同
( c1 , c 2 , c 3 中安全系数相同)。分段越多
从抗挤强度的合理利用来说越合理。
原则:低抗挤能力的管放在管柱上段。
(2)抗拉强度计算 设 A i —某段上部危险断面;
大,中间部位大多数扣牙受力很小。
二、井身结构
下不同层次的套管固结井壁就构成了 井身结构。(参看图1-16)
1.导管:防止表土坍塌,引入钻头, 一口井中最大尺寸的套管 (20~40m)。
2.表层套管:加固上部疏松岩层的井 壁;封隔浅层水;安装防喷器、套管 头、采油树(30~100m)。
3.技术套管:封隔上部油、水、气层; 漏失层;坍塌层。根据地质情况下n层 技术套管。
钻井工艺技术
引言
石油工程:包括钻井工程(工艺),采油工程(工 艺)。即如何打井,怎样采油。
石油装备:是钻井、采油机械的概括。装备可认为 是机械工程(机械系统),并应包括电器设备。
本课程讲授内容:
钻井方法;钻机总论;机械驱动钻机;电驱动钻机;电机特 性;顶部驱动钻机;起升系统与设备;泥浆循环系统与设备; 钻井工具;采油机械装备。
排屑——用捞砂筒。
二者交替进行,钻进过 程不连续。
特点:效率低,速度慢, 设备简单,适于浅井, 农用水井。
2. 旋转钻井法 (1)过程:破岩—用旋转钻头;
排屑—用循环钻井液; (2)钻具组合:水龙头(输入泥浆)→方钻杆(传 矩)→钻柱(钻杆:传矩、加长、循环;钻铤:提供 钻压)→钻头。
★地面动力—转盘钻(常规)【钻头旋转,连续破碎岩
四、套管设计 1. 决定下套管层数。(根据地质情况) 2. 确定套管尺寸 确定完井最小井眼,各层套管尺寸; 选不同钢级、不同壁厚的套管组成管柱。 3. 设计原则 按三准则计算:抗拉安全系数: n安=1.62~2.0
抗挤安全系数: n安=1.0~1.25 抗内压安全系数:n安=1.0~1.33 管柱载荷:顶部受拉力最大,下部受内、外压最大, 应合理设计管柱。
水力学定义:液体过流断面周界 不与固体接触的流动称射流。
② 有气、液射流
③流态:层流(雷诺数小为层流 )、紊流。
(3)射流结构
射流成喇叭形(速度递减)。
分三个区:(以喷嘴向外开始)
A区——等速核长度区,喷速为定值 。
B区——紊流混合区,喷度衰减。
C区——紊流形成区,喷度衰减显著 。
(4)压降、射流、破岩的关系 喷射破岩机理。 为何“井下增压”能提高破岩能力?本节重点理解的 问题 ① 从能量角度分析 提高射流的水功率和冲击力能提高破岩能力。
q i —套管在泥浆中线密度; LTi —该段长度 Ti —许用抗拉强度;
具有 T 1 抗拉强度的套管,可悬挂长度LT1。 即:本段上部套管断面A1,可承担管柱重 q1 LT1 ; 具有 T 2 的套管可悬挂LT2长,管重( q2 LT2 );
T 3 的套管可悬挂LT3长,管重(q3 LT3 )。 原则:低抗拉强度套管放在管柱下段。 用同一管柱下井,不合理,需分段。实际分段后
★压降:喷嘴进、出口压差。
★希望:降低NC,提高Nb; ★提高压降手段:减小喷嘴直径。
★提高压降目的:使射流获得大喷 速、大水马力,大动能;使射流到 达井底有大冲击力。
通过压能与动能进行能量交换。
入口
压降 压能
进出口 喷嘴 压差 水马力
出口
喷速 动能
井底
冲击力
(2)射流
① 定义:微孔喷出流体并非重力 作用,而传播的现象称射流。
③注水泥设备:水泥车、车装高压泵(需 几部);灰罐车;混合漏斗。
④水泥
