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_2016学年高中历史2.3华盛顿会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华盛顿会议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的内容及作用。
了解“中国山东问题”,认识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2.能力目标
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3.情感目标:
充分认识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重点难点】
重点: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问题的解决。
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本课引文部分首先介绍了巴黎和会留下的遗缺,然后介绍了战后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以及这种新格局带来的新的矛盾,引文从总体上说明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直接原因。
引文没有直接提出明确的问题,建议利用问题探究引入新课:阅读教材引文部分回答:为什么要召开华盛顿会议?作为新课的导入。
【讲授新课】
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1、列强在亚太地区争霸的新格局
战前:英、法、德、日、俄、美等六国在亚太地区角逐。
中心是宰割中国。
战后:英、美、日三国继续争夺中国和太平洋的海上霸权。
战后争霸新格局的三条主线
第一、日本实力明显增强,引起英美警惕和不满。
第二、英美日展开激烈的海军竞赛,使远东的形势格外紧张。
第三、中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宰割,使列强惊恐,促使列强之间妥协、协调他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政策和利益关系。
2、英美日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英、日关系由盟友走向某种对抗,原因是日本在远东的利益扩张对英国形成威胁。
美日关系因日本妄图独占中国而变得日趋紧张。
亚太地区的竞争对手由英美转变为美日。
3、大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
在英美日之间进行。
美国:计划在20年代中期其海军力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把海军主力由大西洋调到太平洋,发展珍珠港基地,以抗衡日本在该地区的力量。
日本:实现八·八舰队计划;保持对美国海军70%的比例;1921年海军岁出占国家总支出的32%。
英国:海军支出1919—1920年比1913—1914年增加了3倍。
海军竞赛造成该地区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但它给各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各国人民反战情绪高涨;东方掀起巨大的民族解放运动;1921-1922年发生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
因而,列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矛盾。
于是,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921年11月—1922年2月美、英、日、法、比、意、荷、葡、中九国在华盛顿举行。
会议由美国提议召开和由美国操纵。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签订了关于废除英、日同盟的四国条约;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条约、关于中国“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与中日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
2、《四国条约》
1921年12月美英日法四国签署。
主要内容: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如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各国彼此之间应全面地和坦白地进行协商,就应该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本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协定应予终止。
影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它借此解散了英日同盟;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而不具备军事同盟性,美国无须用武力保护盟国利益。
3、《五国海军条约》
1922年2月签署。
内容: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限额分别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即5:5:3:1.75:1.75的比率)等;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的要塞维持现状;美国不得在菲律宾、关岛、萨摩亚和阿留申群岛、英国不得在香港及太平洋东经110度以东的岛屿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主要承诺不在台湾设防。
条约有效期至1936年12月31日。
影响:使英国放弃了“双强标准”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对等的原则,标志英国海军优势从此终结,日本海军扩张受到限制,承认其海军只处于二流水平,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
4、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与《九国公约》
(1)1922年2月,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及附件
内容: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利权。
是中国的重大外交成果。
(2)1922年2月签署《九国公约》
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为中国建立一个稳固的政府提供方便;建立并维护各国在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利用中国的状况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核心是列强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
影响: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各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5、华盛顿体系
在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上,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及附件,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新的国际秩序,称华盛顿体系。
它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
华盛顿体系不可能完全解决英日和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在欧洲、在亚洲分别确立了一战后的帝国主义新的国际秩序。
2、帝国主义这一新的国际体系从建立的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矛盾。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是建立在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夺之上,是不公正、不对等的,为日后德国法西斯的崛起埋下了祸根。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排斥了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在凡尔赛体系中,则集中体现了反苏反共的内容,其营造下的国际秩序是不完整的。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对广大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欺压和剥削基础上的,所以从该体系建立伊始,就受到新兴的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缺乏公正、民主、普遍性的不足,决定了其在二十、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决定了其寿命必然是短暂的。
【本课总结】尽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后潜藏着众多矛盾,但不能不承认在体系制造者的主观目的和他们的实践活动上,确有一些阻止战争和谋求和平的意愿和行为。
他们关于和平的种种宣传,尽管有虚伪性,但的确成为一种舆论被广泛地接受,并形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被众多的和平人士当作反对法西斯战争行径的有力舆论武器,也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资本主义国家外交行为。
【板书设计】
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1、列强在亚太地区争霸的新格局
2、英美日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3、大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2、《四国条约》
3、《五国海军条约》
4、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与《九国公约》
5、华盛顿体系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
【作业布置】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