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胆石症30例临床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结合治疗胆石症30例临床小结
发表时间:2013-10-25T09:54:11.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王国培
[导读] 白芍还有缓急止痛之功,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山楂消食化积、散瘀行滞。
本方组合具有利胆排石,清热解毒之功王国培(江苏省盐城市先锋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224001)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62-01 笔者自2010年以来,自拟利胆排石汤,运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治疗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胆管结石)3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1、本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22-70岁,平均年龄46岁。
病程最短者为1个月,最长者为20年。
具有不同程度的右胁阵发性疼痛或绞痛、窜痛、腹胀、厌食油腻、恶心等症状。
2、诊断标准:均经B超提示:胆囊壁模糊增厚,胆囊体积增大,胆囊或胆道内有光团并有声影,胆囊结石<1cm,胆总管结石<1.2cm。
其中肝胆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22例。
治疗办法
1、中药口服自拟利胆排石汤:醋柴胡10g、黄芩10g、郁金10g、金钱草30g、海金沙15g包煎、枳壳10g、白芍10g、木香10g、蒲公英15g、山楂10g水煎、每日一贴,连服5-10贴,随症加减:湿热盛者加茵陈、山栀;痛甚者加川楝子、玄胡索;便秘加生大黄、芒硝;结石较大者加鸡内金、威灵仙。
上腹疼痛剧烈,可佐用西药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肌注为辅助治疗。
疗效与结果
显效:诸症消失,大便中排出结石,B超复查未见结石声影。
有效:诸症状减轻,大便中可排出结石,B超复查结石明显减少,不存在泥沙样结石。
无效:B超复查,结石如前。
结果:治愈20例,治愈率66.6%,有效9例,占30%,无效1例,占0.3%。
病案举例
赵××,男,50岁,工人,于2011年10月05日就诊。
患者右上腹发作疼痛已年余,时有剧痛,多发生于中饭后,开始呈持续性钝痛,以后逐渐加剧,并向右肩胛处放射,及至呻吟不已,大汗淋漓。
于一个月前在某院急诊,B超提示:多发性胆石症、胆囊炎。
经西药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常口苦咽干,恶心欲吐。
厌食腹胀、便干溺黄。
痛发时腹部拒按。
无黄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证属湿热内蕴,积砂成石,治宜清热化湿,通腑排石。
投以“利胆排石汤”化裁。
并配合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0mg。
服药一周后,肋痛大减亦未见疼痛发生。
嘱前方再进三贴,于10月28日B超复查:胆囊正常,诸症消失。
讨论
胆石症属中医“胁痛”范畴。
本病多因长期嗜食肥甘炙博,积湿生热,湿热内蕴,久而积砂成石。
《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也,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肋痛,不能转侧”。
《寿世保元》曰:“夫肋痛者……饮食过度,冷热失调,皆能为病。
”胆为六腑之一,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故有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之说。
治疗宜“通则不痛。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以泄其郁热;郁金、木香、枳壳,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其柴胡、黄芩有良好的退热、利胆作用,柴胡并有促进肠蠕动作用。
郁金含姜黄素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木香含挥发油对胃肠有轻度刺激,并能促进蠕动及分泌,因而能行气止痛。
金钱草、海金沙,利胆排石,金钱草利胆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使胆道括约肌松弛;白芍、枳壳亦能调节胆道括约肌。
白芍还有缓急止痛之功,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山楂消食化积、散瘀行滞。
本方组合具有利胆排石,清热解毒之功。
山莨菪碱能松弛平滑肌,利于胆石排出,故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近年来,医学界研究发现:人体内结石成分基本相同,均为草酸钙,而结石的表层包裹一层高密度的矿物质,药物很难穿透发挥作用。
因此化石必须先化掉结石的“壳”,而鸡内金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成份“多酚生物碱”,它与矿物质可发生“碱化反应”而崩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曾云“鸡内金”,鸡之脾胃也。
中有瓷石、铜、铁皆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
故鸡内金具有培土生金、益气通窍、消积磨坚、化石通淋等功能。
《经验方》“四金化石汤”,治尿结石和胆、肾结石就是很好的说明。
笔者认为,临症中见结石较大者,鸡内金是不可缺一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