用石灰石、粘土、页岩、铁矿石按比例混 合,在1400~1600℃下烧成熟料,冷后 磨细。
固井用水泥为硅 酸盐水泥,凝速 快,有较高早期 强度。耐地下腐 蚀,射孔时不开 裂。
第二节 钻井方法
一、机械钻井法
1. 顿钻钻井法
破 岩 —— 用 顿 钻 钻 头 , 上下冲击。
3.固井 套管与井壁的环空注入水泥浆封固,称为固井。
4.完井 钻井的最后一道工序。 主要用射孔完井法:用子弹射穿套管、水泥环和油层,使 油层与井筒相通。 5.钻井事故的处理 (1)井漏、井塌 井漏—泥浆压力>地层压力时,使泥浆进入地层。应加堵 漏物封堵。 井塌—井壁坍塌,应加重泥浆。 (2)井喷 地层压力>泥浆柱压力,井口都装防喷器。 【防喷器产品生产前景良好,要求打井必须安防喷器。】 (3)卡钻 转不动、起下钻遇阻,由沉砂、落石造成。。
对于高塑性地层(如膨胀性页岩)和盐岩层,外挤 压力以上覆岩层压力为计算依据。
2. 内压力 井口开时,等于管内液柱或气柱压力; 井口关时,等于井口压力与管内液、气柱压力之和。 井喷和压裂时受内压。 注水和注热蒸汽内压(从套管内注入)。 3. 拉力载荷 主要由套管自重引起。 泥浆浮力、注水泥流动阻力; 下套遇卡提力; 下套刹车动载等。 4.击震载荷:完井时,射孔。(固井后射孔使油流入 井筒) 5.热应力、腐蚀应力(硫化氢氢脆、电化学腐蚀、环 氧霉菌腐蚀)。
合理性考虑: 从LT2中取出一段用LT1代替,并非用 T的2 套管直接
下LT2段。 也T 如3 此,从LT3中取出一段用L T1和
L T2’代替。
(3)校核 计算抗挤强度:从井口到井底逐段计算,下 部抗挤强度最大。 计算抗拉强度:从井底到井口逐段计算,上 部抗拉强度最大。 可采用二者可分别计算的方法。 目前用法:先用抗挤计算设计各段,再用抗 拉强度校核。 分段:不同强度段,越多越经济,受套管品 种限制,目前分四~五段为宜。
教材:《石油钻采机械概论》35元;
本课程用电子文档形式讲课,听课笔记注意只记标题 、彩色标识字体。
5. 套管螺纹连接 (1)三角螺纹连接 承载面:齿侧角30°斜面,产生较大径 向分力。 连接强度:只有管体强度的60~75% 。 密封方式:齿间干涉及丝扣油的堵塞实 现密封,密封性差。 (2)梯形螺纹连接 承载面: 3°斜面,导向面:10°斜面, 增强了齿形,减少了径向力。 连接强度:达到管体强度的85%。 密封方式:靠齿间干涉和丝扣油堵塞实 现密封,密封性差。 (3)套管接头螺纹分布规律 近似于抛物线,接头螺纹两端扣牙受力
②中国: 92年构思用“井下增压器”研究(由矿机教 研室增压器科研组完成)。 94年石油总公司招标,由石大、勘探院两家 分别进行可行性研究。 99年,单元、整机地面试验成功。 技术特点:利用地面泥浆,井下增压缸自动 水力换向,产生高压射流。难点超高压密封。 前景:试验成功是钻井的一场革命;增压技 术可用于地面和井下增压注水。
1.钻前准备 ① 定井位;②平井场; ③ 打基础;④备器材。 2.钻进 (1)全井钻进过程 ①一次开钻,下表层套管。 ②二次开钻,从表层套管内钻进。 ③三次开钻,从技术套管内钻进。
(2)钻井作业
①下钻—将钻具(由钻头、钻铤、方钻杆组成的钻杆柱)下 入井底,准备钻进。
②正常钻进—又称纯钻进。启动转盘(或井底动力钻具)通 过钻柱带动钻头旋转,借助手刹车,给钻头施加适当的钻压 以破碎岩石。
—p外挤压力,Pa; — m环空泥浆密度,kg/m3;
