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其有着丰富的内涵,最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昭示了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渗透,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

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标签:中学语文教学思想教育德育渗透爱国主义工具性育人
作为教师,在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育好人。

在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中,“育人”显得尤为重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便形象地说明了育人的艰巨性与长期性,任重而道远。

那么,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里把德育摆在了首要位置。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现状只停留在比较偏重于知识方面的传授。

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思想教育,加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时常腐蚀着青少年的头脑。

中学生弑母、为筹上网费抢劫路人等现象不断出现,这一切不得不让身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能责无旁贷而视而不见吗?为了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

我们必须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务必负起德育工作这个重任来。

这使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及德育问题。

二、如何将德育有机的融入到教学中
1.教师要注重身教,以身作则
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有言道“身教重于言教”,讲的都是这一道理。

教师每天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和举止“曝光”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完善自身的人格体系,让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坚韧勤劳等美德自然流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进而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

无言的人格示范往往能远远超越刻意的“教育”,其间所蕴含的道德修养会悄悄地渗透到灵魂深处,慢慢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去求真、求善、求美,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2.从以下几方面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中
2.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当代社会变革激烈,导致很多学生追星、早恋、精神信仰危机,表现出狂热或颓废的精神状况,过度偏激、自以为是。

如何引导他们树雄心、立壮志,成为有理想有知识的爱国青年呢?其实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题材。

如《岳阳楼记》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醉翁亭、岳阳楼等绮丽的风光。

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又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让学生了解到小弗郎土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

其实,只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就是爱国的行动。

2.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的事例。

教师该怎样引导他们学会热爱生命呢?我认为语文教材中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

《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

又如《热爱生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只要心中生命的意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

这都是很好的例证。

2.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作为一名乡村中学教师,学生中“留守”现象极为普遍。

他们的心灵有一层忧郁笼罩,在教学时,要关注他们,唤起他们以积极乐观姿态面对生活。

如《背影》在作者的泪花中把父与子那美好之情琥珀一般展现给我们。

文中的凄凉氛围和那沉郁怀恋伤感之情却会刺痛这些心灵已受伤的同学。

所以对学生施以“精神关怀”是很有必要的。

2.4以讲评学生作文的形式来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

在讲评学生作文中发挥育人的作用。

学生的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的反映,是学生自己生活和周围情况的部分写照,透过学生的作文,就能发现学生的思想。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情感态度,利用作文讲评课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进行矫正,对好的思想动态进行进一步引导,达到在带领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同时,启发他们明辨是非、区分美丑、褒善贬恶、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5环保意识的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可她却遭受着空前规模的破坏,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即要靠管理和科学技术,更要靠全民族的环保意识。

而学校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课本知识渗透环保教育。

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先让学生了解今日与过去的罗布泊各是什么样子。

然后启发学生,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恶果。

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样,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是集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渗透德育教育。

但德育教育是紧迫而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学校教育,还需要小到家庭,大到社会的共同参与。

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以理解、尊重为基础,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