L—管柱长(井深)。具源自 c1 抗挤强度的套管可下到Hc1深;
c2
可下到Hc2
c3
可下到Hc3
以 c1 < c 2 < c 3 为前提。
07.9,中原↑ 1-2
从套管可下深的合理性分析: 对 c 2 而言,下0~Hc2深,不合理; 对 c 3 而言,下0~Hc3深,更不合理。 应该用:
注水泥时,先(在套管内)放入下胶塞,再注水泥,下塞与水 泥一起下行。下塞遇承托环不动,压力升高使薄膜破裂,使水 泥形成通道。 ★上塞(实心)
注足水泥后,放入上胶塞,上塞上方 注泥浆,上塞下部注水泥。上塞与水 泥一起下行,上塞使水泥和泥浆分开 。上塞遇到下塞,将循环通路堵塞, 泵压升高,称碰压,注水泥完成。
水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射流动能(
1 2
m)v 2
Nj 12(Q)v02
Q—单位时间内液体质量(m),
—密度;
Q—流量;
v 0 —喷嘴出口流速。
结论:
N j v02
冲击力:为单位时间内动量变化 I,b ( m动v量)。冲击力
大破岩能力高。
Ib
mv0 t
Qv0
结论: Ib v0
②提高喷速途径
4. 等安全系数法
普遍用等安全系数法设计套管柱。
即:管柱由数段不同强度套管组成,各段安全系数相同。( 具有的强度能力/实际承担载荷能力)
(1)抗外挤强度计算
看管能承受多大外挤压力。
外挤计算法:按管内掏空(无内压),计算一定深度管柱所 承受的外压力。
外挤压力值:按(打井时)泥浆密度计算。
p9.8mL(确定所受外压力)
07.9,华北↑ 1-2
五、下套管固井↑1-2
套管与井壁的环空注入水泥浆封固,称为 固井。
下完套管后注水泥。
【普通井油层套管加固到油层100~200米 以上,热采井加固到井口(防止热应力膨 胀举升井口)。】
为了工作顺利,开钻方便,套管柱下部要 有附加装置。
①套管柱下部结构
★引鞋:在管柱最下端,锥形。
层,用钻井液环带出岩屑,钻井效率高。】
★地上动力—顶部驱动(前景好)【水龙头+转盘,以
立根钻井。】
★井下动力—涡轮钻具和螺杆钻具。(斜井、水平 井用)【钻井液经钻杆柱内腔泵入涡轮钻具中,驱动转子由
主轴带动钻头旋转,实现破岩钻进。】
二、钻井工艺过程 多道工序完成三件事: 破碎岩石; 取出岩屑、保护井壁; 固井和完井,形成油流通道。
4.油层套管(生产套管):最后一层 套管,形成井筒,使油气入内。内放 油管。
三、套管在井下的承载情况 套管在下井、固井、完井(射孔)过程中,承受复 杂载荷。 1. 外挤压力 地层对套管施加的静水压力(均匀外压)。 管外泥浆和水泥浆液柱压力; 地层中的油、气、水压力; 地层侧压力。
设计套管外挤压力时,认为管内掏空,管外按泥浆 柱计算外挤压力。
三、钻井新技术↑1-1 (一)喷射式钻井 利用高速射流作用,结合机械破岩,提高钻速,即喷射式钻 井。 采用喷射式钻头,钻井液通过具有特殊形状和小尺寸喷嘴形 成高速射流射向井底。 1. 现状与前景 超高压喷射钻井是石油工业的前沿研究课题。 破岩压力:150~200Mpa(需增压) ①美国: 94年前,尝试过地面增压,用铍铜合金管将高压液体传输井 下,打井试验,效果很好,提高钻速3~5倍。 地面增压缺点:高压传输密封难保证(接头),沿程损失太 大。 94年后,开始研究井下增压器,96年下井试验。
同时,开泵循环泥浆:冲洗井底,携出岩屑,保护井壁,冷 却钻具。
③接单根—不断钻进,加长钻柱;
每次接入一根钻杆,称为接单根。顶驱时,每次接入一立根 (由2~3根单根组成)。
④起钻—换钻头时,取出钻柱,称起钻作业。
以立根为单位起卸。
⑤换钻头—起钻结束,卸下旧钻头,换上新钻头。
⑥循环工作:下钻→正常钻进→接单根(立根)→起钻→换 钻头→下钻
07.9, 中原↑ 2-2
2. 喷射钻井的主要特点 用超高压液体,高速冲击岩石,钻 进快,钻头寿命长。 ①射流喷速高,100~150m/s; ②泵压高,20~ 35MPa; ③喷射钻头压力降和水功率高 。
3. 喷射钻井工作方式
钻头喷嘴的射流,用喷速、冲击力和 水功率三参数来表征。
(1)泵的水功率分配(NP=pP.Q) ①循环功率消耗(循环管路上NC) ②过钻头喷嘴压降(形成高速射流作 用的水功率Nb)
作用:防止套管下端插入井壁。
易钻材料(水泥)。
上接套管柱
★套管鞋:在引鞋上部,一厚壁短 节。内下部有锥面,防止起钻时, 钻头、钻杆拉住。
★回压阀:套管引鞋之上。
★阻流环(承托环):承托下胶塞 (或木制塞)。(也承托回流阀中 胶木球)。
注水泥时,要用下胶塞和上胶塞。
★下胶塞:中间为空,上部有一层隔膜,外层为橡胶`。
注完水泥后,套管内留10~20m水泥塞,如果不是油层套管要 钻开。
★扶正器:弹簧钢片做成。
★泥浆刷:刮去井壁泥饼,提高水泥胶结强度。
②注水泥流程
下套管后,循环水洗井壁;
下放下胶塞,注水泥;
注完水泥,下放上胶塞,替泥浆;
替泥浆到上、下胶塞相碰结束。
路线:水泥混合—水泥泵—套管内—环空 (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完成(快凝水泥)。
c1 的套管下 0~Hc1深;
c 2 的套管下Hc1~Hc2深; c 3 的套管下Hc2~Hc3深。 结果:三段套管抗挤强度不同,安全系数相同
( c1 , c 2 , c 3 中安全系数相同)。分段越多
从抗挤强度的合理利用来说越合理。
原则:低抗挤能力的管放在管柱上段。
(2)抗拉强度计算 设 A i —某段上部危险断面;
大,中间部位大多数扣牙受力很小。
二、井身结构
下不同层次的套管固结井壁就构成了 井身结构。(参看图1-16)
1.导管:防止表土坍塌,引入钻头, 一口井中最大尺寸的套管 (20~40m)。
2.表层套管:加固上部疏松岩层的井 壁;封隔浅层水;安装防喷器、套管 头、采油树(30~100m)。
3.技术套管:封隔上部油、水、气层; 漏失层;坍塌层。根据地质情况下n层 技术套管。
钻井工艺技术
引言
石油工程:包括钻井工程(工艺),采油工程(工 艺)。即如何打井,怎样采油。
石油装备:是钻井、采油机械的概括。装备可认为 是机械工程(机械系统),并应包括电器设备。
本课程讲授内容:
钻井方法;钻机总论;机械驱动钻机;电驱动钻机;电机特 性;顶部驱动钻机;起升系统与设备;泥浆循环系统与设备; 钻井工具;采油机械装备。
排屑——用捞砂筒。
二者交替进行,钻进过 程不连续。
特点:效率低,速度慢, 设备简单,适于浅井, 农用水井。
2. 旋转钻井法 (1)过程:破岩—用旋转钻头;
排屑—用循环钻井液; (2)钻具组合:水龙头(输入泥浆)→方钻杆(传 矩)→钻柱(钻杆:传矩、加长、循环;钻铤:提供 钻压)→钻头。
★地面动力—转盘钻(常规)【钻头旋转,连续破碎岩
四、套管设计 1. 决定下套管层数。(根据地质情况) 2. 确定套管尺寸 确定完井最小井眼,各层套管尺寸; 选不同钢级、不同壁厚的套管组成管柱。 3. 设计原则 按三准则计算:抗拉安全系数: n安=1.62~2.0
抗挤安全系数: n安=1.0~1.25 抗内压安全系数:n安=1.0~1.33 管柱载荷:顶部受拉力最大,下部受内、外压最大, 应合理设计管柱。
水力学定义:液体过流断面周界 不与固体接触的流动称射流。
② 有气、液射流
③流态:层流(雷诺数小为层流 )、紊流。
(3)射流结构
射流成喇叭形(速度递减)。
分三个区:(以喷嘴向外开始)
A区——等速核长度区,喷速为定值 。
B区——紊流混合区,喷度衰减。
C区——紊流形成区,喷度衰减显著 。
(4)压降、射流、破岩的关系 喷射破岩机理。 为何“井下增压”能提高破岩能力?本节重点理解的 问题 ① 从能量角度分析 提高射流的水功率和冲击力能提高破岩能力。
q i —套管在泥浆中线密度; LTi —该段长度 Ti —许用抗拉强度;
具有 T 1 抗拉强度的套管,可悬挂长度LT1。 即:本段上部套管断面A1,可承担管柱重 q1 LT1 ; 具有 T 2 的套管可悬挂LT2长,管重( q2 LT2 );
T 3 的套管可悬挂LT3长,管重(q3 LT3 )。 原则:低抗拉强度套管放在管柱下段。 用同一管柱下井,不合理,需分段。实际分段后
★压降:喷嘴进、出口压差。
★希望:降低NC,提高Nb; ★提高压降手段:减小喷嘴直径。
★提高压降目的:使射流获得大喷 速、大水马力,大动能;使射流到 达井底有大冲击力。
通过压能与动能进行能量交换。
入口
压降 压能
进出口 喷嘴 压差 水马力
出口
喷速 动能
井底
冲击力
(2)射流
① 定义:微孔喷出流体并非重力 作用,而传播的现象称射流。
③注水泥设备:水泥车、车装高压泵(需 几部);灰罐车;混合漏斗。
④水泥
用石灰石、粘土、页岩、铁矿石按比例混 合,在1400~1600℃下烧成熟料,冷后 磨细。
固井用水泥为硅 酸盐水泥,凝速 快,有较高早期 强度。耐地下腐 蚀,射孔时不开 裂。
第二节 钻井方法
一、机械钻井法
1. 顿钻钻井法
破 岩 —— 用 顿 钻 钻 头 , 上下冲击。
3.固井 套管与井壁的环空注入水泥浆封固,称为固井。
4.完井 钻井的最后一道工序。 主要用射孔完井法:用子弹射穿套管、水泥环和油层,使 油层与井筒相通。 5.钻井事故的处理 (1)井漏、井塌 井漏—泥浆压力>地层压力时,使泥浆进入地层。应加堵 漏物封堵。 井塌—井壁坍塌,应加重泥浆。 (2)井喷 地层压力>泥浆柱压力,井口都装防喷器。 【防喷器产品生产前景良好,要求打井必须安防喷器。】 (3)卡钻 转不动、起下钻遇阻,由沉砂、落石造成。。
对于高塑性地层(如膨胀性页岩)和盐岩层,外挤 压力以上覆岩层压力为计算依据。
2. 内压力 井口开时,等于管内液柱或气柱压力; 井口关时,等于井口压力与管内液、气柱压力之和。 井喷和压裂时受内压。 注水和注热蒸汽内压(从套管内注入)。 3. 拉力载荷 主要由套管自重引起。 泥浆浮力、注水泥流动阻力; 下套遇卡提力; 下套刹车动载等。 4.击震载荷:完井时,射孔。(固井后射孔使油流入 井筒) 5.热应力、腐蚀应力(硫化氢氢脆、电化学腐蚀、环 氧霉菌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